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這些習(xí)慣、風(fēng)俗和典禮,在生命中指引著人們。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上,新的一代不斷改造和創(chuàng)新著儀式。而不論古代抑或現(xiàn)代,儀式都為我們標(biāo)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時刻:出生、死亡、婚姻……儀式擁有著改變我們的力量,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新境界的門。
而探索如何去愛,如何放手,如何找到歸屬……答案或許就在一個個非凡的儀式中。
——龔峻
印度尼西亞的賽牛有著悠久歷史,一般都是在夏秋交替的稻子收割時節(jié)舉行,分為旱田賽牛和水田賽牛兩種方式。賽牛本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為了慶祝好收成而舉行的,如今已逐漸演變?yōu)槲慰偷幕顒印_@里所展示的是蘇門答臘水田賽牛。
相比于旱田賽牛的賽程長和跟拍的高風(fēng)險性,水田賽牛的賽程僅60米,拍攝時不必跟著選手和賽牛奔跑。不過牛也有 “剎不住車”的時候,朝著拍攝人群直沖而來,躲之不及便會弄得滿身泥漿。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驚慌失措、抱頭鼠竄,妙招就是像交警在公路上做出攔車手勢一樣,伸出手臂對著牛臉亮出手掌,牛立馬就會乖乖地改變方向,從你身邊斜刺而過,這或許是它們受過馴教的緣故。
賽牛場地是一塊剛收割完稻谷的長方形水田。賽牛出發(fā)點(diǎn)的右側(cè)是一排雜木柵欄,防止水牛跑出去;左側(cè)是一片高地,便于人們觀賞。賽場的旁邊有不斷涌來的村民和游客,女人們穿戴靚麗,人們的談笑聲、小孩子的嬉鬧聲此起彼伏,如同一場熱鬧而歡騰的聚會,絲毫沒有比賽的緊張氣氛。
比賽正式開始前,一個個青壯年男子扛著類似彎弓的架子,牽著水牛向起始點(diǎn)走去。彎弓是用來套住牛的,比賽時必須把兩頭水??刂圃谝黄穑竺嬗梢晃粔涯昴行哉驹诠?,雙手抓住牛尾巴進(jìn)行控制。比賽中兩頭牛需要以直線并行前進(jìn),最后以完美的直線和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賽才能獲勝,這是速度、力量與智慧的比拼,駕馭難度很大。雙牛并馳,泥漿四濺,場面頗為壯觀,觀眾們不時爆發(fā)出歡呼聲和驚叫聲。
為了提高水牛的奔跑速度,選手們都會張嘴去咬牛的尾巴,水牛負(fù)痛牛性大發(fā),愈發(fā)狂奔向前,但加快速度的同時也增加了控制的難度,有的選手便會因此失去平衡而仰面朝天或連滾帶爬摔在泥水里,眼睜睜看著水牛狂奔而去。真正完美控制賽牛到終點(diǎn)的選手很少。
比賽過程中,除了選手駕馭不當(dāng)被甩出去的情況,還有的兩頭水牛仿佛約定好一般,一開跑就都奔著欄桿直沖過去,或者莫名其妙地攪和在一起相互“廝殺”,真可謂險象環(huá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