江東旭
張崇琛自幼喜好文史,在剛進入蘭州大學(xué)從事教學(xué)工作時,主講先秦及兩漢文學(xué)。研究這段文學(xué)的人都知道,難讀的《離騷》是一道繞不過的坎。張崇琛深知“要給學(xué)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于是決心把《離騷》作為精讀篇目攻下來。
怎么個精讀法呢?張崇琛的方法是,把《離騷》全篇370多句逐字拆開來。先弄清楚每個字的讀音、含義,然后連字成詞,弄清楚每個詞語的意思,再連詞成句,將每句話的含義都落到實處。為了獲得翔實、可靠的解讀,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將古今學(xué)者對每個字詞、每句話所作的注釋和解讀,按照從漢代到當(dāng)代的順序,逐一抄寫、排列出來,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對于各家解說有分歧、矛盾之處則反復(fù)推敲,分析它們的優(yōu)劣得失,最后得出自己的見解,附在各家之后。有時,僅僅對一個字所抄的注釋和各家的批注,就有數(shù)百字之多。就這樣,張崇琛孜孜矻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全篇文字逐字逐句研讀完畢,抄出一部用幾個厚本子裝訂成的多達十幾萬字的《離騷釋讀》。至此,他總算把《離騷》基本讀通了。張崇琛說:“這種先把書讀厚的方法看起來是笨了一點,但好處也令人驚喜。因為一旦把一篇《離騷》爛熟于胸,再讀其他先秦典籍時,雖說不如庖丁解牛,但確實也輕松得多。先賢說要先把書讀厚,才能把書讀薄,確是知味者言!”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