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蕊
(保定恒興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影像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是臨床常見肝臟腫瘤疾病,包括多種肝臟疾病,諸如肝臟局灶性結節(jié)增生、肝腺瘤、肝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血管瘤等,臨床診斷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其影像學檢查診斷難度較大,通過MRI檢查是有效的診斷依據(jù)[1]。本研究針對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檢查形式予以進一步分析,試圖討論CT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
擇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納入的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51例,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男26例,女25例。年齡分布24~73周歲,均值(50.43±15.77)周歲。有肝硬化病史5例、肝區(qū)疼痛癥狀病史22例、其余24例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均為日常體檢發(fā)現(xiàn)異常。
全部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均予以MRI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MRI檢查:應用1.5T MR掃描儀器實施檢查,分別實施常規(guī)掃描和動態(tài)增強掃描[2]。CT檢查:應用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生產(chǎn)廠家:日本東芝;型號:Activion16 TSX-0.31A)實施檢查,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300mA,層厚為5mm,層間距為3mm,螺距為1.3[3]。取患者仰臥位,分別予以平掃檢查和增強掃描。給予患者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劑量為1.5ml/kg,注射速度為3ml/s。注射后針對患者動脈期、門靜脈期、延遲期進行全面掃描,其時間分別為注射后30s、60s、180s[4]。超聲檢查: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予以檢查,頻率為4MHz,指數(shù)為0.11,對患者肝部位置予以全面檢查。
全部51例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病案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之中,以χ2檢查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情況,(n,%)是其表述方式。統(tǒng)計學判別標準是P<0.05。
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診斷結果詳見表1,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確診結果陽性43例,占比84.31%;陰性8例,占比15.68%。MRI檢查陽性45例,占比88.24%;陰性6例,占比11.76%。CT檢查陽性44例,占比86.27%;陰性7例,占比13.73%。超聲檢查陽性40例,占比78.43%;陰性11例,占比21.57%。
表1 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診斷結果(n)
對比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診斷準確性情況(見表2),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診斷結果靈敏度(100.00%、95.35%)、特異度(75.00%、62.50%)、準確性(96.08%、90.20%)具有一致性(P>0.05)。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靈敏度(100.00%)、特異度(75.00%)、準確性(96.08%)高于超聲檢查(76.74%、12.50%、66.67%),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CT檢查靈敏度(95.35%)、特異度(62.50%)、準確性(90.20%)高于超聲檢查(76.74%、12.50%、66.67%),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
表2 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比較(%)
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好發(fā)于青壯年群體之中,病理診斷雖然具有極高的準確性,但由于其有損性特征,不適用于臨床篩查及初步檢查之中。對此,本研究對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行CT檢查,結果顯示,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MRI檢查、CT檢查診斷結果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具有一致性,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MRI檢查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高于超聲檢查,疑似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患者CT檢查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高于超聲檢查。本研究結果證實,CT檢查與MRI檢查的準確性差異性較低,通過CT檢查能夠準確對患者疑似病灶之中出血、脂肪成分、壞死、鈣化、血供及與周圍組織關系等情況進行展現(xiàn),因此其臨床診斷準確性水平較高[5]。另外,在檢查成本方面,CT檢查較之于MRI檢查更具優(yōu)勢,CT檢查價格相對便宜,更易于在基層醫(yī)院之中開展,同時對于人民群眾而言,CT檢查可作為日常健康體檢項目,臨床接受程度相對于MRI檢查更高,其經(jīng)濟性水平較高[6]。
通過CT檢查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病灶區(qū)域的血流、位置、體積、與周圍組織關系、結構等方面予以全面了解,能夠有效判斷患者肝癌病情,并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是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臨床診斷及治療的重要參考[7]。
綜合以上結果,CT檢查于肝臟良性富血供腫瘤診斷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