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是使青少年懂得捍衛(wèi)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特色教育。各地關工委和五老構筑平臺,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增加了青少年的國防知識,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北疆……”每次聽到這首《小白楊》,人們就會想起軍人站崗放哨、保衛(wèi)祖國的場景。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國防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許多地方關工委借助國防教育基地,組織五老對青少年開展國防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大國防”觀念,增強“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钡膽n患意識,培養(yǎng)“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把界碑樹在孩子們心中?!边@是80 歲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城港市防城區(qū)關工委副主任、老教師黃永騰的一個承諾,也是他一直的堅守。
十萬大山下,北侖河河畔,這里是中越邊境。黃永騰退而不休,在邊境灘散小學等幾個學校開展“紅領巾護界碑”活動,一晃快20年了。
提起“紅領巾護界碑”活動,黃永騰這樣說:“我們當時調查了一些少先隊員,沒有一個學生能夠說出界碑是什么東西,以為是一塊石頭,一個柱子。”后來,經(jīng)過黃永騰的引導,當?shù)氐暮⒆觽兌贾懒私绫褪菄c國之間邊界的標志。
不僅如此,黃永騰為了讓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們獲得更多的國防知識,把家里打造成家庭圖書室。出門時,他的背包里放著各種各樣有關國防知識的書,把自己變成流動書箱。
“紅領巾護界碑”活動實施至今,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黃永騰策劃的“跟隨邊防軍叔叔護界碑”活動,獲全國少工委優(yōu)秀課題一等獎。先后組織開展了“聯(lián)校合隊護界碑”“界碑梆聲”“護碑我能行”“當護碑文明小使者”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帶動了25 所邊境學校一千多名學生參與。
自從黃永騰開展“紅領巾護界碑”活動以來,再也沒有發(fā)生破壞界碑的事情。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紅領巾,在邊境上豎起了一塊塊無形的界碑。
黑龍江省虎林市境內的珍寶島因51年前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聞名天下。這里誕生了為守土護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寶島精神”。
硝煙散去,時光流逝,曾經(jīng)的戰(zhàn)火已遠離我們而去?!鞍艘弧鼻跋?,在珍寶島戰(zhàn)役紀念館大廳里,全國優(yōu)秀報告員、92 歲高齡的老兵劉濤,正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廣大青少年作“傳承珍寶島精神、增強國防意識、實現(xiàn)強國夢”報告。
虎林市關工委于2015年開展“傳承珍寶島精神、增強國防意識”活動。劉濤就是活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深入26 所學校,作報告38 場。每次報告都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硝煙雖已散去,但火藥味正濃;戰(zhàn)火雖已停息,但殘余未盡。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絕不可放松警惕?!?/p>
黃永騰給孩子們講界碑的故事
陳玉蘭給孩子們講海霞精神
為了增強青少年的國防意識,市關工委組織青少年參觀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和二戰(zhàn)終結地紀念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青少年通過實物的接觸和觀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殘酷現(xiàn)實,引領青少年為強國而努力。同時,市關工委組織130 多名學生和守島官兵一起升國旗,一起站崗放哨,聽軍人講述珍寶島戰(zhàn)役那段硝煙中的拼殺和戰(zhàn)火中的斗智斗勇。同學們真正感受到了國土的神圣和國旗的莊嚴。“接過老兵手中的槍,扛起前輩樹起的旗,用自己的智慧參與到強國強軍的隊伍中來,做一個對祖國和人民有用的人?!币晃粎⒓舆^國防教育的學生這樣說。
為使傳承珍寶島精神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市關工委開展了“小小講解員”活動?;顒又校W生主動當起節(jié)假日的基地講解員,通過背解說詞,學習禮儀,在宣講中教育了游客也感動了自己。有個小講解員說:“珍寶島在我心中,是風光旖旎、美麗如畫的濕地美景,更是一座警示之島?!?/p>
暑期的一天,在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qū)海霞營地,來自區(qū)海霞中學的孩子們圍在84 歲的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老指導員、五老陳玉蘭旁邊,聽陳奶奶講述當年的海霞故事。
1960年,女子民兵連正式成立,是全國唯一一支成連建制的女子民兵隊。在汪月霞等7 任連長的帶領下,女民兵們懷著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國防事業(yè)的追求,生產(chǎn)訓練、夜校掃盲、政治學習、文藝演出、國防施工……樣樣不落,用熱血書寫青春,成為海島軍民聯(lián)防的佳話。女民兵的事跡被改編成電影《海霞》。
陳玉蘭因能雙手揮槍,左右開弓,被姐妹們贊為“雙槍老太婆”。陳玉蘭說:“我18 歲加入女子民兵連,在連隊干了24年。我們家祖孫三代都在這支連隊里當過女民兵。”
陳玉蘭帶著孩子們走進首批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了解女民兵成長的不尋常歷程,感悟“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女民兵們排除萬難投身國防、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感染、教育著孩子們。 一名叫許楊燁的孩子說:“無私地為他人奉獻,是海霞精神的主旨。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要把海霞精神帶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校園,讓海霞精神繼續(xù)發(fā)揚?!?/p>
“海霞”不僅是愛國主義和全民國防教育的典范,更是時代精神的旗幟,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海島兒女,不畏艱難、負重前行,為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碑斀竦那嗌倌隂]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也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的年代,國防意識相對比較薄弱,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居安思危。從小就給孩子們注入國防理念,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已經(jīng)成為各地關工委和五老共同的目標和自覺的行動。
(本文由通訊員朱林、于忠林、甘淑誼提供材料,本刊記者孟德成整理)
擴展閱讀:說國防
國防大學教授 許森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00多年前,梁啟超對青少年的囑托至今仍振聾發(fā)聵。青少年富有朝氣、懷有夢想,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當前的青少年是幸運的,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出生在社會穩(wěn)定且物資豐富的環(huán)境中。然而,長期和平可能會造成“忘戰(zhàn)”。通過國防教育,喚起青少年對于國防建設的關心和關注,喚起他們對于忘戰(zhàn)必危的警惕和清醒,是十分重要的。
許多國家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國防教育。在每年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前后,俄羅斯的家長們會帶著孩子在衣服、背包甚至嬰兒車上系一條象征英勇精神的“喬治絲帶”,以示對戰(zhàn)爭的銘記;美國依托童子軍、后備役軍官訓練團等平臺,在青少年中開展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活動;瑞典的小學生常在老師帶領下進行參觀訪問,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健壯博學,為瑞典作貢獻的好公民。
在中國歷史上,民富而國不強的國家是“釘在案板上的肥肉”,被入侵分裂的例子比比皆是。宋朝的經(jīng)濟發(fā)展空前繁榮,比照當前GDP 這一概念,當時宋朝的GDP 約占全球總量的70%,同時,紡織業(yè)、冶煉業(yè)、造船業(yè)等空前繁榮,內外貿易也達到了高峰。然而,宋朝在軍事上卻處于被動狀態(tài),最后欽宗、徽宗兩帝被俘。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歷史告訴我們: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于大國崛起必不可少。據(jù)統(tǒng)計,歷史上13 個崛起的大國,其中9 個是通過直接戰(zhàn)爭獲得霸權。剩余的3 個沒有通過直接戰(zhàn)爭,但是通過了間接戰(zhàn)爭來實現(xiàn)。“沒有任何一個守成大國愿意和平衰落,也沒有任何一個大國不想和平崛起。”我國不主動發(fā)動戰(zhàn)爭,但是也決不懼怕戰(zhàn)爭,我們要時刻做好戰(zhàn)爭準備。
國際社會風云詭譎,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超級大國及其代理人炮制話題聯(lián)手打壓中國,周邊國家在領土等問題上制造爭端。在當前乃至后疫情時期,國際局勢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和發(fā)展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國防教育應結合時代特色,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發(fā)揮鑄魂育人功效。
國防教育,重在鑄牢魂魄。我國歷來重視革命精神教育,以此凝筑國民信仰。在2020年,革命精神有了新的內涵。從最美逆行者不懼病魔、馳援武漢,到抗洪勇士沖上堤壩、沐風櫛雨,再到科技專家攻堅克難,取得斐然成果……軍人始終沖鋒在前,向我們詮釋了信仰一詞的含義,他們的精神在新時代閃閃發(fā)光。這都是開展國防教育的好素材。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堅定信念,從而達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目標。
國防教育,應把準時代脈搏。利用重大事件和合適時機開展國防教育,增強青少年的融入感。如近年來“清明祭英烈”為英烈網(wǎng)上獻花、曬曬軍裝照、“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視頻拍攝等活動。近期,結合抗疫行動,湖南省為青少年準備了國防教育專題課。專題課開播后,影響廣泛,省內1000 多萬師生和家長線上同步收看,一個月內全網(wǎng)點擊量突破1.4 億次。家長表示,專題課接地氣,結合時事,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抓好青少年的國防教育,事關中國未來,決定中國命運。未來戰(zhàn)場上,需要有血性、懂科技、高素質的人才。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指戰(zhàn)員,是高技術人才軍隊的后備力量。因此,應扎實推進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到國防教育沒有“下課鈴”。
某集團軍原政治部副主任 丁永順
國防不只是軍人的事情,更是全體人民的責任。在下一代身上種下一粒獻身國防的種子,通過施肥澆水,讓國防觀念深入青少年心底是十分重要的。
外國一些敵對勢力從來沒有放棄對我國的攻擊和對下一代思想高地的侵蝕。中國歷盡滄桑,經(jīng)過了百年的戰(zhàn)亂和抗爭,才獲得了和平發(fā)展的機遇。多年來,各地對國防教育也比較重視,有的學校注重對孩子進行國防知識的常態(tài)化熏陶;有的學校定期邀請老戰(zhàn)士和駐地部隊官兵到校宣講;有的地方組織學生走進軍營,體驗軍旅生活。全國各地的國防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建起來,不斷推進國防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發(fā)展。
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各地對孩子們進行國防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對國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把國防教育等同于一堂課、一次掃墓、一次參觀和一次軍營生活體驗,對孩子們教得不透、育得不深。社會、家庭和學校之間未能形成合力,僅僅停留在引領和示范,忽略了理解和踐行,國防知識入腦入心不夠,難以見之于行。還有許多人認為和平年代根本不需要國防教育,滋生了嚴重的和平麻痹思想,喪失了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
青少年是祖國建設的希望和未來。青少年時期是接受教育形成思想的最佳階段。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我軍就構建起兒童教育、民眾教育、干部教育三位一體的國防教育體系,極大地激發(fā)了國民的愛國熱情。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應該教育孩子們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更應該讓國防教育融入青少年血脈中,形成軍地密切配合、社會各界支持、全民踴躍參與的良好局面。
遼寧省軍區(qū)鞍山軍分區(qū)原政委 余新元
1981年離休后,我擔任遼寧省鞍山市關工委副主任、名譽主任。我以一名老紅軍、老黨員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給青少年講解國防知識,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我拖著只有半只腳掌的右腿,帶著滿身的傷病,走過了遼寧、湖北、天津、上海等省市,為各級黨政機關、工廠、農(nóng)村、大中小學校以及駐地部隊作報告4300 多場,聽眾達400 萬人。用自己的余熱教育后輩,使他們知道應該怎么活著,怎樣熱愛祖國。
如今我已經(jīng)97 歲了,依然沒有停止自己踐行信念的步伐。我堅持每天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當前的國防形勢?,F(xiàn)代青年人生活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對中國近代歷史變化的了解和認知。任何時候青少年都不能忘記跟中國共產(chǎn)黨走才是我們的方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黨給的。當今世界仍處于動蕩不安之中,中國未來發(fā)展靠誰?靠年輕一代,中華民族振興靠他們,實現(xiàn)中國夢靠他們。
增強青少年的國防意識,先要處理好大家、小家的位置擺不正的問題。我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無論做什么,擺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愛國,有國才有家。當前是關鍵時期,既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又要加強自身品質的修養(yǎng)錘煉,不斷增強國防理念,只有這樣做,才能把握好努力學習工作的方向。”所以,年輕人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要愛國。只有我們國家建設好,建設得更強大,我們的小家才能過得好。
接下來,我們要教育青少年熱愛祖國,增強孩子們的“大國防”意識和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熱情,從而增強青少年的向心力、凝聚力,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