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欽州535000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細菌侵襲呼吸道(包含氣管、支氣管、咽喉、鼻、肺)等部位,并引發(fā)這些部位發(fā)生炎性反應[1]。該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群,不僅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鼻塞、畏寒、咳嗽、咯痰、咽癢、咽干、咽痛、頭痛、胸痛等癥狀,嚴重時還易導致其死亡,因此,臨床需盡早采取有效方案對患者進行檢驗,以明確其感染病原細菌類型,并且,在確定患者感染病原菌類型時,還需及時進行相關藥敏試驗,才能指導后續(xù)臨床給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避免患者出現(xiàn)耐藥性,從而不斷提高其治療效果[2]。該文主要以該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細菌的臨床檢驗措施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50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行胸部影像學、周圍血象等檢查確診,符合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均≥60歲;③患者對該研究均知情和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該次研究前一周內服用過影響病原細菌檢驗藥物者。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患者年齡分布:60~83歲,平均年齡(67.28±2.13)歲,病程分布:1~6個月,平均病程(3.20±0.43)個月。該研究已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用細菌培養(yǎng)方法對所有患者行病原細菌檢測,具體方法為:標本采集前引導患者漱口或刷牙,然后取其氣管深部清晨第一口痰液作為檢驗標本,標本采集后在30 min內將其送入實驗室進行培養(yǎng)和檢測,先用巧克力瓊脂、綿羊血瓊脂、麥康凱瓊脂及沙氏培養(yǎng)基等多種培養(yǎng)基對其進行培養(yǎng)、分離,最后用山東鑫科-XK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對病原細菌進行鑒定。鑒定同時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檢出的病原細菌類型,采用臨床常用藥物對病原細菌開展藥敏試驗,對革蘭陰性菌采用亞胺培南、慶大霉素及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開展藥敏試驗,對革蘭陽性菌采用復方新諾明、青霉素、萬古霉素等藥物開展藥敏試驗。鑒定、藥敏試驗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觀察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細菌分布情況及各種類型病原細菌的耐藥性。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細菌培養(yǎng)共檢出200株病原菌株,其中,包含128株革蘭陰性菌(62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大腸埃希菌、32株銅綠假單胞菌),占比64.00%;52株革蘭陽性菌(33株腸球菌、19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26.00%;20株真菌,占比10.00%,各類型病原細菌占比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細菌分布情況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不同病原細菌的耐藥性具有一定差異,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較低,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較低,見表2、表3。
表2革蘭陰性菌耐藥情況(%)Table 2 Gram-negative bacteria resistance(%)
表3革蘭陽性菌耐藥情況(%)Table 3 Gram-positive bacteria resistance(%)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群多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因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導致老年人機體內T細胞數(shù)量和胸腺不斷下降,從而其生理免疫和防御功能降低,進而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細菌侵襲呼吸道引發(fā)炎癥感染所致[3]。該疾病不僅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鼻塞、畏寒、咳嗽、咯痰、咽癢、咽干、咽痛、頭痛、胸痛等癥狀,嚴重時還易導致其死亡,因此,臨床需盡早采取抗感染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才能控制其病情進展和改善其預后[4]。因病原細菌感染是引發(fā)老年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以往臨床多采用抗感染方案對患者治療,但因其不明確患者感染致病病原細菌類型,不能針對性采用抗生素藥物對患者治療,往往會影響其治療效果和導致其產生耐藥性,基于此,就需要臨床在抗感染治療前對患者行病原細菌檢測[5-6]。
細菌培養(yǎng)檢測是目前臨床檢測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細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通過取患者痰液展開涂片染色檢驗,可深入了解患者感染病原細菌分布情況,這一檢驗方法的作用機理在于人體痰液中含有多種類型的微生物,當患者發(fā)生支氣管感染或肺部感染后,便會導致痰液中出現(xiàn)相應的病原菌,因此,通過取痰液進行涂片染色檢驗可幫助臨床了解患者致病菌的種類[7-9]。該次研究中,通過對50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細菌培養(yǎng)方法行病原細菌檢測,結果顯示,細菌培養(yǎng)共檢出200株病原菌株,其中,包含128株革蘭陰性菌(62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大腸埃希菌、32株銅綠假單胞菌),占比64.00%;52株革蘭陽性菌(33株腸球菌、19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26.00%;20株真菌,占比10.00%,各類型病原細菌占比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楊威[10]研究報告中得出的革蘭陰性菌是引發(fā)老年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的主要病原菌,占比為59.52%,其次為革蘭陽性菌,占比32.14%結論基本一致。另外,該次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不同病原細菌的耐藥性具有一定差異,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銅綠假單細胞菌等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性均較低,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性較高,提示對這類病原細菌感染引起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亞胺培南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復方新諾明等藥物的耐藥性均較低,提示對這類病原細菌感染引起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萬古霉素、復方新諾明等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銅綠假單細胞菌等革蘭陰性菌是引發(fā)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發(fā)病的主要病原細菌,且不同病原細菌的耐藥性具有一定差異,為避免患者在抗感染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耐藥性,臨床需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采取相應的抗生素藥物對患者治療,才能保證其治療效果和安全。該次研究雖證實了細菌培養(yǎng)檢測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細菌臨床檢測中的重要作用,能鑒別患者感染病原細菌和指導臨床根據(jù)檢出的病原菌類型為患者開展合理的藥敏試驗,從而指導臨床給其提供針對性抗感染治療,但是,并沒有對各種藥物對病原細菌耐藥性的作用機理進行深入,一方面在于筆者自身對相關專業(yè)知識掌握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未查詢到相關的文獻報告,在后續(xù)研究中,會不斷加強各種藥物對病原細菌耐藥性的作用機理研究,以彌補該次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