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翔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陜西 西安 710032)
腦梗塞、腦出血為臨床較常見的腦血管急癥,其中將發(fā)病時間在6h以內(nèi)的稱為病情超急性期。相關臨床指南指出[1],快速、準確鑒別診斷腦梗塞與腦出血,對于腦?;颊咴谥委熡行r間窗內(nèi)盡早予以溶栓治療對于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臨床結(jié)局具有積極的作用。以往臨床常采用CT、常規(guī)MRI手段診斷腦血管疾病,其雖可清晰顯示腦梗、腦出血的影像學特點,但對于超急性期的腦血管病變情況難以準確描述,不利于超急性期疾病診斷,極易導致患者耽誤最佳治療時間。MRI彌散加權成像技術(DWI)主要是通過反映病灶組織內(nèi)水分子運動彌散程度來分析局部組織功能變化。本研究將MRI DWI技術應用于超急性腦梗塞與超急性腦出血鑒別診斷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超急性腦梗塞和45例超急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40例超急性腦梗塞患者中有26例男,14例女,年齡45~78歲,平均(59.83±12.37)歲,發(fā)病時間0.5~5h,平均(2.30±1.12)h;45例超急性腦出血患者中有27例男,18例女,年齡48~79歲,平均(60.01±12.15)歲,發(fā)病時間0.5~5.5h,平均(2.41±1.05)h兩組疾病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未見有顯著的差異性(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急診入院后(≤6h)、發(fā)病7~12h、發(fā)病13~24h進行常規(guī)MRI、DWI技術檢查,選用飛利浦Multiva 1.5T醫(y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及其配套的頭部相控陣線圈,檢查過程中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掃描范圍從顱底到顱頂,常規(guī)MRI平掃:設置參數(shù):層間距1.0mm,層厚5.0mm,矩陣128×128,視野260×260mm,具體序列掃描為T1WI(TE 30ms,TR 440ms)、T2WI(TE 95ms,TR 280ms)。隨后采用DWI進行MRI檢查,應用單次激發(fā)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分別為0、1000s/mm2,且設置TE 100ms,TR 6000ms,層間距1.0mm,層厚6.0mm,矩陣128×130,視野240×240mm,掃描時間34秒。掃描結(jié)束后進行圖像處理,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工作共同分析診斷,觀察病變部位的形態(tài)分布、血流信號特征,且在ADC圖像中分析測量病灶中心及邊緣的血流信號特征及健側(cè)、患側(cè)的ADC值,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值=In[S低/S高])/(b高-b低)。
表2 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的影像學特征
表3 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患者不同發(fā)病時間ADC值對比(×10-3mm2/s
①對比常規(guī)MRI檢查與MRI DWI技術診斷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的準確率;②對比MRI DWI技術診斷超急性腦梗塞與超急性腦出血的影像學特點及ADC值的差異。
應用統(tǒng)計學SPSS23.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描述,經(jīng)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兩組間對比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MRI DWI技術診斷超急性腦梗塞的檢出率97.78%、診斷超急性腦出血檢出率95.0%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MRI檢查(P<0.05),見表1。
表1 常規(guī)MRI與MRI DWI的診斷結(jié)果對比
超急性腦梗塞患者的DWI呈高信號,且隨著發(fā)病時間延長,信號增強愈顯著,邊緣愈加清晰,而超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血腫邊界始終清晰,病灶中心呈極低信號,周邊信號稍高,隨著時間延長無明顯的變化,見表2。
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患者患側(cè)ADC值均較健側(cè)顯著降低,且超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患側(cè)ADC值隨時間延長無明顯的改變(P>0.05),而超急性腦梗塞患者的患側(cè)ADC值各個時間段均顯著高于超急性腦出血患者,且隨著時間延長ADC遞減(P<0.05),見表3。
近年,隨著MRI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DWI技術逐漸應用于腦血管疾病診斷,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可靠的依據(jù)。DWI技術屬于一種回波形成技術,主要是通過觀察組織內(nèi)水分子微觀彌散運動狀態(tài)來分析病變情況,其中應用ADC值來反映水分子的活動擴散能力[2]。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與常規(guī)MRI檢查相比,DWI技術診斷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的準確率更高,且在疾病鑒別診斷中,DWI圖像顯示,超急性腦梗塞的血腫呈高信號,隨著發(fā)病時間延長,信號增強愈顯著,邊緣愈加清晰,ADC值也呈遞減趨勢,筆者分析原因可能是腦梗塞病灶會出現(xiàn)細胞毒性水腫病變,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形成血管源性水腫,致使病灶區(qū)域的信號逐漸增強,且病變組織內(nèi)的水分子運動愈加受限,故ADC值遞減[3]。而應用DWI技術診斷腦出血發(fā)現(xiàn)超急性腦出血患者的血腫邊界清晰,病灶中心呈極低信號,且ADC值也不隨發(fā)病時間延長而改變,此影像特點與腦梗塞有顯著的不同。筆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腦出血發(fā)生后血腦屏障受損,且顱內(nèi)的紅細胞會出現(xiàn)回縮改變,致使細胞內(nèi)空間明顯減少,血紅蛋白的分子結(jié)構也會隨之改變,致使ADC值較腦梗塞患者明顯減少[4-5]。由此可見,磁共振DWI技術對超急性腦梗塞、超急性腦出血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上述兩種疾病的DWI影像學特點有顯著的差異,故應用此技術能夠快速鑒別診斷超急性腦血管疾病,為臨床早期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