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瑋
鐘美美模仿老師的視頻承包了我這一周的笑料。怎么能模仿得這么入木三分啊?
我讀初三時,我們班換了一個剛進修回來的英語老師,心氣特別高,跟我們年級其他英語老師之間絕對就是鐘美美老師跟“美蘭老師”之間的虛假姐妹情。
英語老師為了提高我們班的成績,私下搞了一套練習題,打破了畢業(yè)班年級組所有資源共享的協(xié)議。為了隱蔽,她搞得特別辛苦,晚上回家偷偷自己刻蠟板,拿油滾子印,就為讓我們班的成績能拿年級第一。
這老師特逗,天天叮囑我們不許出去說,千萬不能讓其他班同學知道。但你想初中生懂什么呀?你越不讓我說,我偏要去說,沒兩天就傳到外班去了,搞得她在年級組落下個壞名聲。
結果回來就給我們一頓臭罵,說我們不識好歹。那雙手交叉的架勢,繃緊食指恨不得戳你臉上的憤怒,還有每句話最后一個字的咬牙切齒,鐘美美這一表演,我們那個英語老師的樣子又活脫脫回到我眼前。
鐘美美模仿占課老師受委屈那段也很絕。
他一邊推眼鏡一邊不屑地目光眺向遠方:“我想問問同學們,快中考了,我說占美術課和體育課,為什么有的同學不愿意???嗯?”
他抽了抽鼻子,壓抑著內心的怒火,翻起了食指:“你們去王老師那里啊,去告我的狀。我嘔心瀝血含辛茹苦來給你們上課,我利用我的閑暇時間來給你們復習。快中考了,占你們美術課音樂課怎么了?不明白我的一番苦心是嗎?”
試問誰沒有遇到過跟這一模一樣的老師?
我讀高中時正好是教育部開始號召“減負”的時候,我們學校也是膽兒肥。我高二暑假那年,學校兼并了一所郊區(qū)的私立學校,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封閉空間,就把我們這屆準畢業(yè)班學生拉過去補了一個暑假的課。
我們學校是走讀學校,能有一段時間跟同學們住在一起,大家都非常興奮。所有的任課老師也跟我們一樣,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學校還給我們配備了好幾個剛分配來的大學生當生活老師,可以說學校是非常用心的。
最讓我快樂的回憶,是每天下午一個小時雷打不動的戶外活動時間。記得那個悶熱的暑假,我們跟老師一起打羽毛球,熱到眼鏡上全是哈氣,女生也跟男生一樣,玩到衣服后背出了一層汗繭。
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全校為我們年級單開的封閉補習班,最后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本地的電視臺摸進學校來暗訪,20年前可是電視的黃金年代,我們學校這下出名了。
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年級組長在每一個班里怒吼的聲音。
我相信鐘美美的走紅,一定也是觸發(fā)了你的回憶。為什么我們會覺得他表演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老師?不光是表情、動作和語言,它讓你想到了那些手段和言辭難免過激,但心地善良的老師。
網友說鐘美美被約談,你看這是多么符合人們預期的一個結果。媒體采訪了班主任和“戲精”鐘美美本人,又都說沒有,但還是有很多人怕這孩子以后回到學校會受委屈。其實大可不必擔心,現(xiàn)在的教育部門哪有那么陳腐?
我倒是挺佩服鐘美美的媽媽,做了一個最明智之舉。把兒子的視頻發(fā)到網上,不紅,圖一樂;紅了,那就是孩子天賦的最好明證。以后再沒人敢以不務正業(yè)為由,阻攔這個孩子一路披荊斬棘向自己的夢想進發(fā)。
說到孩子的天賦,這是一個讓我覺得有點沉重的話題。
除了記憶力好、算數快這些有助于取得好成績的天賦,我們對“天賦”這個詞還有更多的理解嗎?
我在新西蘭采訪過一所天才兒童學校。不過“天才”只是我自己為了方便起的名字,其實他們叫這樣的孩子gifted children,是有天賦的孩子,在整齊劃一的學校里,這樣的孩子可能很難被因材施教。
天才兒童學校的孩子們,每個人的天賦各不相同,很多都刷新了我的認知。
有個男孩在以前的學校,閱讀和拼寫成績都極其糟糕,而且特別不喜歡跟其他同學一起做小組作業(yè),在普通人看來,他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惡劣的學渣。
但在天才兒童學校,事實證明這個孩子實在是被誤解了。
首先,他之所以成績糟糕,是因為他患有讀寫困難癥,以前老師和家長都覺得他愛偷懶,這讓孩子非常冤枉,在學校里一直都不開心。
其次,他的確不喜歡跟人合作。在西方對天賦兒童的醫(yī)學研究中已經發(fā)現(xiàn),一些擁有某種天賦的孩子,時常伴有讀寫困難、性格偏執(zhí)、自閉癥等問題,即2E(twiceexc eptional),這些理應得到理解。
最后這個孩子在天才兒童學校里找到了自我。
他在視覺空間能力上的天賦被老師挖掘出來,并得到充分發(fā)揮。老師鼓勵他,如果覺得書寫文字很難的話,就用電腦的畫圖工具和電腦游戲的元素來完成吧!這把他樂壞了,終于可以盡情地使用樂高,或者電子游戲來學習了。我去學校采訪的時候,他正在用圖像跟其他同學解釋流體力學問題。
英國有一個名叫Ken Robinson的教育學者,他在2006年有一段著名的“學校扼殺創(chuàng)造力”的TED演講,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非常醍醐灌頂,而且語言無比風趣。
他在演講中提到了英國著名的舞蹈家Gillian Lynne。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是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學生。
老師說她有多動癥,逼著她媽媽帶她去看醫(yī)生。醫(yī)生給她做了20分鐘的測試,以“要跟你母親單獨談一會兒”為由,留Gillian一個人在診室聽音樂。于是Gillian的媽媽站在門外看到Gillian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醫(yī)生對這位母親說:“你的女兒沒有病,你應該把她送到舞蹈學校去?!?/p>
Gillian對Ken說:“你不知道舞蹈學校有多棒,在那里都是在運動中才會思考的靈魂?!焙軕c幸那位醫(yī)生給Gillian指出了一條明路,她成為著名的芭蕾舞演員和編舞者,而不是被當成多動癥的問題孩子處置。
畢加索有段名言:“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藝術家。但問題是長大之后如何能保持這種天賦?!焙芏嗉议L看到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就憂心忡忡,立志要把孩子扳過來,成為學校制造的標準零件,孩子的天賦還未發(fā)掘就已泯然眾人。
記得演員小陶虹有一次接受采訪時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百地努力。要是沒有天賦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干別的。”乍一聽很絕望,有種斷別人生路的感覺。但仔細一想,如果你真的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那這話就沒有錯。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且理應去做他們最擅長的事。
話說回鐘美美,我發(fā)自內心地替他感到開心。
他通過社交媒體意外走紅,甭管教育系統(tǒng)是不是真打算約談他,模仿視頻是不是永遠下架,但他的天賦算是人人可見了。他的班主任也說,以后會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上臺表演,想考電影學院也不再是一句戲言,未來他會有更大的可能性。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個幸福又幸運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