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奎
常春
1981年生,陜西西安人。2008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獲美術(shù)學書法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為西安美術(shù)學院教授、陜西省青聯(lián)委員、西安市青聯(lián)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出版有《中國古代女性書法文化史》《中國古代書法觀念研究》等。
回顧常春的求學歷程,從漢語言文學,到現(xiàn)當代文學,再到書法博士,她不緊不慢地繞了一個大圈,最后才回歸書法。在急功近利者眼里,她似乎耗費了不少時光,但對常春而言,這些不呈直線的履歷,如彎曲的弓背,收斂著蓄勢待發(fā)的力量。
常春眼高,手也高,她八歲學書,臨寫經(jīng)典文本,多年后,將研究重點,落于小楷和章草。
常春小楷取法魏晉,對鐘繇、王羲之等魏晉諸家研究頗深,其小楷風貌,體式平正又富有姿態(tài)。魏晉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樹立了一種精神風范,常春骨子里向慕魏晉氣格,作品有難得的風雅隋致。他的章草,從“法帖之祖”《平復帖》人手,自晉人本境出發(fā),未入漢以后流習,下筆老重,書風蒼辣,毫無女性書家的輕靡之弊,觀之疑出翁臾之手。
明人周臣,曾言為何不及弟子唐寅時,有“但少唐生三千卷書”一說;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亦云:“學技必先學文,天下萬事萬物,盡有開門之鎖鑰,鎖鑰維何?文理二字是也。”——君不見,串起書法史的代表人物,—直以文人為主線,故提倡讀書,雖為老生常談,但絕非空洞之論,實乃一條無法繞開的學書正途。不少書法家在寫朗朗上口的唐詩宋詞時都能出現(xiàn)錯字,常春很氣憤,她認為書法家對文字要懷有敬畏之心,書法作品要藏進書家的思想和志趣,心手一致是最基本的門檻,那些浮滑之作,注定短命。
常春迂回至書法背后用工,以文學“保養(yǎng)”書法。這半年來,她回溯詩詞源流,寫能打動自己內(nèi)心的詞句,以心手合一的訓練,寫出欲罷不能的享受。在多變的書法聲勢里,她的書法格調(diào),自然多了一抹他人未及的精神底色。
常春說,寫字,是修身的過程。她是執(zhí)著的,她將同齡女性逛商場、做美容、和閨蜜喝茶的時間,都用于文學和書法,她不憧憬早日創(chuàng)新,也不怕過程迂緩,她期望通過修身,將自己的書法人生演繹得更加恒久。
一棵大樹,其生長跡象,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若干年后自會根深葉茂。常春于書法,一如大樹成長。
責任編輯:韓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