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霄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某水利樞紐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河沖乎爾電站廠房尾水下游約1.1 km處,樞紐工程主要由泄洪閘、WES溢流堰、生態(tài)閘、引水閘、岸邊仿生魚道等建筑物組成。工程等別為Ⅰ等大(1)型,攔河引水樞紐各個建筑物為1級建筑物。引水閘位于河床左岸臺地,引水閘軸線與泄洪閘軸線夾角30°,正常引水位701.90 m,設計引水流量65 m3/s。
引水閘共2孔,單孔凈寬5.0 m。引水閘前設置攔沙坎對防止泥沙進入有顯著效果。據(jù)水文泥沙資料統(tǒng)計,布爾津河泥沙含量很小,多年平均含沙量僅為0.066 kg/m3。對于河床較穩(wěn)定、含沙量少的河流,攔沙坎高度可比河床平均高程高出0.5 m~0.8 m??紤]本工程位于沖乎爾大壩下游1.1 km處,屬于長距離隧洞引水,為提高攔沙效果,本工程攔沙坎高度比河床平均高程高出0.8 m。閘底板高程698.0 m,閘頂高程707.0 m,閘室長25 m。閘后布置消能段和隧洞進口矩形槽連接段。消能段由陡坡段與消力池段組成,陡坡段長15 m,寬度由12 m漸變到7.5 m,坡度1∶5,消力池段長15 m,底板高程695.0 m,寬度7.5 m,池深0.897m。矩形槽連接段長29.015 m,底板起始端高程695.897 m,寬7.5 m,縱坡0,其后與隧洞相接。
模型設計遵循重力相似準則,采用正態(tài)模型,模型試驗的長度比尺λL為30。流量比尺λQ為4929.5,流速比尺λv為5.477,糙率比尺 λn為 1.763,時間比尺 λt為 5.477。
模型模擬范圍為溢流堰、泄洪閘、生態(tài)閘、引水閘以及溢流堰、泄洪閘和生態(tài)閘之后的消力池??v向試驗范圍為閘軸線上游200 m、消力池向下游200 m,總長約400 m左右。
為使模型試驗能夠較真實地反映原型的水流情況,在選擇模型材料時必須考慮材料的糙率要求,模型中建筑物材料選用有機玻璃。
整體水工模型安裝見圖1,樞紐布置模型尺寸大約為13.5 m×5.7 m(長×寬)。
流速采用南京水科院研制便攜式流速儀測量,水位采用水位測針和直尺測量,流量采用矩形量水堰。
整體模型試驗設計、模型制作安裝、測試儀器和測試方法等按照《水工(常規(guī))模型試驗規(guī)程》(SL 155-2013)要求執(zhí)行。
整體模型平面圖見圖1,引水閘布置圖見圖2,整體水工模型安裝見圖3。
1)試驗各運行工況下進水閘的流量和流態(tài),評價引水閘底板高程、孔口尺寸等設計是否合理。
2)通過實驗評價二期引水閘的引水防沙效果,并驗證二期引水閘進口底板高程及引水角度是否滿足引水防沙要求。可通過測定攔沙坎前流速來判定沖砂效果。
3)驗證引水閘、閘后消能及引水隧洞的水流銜接情況和水流流態(tài)是否平穩(wěn)。
圖1 整體模型平面圖
圖2 引水閘布置圖
圖3 某攔河引水樞紐水工模型圖
該工程以輸水為主,故應保證設計方案在任何洪水位下引水閘都能滿足正常引水要求。
引水閘采用平底閘,寬頂堰流處于高淹沒時,閘孔凈寬按高淹沒堰流公式計算。引水閘全開5月~11月過流能力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引水閘全開5月~11月過流能力計算成果
冬季(12月~次年4月)沖乎爾水電站正常運行,據(jù)現(xiàn)場實際運行情況,冬季沖乎爾電站下游1 km附近僅在岸邊處會形成少量固冰,河道未整體封凍。結(jié)合冰水數(shù)學模型研究成果,引水閘前斷面最大冰厚為0.65 m。沖乎爾攔河閘冬季最低引水位為700.3 m,較正常設計引水位701.9 m低1.6 m,按0.65 m最大模擬計算冰厚分析,仍有0.95 m的水位變幅空間,可滿足正常引水要求。
冬季某水利樞紐引水流量38.05m3/s相對較?。?月54.87 m3/s除外),此時需通過控制泄洪閘閘門開度維持正常引水位,以滿足受水區(qū)正常引水流量要求。
運行方式如下:
1)根據(jù)正面排沙側(cè)面引水的布置,考慮引水閘前“門前清”的需要,優(yōu)先開啟泄洪閘左側(cè)邊孔;
2)根據(jù)生態(tài)流量下泄的需要,生態(tài)閘全年常開;
3)引水閘閘門全開情況下,保證12月~來年3月份、4月份兩個不同引水流量,泄洪閘、溢流堰和生態(tài)閘泄洪時的上游不同水位見表2。
表2 引水閘全開工況下引不同流量上游水位
4)引水閘門局開情況下,保證12月~來年3月份、4月份兩個不同引水流量,泄洪閘、溢流堰和生態(tài)閘泄洪時的上游不同水位見表4。
表3 引水閘局開工況下引不同流量上游水位
為測定引水閘過流能力、驗證不同工況下引水閘的調(diào)度情況,共進行了10組試驗,見表4。
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的觀察、測量,在不同洪水位下的不同的調(diào)度方式中,引水閘均能滿足65 m3/s的過流要求;在冬季時,引水閘均能滿足12月~來年3月份38.05 m3/s、4月份54.87 m3/s的過流要求。
表4 引水閘引水流量表
通過模型試驗觀測,不同洪水位時引水閘的水流流態(tài)情況如下:
在不同工況下的不同的調(diào)度方式中,引水閘均能滿足過流要求,且水流流態(tài)較平穩(wěn),門槽處水流流態(tài)較好,水面線較為平順。水流在下游消力池形成淹沒出流,消能效果良好,消能段之后的彎道處水流平穩(wěn),水流能平順地進入隧洞,無明顯波動、回流、旋渦等不利水流條件,下游隧洞進流順暢。典型工況流態(tài)具體見圖4~圖10。
圖4 工況一引水閘消力池流態(tài)圖
圖5 工況三 引水閘流態(tài)圖
圖6 工況五引水閘流態(tài)圖
圖7 工況六 引水閘消力池流態(tài)圖
圖8 工況七引水閘消力池流態(tài)圖
圖9 工況十 引水閘流態(tài)圖
圖10 冬季模擬冰面整體流態(tài)圖
試驗沿引水閘布置了13個觀測點,其中上游段6個,引水閘3個,下游段4個,為測得閘門槽處的水力特性,于閘門槽中心處設置第8個測點,分別觀測了各工況下引水閘的流速分布,引水閘測點見圖11。
圖11 引水閘測點表示圖
通過模型試驗觀測,不同洪水位時引水閘的測點流速見表5。
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的觀測,在不同工況下的不同的調(diào)度方式中,引水閘水流平穩(wěn),流速分布合理;引水閘閘底板高程布置合理,引水閘閘底板高程比泄洪沖砂閘閘底板高程的高出0.8 m,使其充分發(fā)揮攔沙作用,同時各工況下引水閘的6號測點流速均大于0.5 m/s,使得泥沙能夠從泄洪閘順利排出,使引水閘達到引水防砂的要求。
本次模型試驗成功模擬了引水閘的水流流態(tài)、過流能力,驗證了設計方案引水閘孔口尺寸布置合理,在不同工況下的不同的調(diào)度方式中,均能滿足過流要求,水流平穩(wěn),引水閘能充分發(fā)揮攔砂作用,且消能效果良好,消能段之后的彎道處水流平穩(wěn),水流能平順地進入引水隧洞。通過模型試驗研究,為今后制定調(diào)度運行計劃提供了依據(jù),為下一階段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基礎。
表5 引水閘測點流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