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鼠
在朱金石工作室里,可見很多厚重的調色板。
初見朱金石的繪畫,用物理特征來描述是妥當的:它們是抽象的,用大塊的顏料堆積而成的“厚繪畫”。名為《失去白云》的三聯(lián)作品,由3張各為1.6米寬、1.8米高的畫組成,站在畫的正中間仔細端詳,一大塊靛藍色充滿了張力,倔強地貼在畫布表面,邊角浮雕式地激昂凸起,與它下面的墨綠色畫塊相遇,涇渭分明卻你中有我。令人暗自琢磨油畫中常討論的“筆觸”是否適用于此,因為眼前的“厚繪畫”更像是由砌墻的抹刀完成的“。厚”亦帶來重量,畫布非比尋常地被放置成與地面有75度左右的夾角,一反慣常懸掛在白墻上的觀畫體驗。
一組正在創(chuàng)作中的小體量繪畫,藝術家統(tǒng)一用木盒做收納。
朱金石在位于昌平的工作室中。
工作室中疊摞繃好的亞麻布畫框。
此時,我們身處一座蘇式庭院的南廳,身后扇扇打開的窗欞及木門能直接望向庭院中心湖面的水波和光影,這便是將藝術生活融于園林情景的合藝術中心2020年度首展“木·字——朱金石”。
此次展出的作品貫穿了朱金石長達40余年的藝術實踐,從來自1979年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重要的“星星畫展”中的《雨傘》,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居民樓里的抽象繪畫及寓所中的小型裝置作品,及2000年后面貌多變卻精神相通的“厚繪畫”。這些畫雖抽象,卻有著極具詩意的命名,如《烏江處《》風中寺《》初念》等作品。
朱金石1986年自北京移居柏林,1994年起往返于北京與柏林之間,2010年定居北京。就此便說“他無阻地徜徉于東西方藝術之間”,是一種不夠準確的描述。旅居西方,使他有機會參透“繪畫”在西方當代藝術史自20世紀60年代后江河日下的地位,美術館讓位于裝置、觀念、多媒體等媒介的藝術作品,繪畫的意義似乎要從屬于裝置方能成為真正的“當代藝術”。朱金石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嘗試“厚繪畫”的實踐,直到2012年才確認了這種繪畫語言作為“材料的繪畫”是可成立的。他視“顏料”為當代藝術中的一種材料,并在反復的繪畫實驗中樹立了表現(xiàn)該材料的方法。就此,他脫離了傳統(tǒng)繪畫技藝中竭力消解顏料的材料屬性的傾向——顏料不再是成就繪畫中“因透視的繪畫技巧而顯得三維”的工具,反之,顏料成為材料,成就了三維畫面。
如今,他在北京昌平的一棟兼具工作室與展廳功能的小樓里創(chuàng)作。在視頻“云采訪”鏡頭中的他,謙虛文雅,大多時候目光看著前方,嚴謹認真地回答著每個提問,偶爾在談起作品與創(chuàng)作思想的間隙穿插一個冷幽默。后疫情時代,人與人的交流簡化了不少——我們直接拋出了一連串問題“:請問您的作品究竟是怎么完成的?是否有打稿、構圖?隨機性強嗎?同時畫多少張?為什么乍看感覺情緒非常流動,可看久了卻開始懷疑這一點?”朱金石均一一坦率作答。
合藝術中心展覽現(xiàn)場,這是作品《山水案》局部,折疊桌子、炊帚、面粉和水,尺寸為100×100×100cm,創(chuàng)作于1995年。
展覽作品《初念》局部,三聯(lián),布面油畫,尺寸為160x180cmx3,創(chuàng)作于2017年。
他在繪畫時,手機會關靜音,讓自己處在不受干擾的狀態(tài);即便繪畫要耗用大量的顏料,他的身上卻不會沾染一滴顏料,他存放大盒顏料的置物架像高級餐廳后廚的消毒柜般整齊干凈;在一兩年的時間段內,他會同時進行30到50件大小不一的繪畫創(chuàng)作;他遵循著一套嚴格的方法,這樣顏料在畫布上發(fā)生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亦在他早已預料到的閾值范圍內;他繪畫時每次只關注局部,并不構圖,一個個局部再相連成整體?!拔业姆椒ㄆ鋵嵏w房子特別像。我對畫面的控制,不會讓人從畫面中明顯察覺出來。如果完全讓情緒隨意流動而創(chuàng)作,便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了,也不‘當代了。”
當被問到在“景觀化”的展覽時代,做展覽的意義何在?他誠懇地笑了“:是,但完全不做展覽,也顯得過于精英了。我大約每年做一次個展,聯(lián)展看情況而定。我視此次的展覽整體為我的一件作品,作品與庭院、窗戶,甚至屋頂的視角和關系,都在我的考慮范圍內。”最后,朱金石拿著手機,帶我們上樓“云參觀”了工作室內的其他作品,那些厚重而立體的顏料,通過視頻畫面,幻化成屏幕上的色彩,這也不失為數字時代的藝術觀摩新體驗,惟愿駐足于此。
“我視此次展覽整體為一件作品,作品與庭院、窗戶,甚至屋頂的視角和關系,都在我的考慮范圍內?!?/blockquote>
合藝術中心的一側的廂房中,隔湖可望見《失去白云》這一三聯(lián)作品。
猜你喜歡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如詩如畫》創(chuàng)作談 讀友·少年文學(清雅版)(2020年2期)2020-06-15 11:16:34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讀友·少年文學(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 06:04:54紙的藝術 讀者·校園版(2018年13期)2018-06-19 06:20:12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爆笑街頭藝術 爆笑show(2014年10期)2014-12-18 22:27:48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