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文 錄
(山西潞安集團蒲縣黑龍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蒲縣 041200)
圖1 工作面煤層柱狀圖
山西潞安集團黑龍煤業(yè)聯(lián)合開采9 號、10 號、11號合并煤層,現開采的2102 工作面9+10+11 號煤層均厚6.0m,頂底板綜合柱狀圖如圖1 所示。西翼為已回采的2104 工作面采空區(qū),東翼為軌道、運輸、回風三條大巷??紤]到工作面采動擾動,設計9+10+11 號煤層軌道大巷保護煤柱時,計劃留設75m 寬煤柱護巷,以控制動壓作用大巷圍巖大變形。但該布置方式直接面臨的問題是:工作面煤炭資源損失嚴重,煤炭回收率低,同時工作面傾斜長度較短不利于實現工作面高產高效??紤]到其鄰近2104 工作面回采結束至今已有1a 時間,其采空側上覆巖層活動已經基本穩(wěn)定,為盡可能提高煤炭資源的采出率,計劃在2102 工作面回采時采用窄煤柱沿空掘巷技術,以減小區(qū)段煤柱寬度,為此,亟需開展黑龍煤業(yè)2102 工作面沿空掘巷支護技術研究。
為合理確定護巷煤柱寬度,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進行模擬分析,模擬主要對象是黑龍煤業(yè)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主要研究內容是分析不同寬度保護煤柱下沿空掘巷圍巖的穩(wěn)定性,確定護巷煤柱寬度。
基于2102 工作面工程地質條件,數值計算模型:長300m,高65m,寬20m。采用摩爾庫倫本構模型,圍巖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模型左右、前后以及底部均采用固定位移邊界條件,在模型頂部施加垂直載荷4.5MPa,水平側壓系數為1.4。
數值計算時,2104 工作面采高取 6.0m,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沿底掘進,矩形斷面,尺寸(寬×高)4.0m×3.0m,基于此,分別模擬受2104 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支承應力影響不同煤柱寬度下(5m~30m)沿空掘巷圍巖應力變化特征。
表1 巖層物理力學參數
護巷煤柱寬度影響著沿空掘巷所處應力環(huán)境,采用較寬或者較窄的煤柱進行沿空掘巷時,可使試驗巷道避開受采空區(qū)側向支承應力集中峰值區(qū),從而一定程度上改善巷道圍巖應力狀態(tài),因此在選擇煤柱寬度時,要充分考慮試驗巷道所處應力環(huán)境,避免將試驗巷道選擇在應力集中峰值范圍內,減小巷道圍巖產生大變形的能力。
圖2 給出了5m~20m 不同煤柱寬度下,在2104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支承壓力作用下試驗巷道(2102工作面回風順槽)圍巖應力分布云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鄰近工作面采空區(qū)覆巖活動基本趨于穩(wěn)定進行沿空掘巷,巷道圍巖應力重新分布,當采用窄煤柱掘巷時(煤柱寬度5m),煤柱承載能力較低,屬于屈服煤柱,煤柱內應力向深部(實煤體幫)轉移,此時試驗巷道煤柱內應力較小,實煤體幫應力集中程度較大,但巷道整體處于卸壓范圍,圍巖應力環(huán)境相對良好,隨著煤柱寬度的增加,試驗巷道煤柱承載能力提高,應力出現明顯增加,而試驗巷道實煤體幫煤體內應力逐漸減小,當煤柱寬度達到一定后(煤柱寬度20m),2104 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支承壓力傳遞到下工作面回風順槽圍巖的應力將可忽略,此時巷道圍巖應力環(huán)境亦相對良好,但該布置方式將損失大量煤炭資源。
圖2 不同煤柱寬度下沿空掘巷圍巖垂直應力分布云圖
為提高黑龍煤業(yè)2102 工作面單產以及煤炭回收率,在調研工作面生產地質資料、分析煤柱寬度對沿空掘巷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后,最終確定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采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布置方式,煤柱寬度設計為5m。
由礦井地質資料可知,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掘進期間會通過水平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區(qū)域和頂板出現黃泥和偽頂破碎的區(qū)域,針對沿空掘巷不同區(qū)域不同的頂板條件,提出不同的支護方案,共3 種方案,包括正常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特殊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其中,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域是指上水平殘余煤柱影響范圍內,特殊區(qū)域是指在頂板出現黃泥或偽頂極為破碎,現場無法施工錨桿(索)的區(qū)域。
1)正常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正常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參數如下:巷道為矩形斷面,尺寸(寬×高)4.0m×3.0m,錨桿直徑Φ22mm,長度L2400mm,間排距800mm×800mm,頂板錨索為Φ18.9mm 的鋼絞線,長度L6300mm,間排距1800mm×1600mm,如圖3 所示。
圖3 正常區(qū)域巷道支護斷面圖
2)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在上水平采空區(qū)殘余煤柱影響范圍內,采用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主要包括殘余煤柱及其兩側30m 范圍內下方的沿空掘巷區(qū)域,支護參數如下:巷道為矩形斷面,尺寸(寬×高)4.0m×3.0m,錨桿直徑Φ22mm,長度L2400mm,間排距800mm×800mm,頂板錨索為Φ18.9mm 的鋼絞線,長度L7300mm,錨索采用“212”布置方式,如圖4 所示。
圖4 殘余煤柱區(qū)巷道支護斷面圖
3)特殊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在頂板出現黃泥或偽頂極為破碎,現場無法施工錨桿(索)的區(qū)域,采用特殊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支護參數如下:巷道為矩形斷面,尺寸(寬×高)4.0m×3.0m,頂板采用“單體液壓支柱+ 工字鋼棚”進行支護,棚距800m,巷道兩幫采用錨桿支護,錨桿直徑Φ22mm,長度L2400mm,間排距800mm×800mm。
依據上述技術方案,展開5m 窄煤柱沿空掘巷工業(yè)性試驗,2102 回風順槽采用分段支護方案,巷道掘進階段圍巖變形量很小, 基本控制在10~20mm,2102 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對沿空巷道的圍巖變形量進行了觀測,繪制如圖5 所示的圍巖變形曲線。如圖6 所示,當測點距離回采工作面40m時,沿空巷道開始發(fā)生快速變形,當距離回采工作面20m 時,圍巖變形速度達到最大,當工作面推進到測站位置時,巷道頂兩幫相對移近量為980mm,頂底板相對移近量為580mm,基本可滿足工作面回采的需求。
圖5 圍巖變形量觀測
沿空掘巷具有提高煤炭回收率的優(yōu)點,本節(jié)對2102 工作面采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前后工作面可采儲量進行估算,已知2104 工作面采空區(qū)距3 條大巷約270m,2102 工作面推進長度按560m 計算,平均煤厚6.0m,采高 3.0±0.1m,放煤高度 3.0m,采放比為 1:1,底分層回收率為95%,頂煤回收率為85%,煤的容重1.4t/m3。
1)寬煤柱:大巷留設75m 保護煤柱,相鄰工作面留設20m 煤柱,此時,2102 工作面長度175m,可采儲量 Q1=175×560×(3×0.95+3×0.85)×1.4=74 萬 t。
2)窄煤柱:2102 回風順槽進行沿空掘巷,大巷留設75m 保護煤柱,相鄰工作面留設5m 煤柱,此時,2102 工作面長度190m,可采儲量Q2=190×560×(3×0.95+3×0.85)×1.4=80 萬 t。
綜上計算,2102 工作面采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布置后,可多回采原煤6 萬t,工作面煤炭回收率提高了8%。
1)為提高黑龍煤業(yè)2102 工作面單產以及煤炭回收率,最終確定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采用窄煤柱沿空掘巷布置方式,煤柱寬度設計為5m。
2) 針對2102 工作面回風順槽不同區(qū)域地質條件,沿空掘巷設計了不同的支護方案,包括正常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殘余煤柱影響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特殊區(qū)域沿空掘巷支護方案。
3)沿空巷道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巷道頂兩幫相對移近量為980mm,頂底板相對移近量為580mm,基本可滿足工作面回采的需求。采用沿空掘巷技術可多回采原煤6 萬t,工作面煤炭回收率提高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