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越
摘 要 BIM技術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工程三維模型,同時為模型建立實際信息庫的一種新興建筑設計工具。BIM建筑結構設計有極高的設計效率,但其信息一體化比較難達成。因此,現階段的BIM建筑結構設計要重點發(fā)展應用流程。本文針對BIM建筑結構設計過程進行了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 BIM技術;建筑結構設計;研究
傳統(tǒng)建筑結構設計是利用手工繪圖與計算實現的,效率較低,比如一棟普通多層樓房的設計普遍需要三個月以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設計師利用CAD進行設計,擺脫了復雜低效的手工繪圖,現今已通過BIM技術徹底擺脫繪圖。BIM建筑設計應用是復雜的,它不僅要對建筑的幾何、屬性、狀態(tài)等信息進行添加與設計,同時還包含空間、運動等狀態(tài)信息設計。未來的BIM發(fā)展重點是AutoCAD自動出圖與Revit快速轉換這兩項技術。
1利用BIM技術的原因
建筑結構設計需要描述建筑墻、柱、梁、板等構件的規(guī)格,包括幾何形狀、尺寸、載荷分布、約束、強度要求、結構要求、構件相互關系等參數信息,這些信息是結構設計的基礎保障,不論是傳統(tǒng)結構設計還是BIM結構設計都是圍繞這些信息記性展開的。然而傳統(tǒng)設計完全依靠人力,相對于如此龐大的數據信息人力工作明顯效率不高;而BIM技術的自動化、信息化程度高,能節(jié)約大量信息采集、錄入的時間?;谛蔬@方面原因,應利用BIM技術進行建筑分析。
建筑結構設計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方案設計、結構分析計算、成圖、檢測,各階段有不同的數據產物,分別是:模板圖、計算模型、施工圖、檢測模型。傳統(tǒng)設計的這四個階段都是相對獨立的,整體性差,從而導致設計效率低;而BIM技術整體性強,可以實現方案設計、結構分析計算、成圖、檢測四個階段的內部一體化,同時還可以先結構、建筑、施工三者信息的外部一體化[1]。
2BIM建筑結構設計流程
目前的BIM建筑結構設計還不能達到全面化,無法明確設計工作分工,因此設計單位設計工作與結構計算工作內容仍存在交叉。要解決只一點不只是多專業(yè)協(xié)同通過就能達到的,還要實現計算機技術的提升,比如將目前CPU運行速度提升10倍,才可以滿足全面BIM三維設計。具體可以概括為:結構信息一體化、軟硬件技術條件成熟兩方面。
對于目前的BIM建筑結構設計,包括兩個階段的設計:
(1)第一階段設計流程。首先要進行Revit下的結構設計,導出結構模型,同時進行結構計算,從而確定結構方案;然后生成結構模板圖,利用模板圖對結構模型的自動更新修改,經過結構計算后,生成施工圖;最后,確立準去的結構模型,并給予Revit進行碰撞檢測。
(2)第二階段設計流程。利用第一階段獲得的結構模型進行建筑的三維結構模型設計。
上述BIM建筑結構設計流程能滿足建筑設計需要,但同時也為BIM技術發(fā)展樹立了兩大難題,一個是在出圖過程中反復使用的CAD自動成圖技術,另一個是結構模型設計中使用的Revit轉換技術[2]。
3BIM結構模型分析計算
3.1 分析準備
BIM結構模型分析計算是利用ETABS結構有限元分析軟件完成計算的,需要將Revit中的結構模型導入ETABS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導入是雙向的,也就意味著導入之前需要一些準備工作。
首先,是結構模型載荷的準確定義,這是保證分析計算準確性的重要步驟。此時若是回到Revit中重新定義載荷,在導入ETABS中,不僅增大了工作量,而且提高了錯誤概率,通常載荷定義是在計算軟件,也就是ETABS中進行的,不僅定義、計算更加方便,其定義的載荷更好,因為ETABS中包含了載荷類型的定義,節(jié)約了重新定義的時間,可以直接進行數據的修改[3]。
其次,是模型一致性的檢查。在結構模型完成的同時,Revit會自動生成一個與結構模型相對的分析模型,這個分析模型是專門用啦計算分析的,這是因為ETABS只能接受分析模型,從而保證結構模型與分析模型的一致性。
3.2 導入
ETABS開發(fā)了能與Revit模型記性數據交換的程序,因此ETABS分析Revit模型是可行的,反之,Revit可以建立與ETABS分析結果相對應的模型,具有雙向性。此外,Revit模型可以保證BIM模型的外部一致性,同時作為出圖的基礎。
ETABS的應用程序會將Revit模型導出計算模型,生成ETABS分析模型,之后設計人員可以在軟件中對模型的載荷、約束、強度等參數進行設定以及分析,同時對分析模型進行詳細檢查[4]。
4BIM設計圖紙繪制
圖紙是一個設計的最終成果,BIM建筑結構設計也不例外。在BIM結構設計中,仍采用傳統(tǒng)的二維結構平面施工圖進行表達。具體繪制方法如下:
要先將Revit轉換為平面視圖,從而自動生成機構平面圖,可以很明顯區(qū)分結構可見部分(實線)以及不可見部分(虛線)。此時可以通過“線處理工具”對線型進行修改,還可以通過注釋添加圖紙的文字說明。最后導出成圖,包括梁結構平面圖、樓板平面圖、柱墻平面圖等詳圖的繪制出圖。
BIM技術二維圖紙出圖效率仍不是很高,有很多影響因素,比如信息重復,BIM模型中已經包含構建的配筋信息而二維平面圖仍要在導出配筋信息;再比如設計人員仍保留CAD設計的思路進行BIM二維平面圖的出圖工作。這些都降低了BIM繪圖效率,需要在未來加以解決[5]。
5結束語
BIM建筑結構設計不僅協(xié)作性強、數據信息量大、共享程度高,適合未來日益復雜化的建筑工程設計。一方面可以提高各專業(yè)之間的協(xié)同性,發(fā)揮各專業(yè)的特長提高設計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設計工作的效率,加快建筑設計流程。
參考文獻
[1] 蔣慧,李希勝.基于BIM的建筑結構協(xié)同設計關鍵問題研究[J].森林工程,2018,34(6):102-108.
[2] 趙華英,李元齊,陸揚.BIM結構設計企業(yè)級標準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5,7(4):15-21.
[3] 吳文勇,焦柯,童慧波,等.BIM建筑結構設計過程的研究與實現[J].建筑結構,2013,43(S1):825-828.
[4] 劉照球,李云貴,呂西林,等.基于BIM建筑結構設計模型集成框架應用開發(fā)[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7):948-953.
[5] 趙華英.BIM結構設計應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5,7(3):
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