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獻
盡早明確診斷,及時解除梗阻是結(jié)石性腎功能衰竭治療的主要原則。腎功能的恢復與梗阻的時間密切相關。急性梗阻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原則上應采用創(chuàng)傷小而有效的引流方式,比如,逆行插管引流、腎臟造瘺等。對于重度酸中毒、高血鉀癥和腎功能嚴重受損以及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可先做一兩次血透,積極糾正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失調(diào),等待全身情況改善以后,立即手術解除梗阻。常用于解除梗阻的常用手術方式如下。
膀胱鏡下輸尿管逆行置管內(nèi)引流術:膀胱鏡下輸尿管逆行置管內(nèi)引流術,操作簡便,對患者損傷小,不需要特殊的醫(yī)療設備,容易在基層醫(yī)院普及,對于重癥患者是比較好的選擇。該手術一般選擇局部麻醉,鏡下找到輸尿管開口,逆行置入輸尿管支架管,遇到梗阻時輕輕捻轉(zhuǎn)導管即可通過,防止發(fā)生輸尿管穿孔,一旦越過梗阻,可以看到渾濁尿液噴出。對于輸尿管口不清,逆行置管不成功者,可以選擇腎臟穿刺造瘺術或開放性手術引流。
輸尿管鏡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對患者損傷較小,碎石效果可靠,是目前治療急性梗阻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方法。輸尿管鏡可以直接到達梗阻部位,明確梗阻原因,配合先進的碎石器械,例如氣壓彈道、鈥激光等粉碎結(jié)石,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由于梗阻和炎性因素的影響,輸尿管壁水腫較為明顯,操作中禁止使用暴力,防止發(fā)生輸尿管穿孔、輸尿管撕脫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在入鏡和碎石過程中灌注水壓也不宜過高,防止感染擴散。
腎造瘺術:經(jīng)皮腎穿刺微造瘺具有損傷小、及時引流腎臟尿液的優(yōu)點,待患者癥狀改善后,再去除梗阻的病因。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梗阻患者的腎臟積水并不明顯,超聲引導穿刺有一定難度,往往不容易成功,盡量選擇其他的治療手段。
開放性手術:輸尿管切開取石、腎造瘺等手術,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