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米粒
前幾天看一部西班牙電影《門里門外》(2016年上映,導演馬麗娜·塞雷斯基),一看就是拍攝經(jīng)費不足的一個小片,但影片對人性的挖掘與表達,導演的功力與演員表演的天賦等等都是不錯的,西班牙除了導演大佬阿莫多瓦,很多電影人做的片子真是真誠。這些都不是我要說的,我要說的是里面的女主羅西塔做的扁豆湯,那是西班牙冬季里對人溫暖的慰藉,不論是一起在街頭淘生活的易裝男還是羅西塔中風的老媽都對羅西塔的扁豆湯贊賞不已??吹侥潜P鴨屎綠色的、混沌的扁豆湯,我的思緒飄走,想到西班牙最著名的湯其實是冷湯嘎斯巴秋,在西班牙炎熱夏季里家家離不開的嘎斯巴秋,無論是色彩還是色相上都絢麗多彩。
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爸爸總說做個“嘎斯”。我一說我爸做了“嘎斯”,小朋友就會哄然大笑,因為那時工廠里有一種大卡車叫嘎斯車,還有煤氣罐叫“嘎斯罐”,相容一個人長得矮墩胖壯就說那人長得跟嘎斯罐似的。而我們家卻在夏天做嘎斯,還不把小朋友樂死。但是鄰居的孩子絕對不會對這個嘎斯產(chǎn)生歧視,因為那實在是既好吃又好喝的一種東西了。
西語里嘎斯巴秋的“嘎”發(fā)音一聲,老爸的“嘎”發(fā)音二聲。盯著ipad的小屏幕,我忽然有點發(fā)呆,以前一直以為老爸說的“嘎斯”是俄語,但俄語“湯”發(fā)音是蘇波,我一直在心里猜測——俄語里很可能還有一種冰冰涼涼的甜品叫嘎斯。恍然間省悟,爸爸說的那個嘎斯很有可能是西班牙語嘎斯巴秋的半截聲音。老爸去世多年以后,我才在電影中找到那個“嘎斯”,很大的可能是嘎斯巴秋。
天氣熱,當然想吃涼快解暑的東西。氣候炎熱的地方都有一些消暑的獨特秘方,比如廣東的涼茶、內(nèi)蒙古的酸奶糜子飯、朝鮮冷面……這個嘎斯巴秋冷湯便是西班牙人在夏季常喝的一種蔬菜葷湯。說是湯,其實里面有菜有肉有面,即使熱得沒有了胃口,一盤子嘎斯巴秋下肚也會元氣滿滿。很多人的第一口體驗是難以下咽,而一旦熟悉了這口味,就會愛上且放不下,到了夏天,舌頭和胃會翻騰抓撓,非一碗嘎斯巴秋撫慰不可。
網(wǎng)上隨便搜搜就會出現(xiàn)各種嘎斯巴秋的做法,常規(guī)做法是:大的、熟透的西紅柿一兩個兩三個都行、白洋蔥四分之一,不辣的彩椒或者小辣椒一個,小黃瓜一根,大蒜一瓣,熟蛋黃一個。該去皮的去皮該去籽的去籽該去蒂的去蒂,稍微切一下全部放入料理機,一片不必現(xiàn)烤的法棍面包片(手頭有什么就用什么,比如列巴、賽伊克、法棍、波蘭酸籃子面包瓤都行,饅頭也可以代替),先用牛奶浸透,也放人料理機,加橄欖油、鹽、果醋和黑胡椒,一起打成糊狀,如果喜歡口感細膩的,多打幾遍。放入冰箱冷藏一兩個小時,倒到盤子里,新鮮的面包切成小塊,另外一個大番茄切成小塊,西班牙火腿切薄片(沒有也可,還可以用煎培根代替)放入冷糊中,點綴薄荷葉,就是一份西班牙嘎斯巴秋了。
老爸做的那個嘎斯大概是這樣的:西紅柿、黃瓜、泡軟的饅頭、煮熟的雞蛋黃(蛋清隨手給身邊的孩子立即吃掉),加鹽加醋加糖放進一個比二大碗大一些的瓦盆里,用搟面杖或者酒瓶子搗爛,偶爾得到一瓶牛奶,邊搗邊往里加牛奶,搗爛的糊糊刮進一個鋁飯盒里,再把飯盒放進一個大水桶用涼水灞著,肯定不像冰箱里冷藏得那么冰涼,但是用涼水灞的我感覺更加接近嘎斯巴秋的原本意思,畢竟家用冰箱出現(xiàn)不過百年。那時的西紅柿、黃瓜都有滋有味,尤其是有珍貴的雞蛋和牛奶的嘎斯,細膩、沙面、清爽的口感比現(xiàn)在夏天吃冰激凌的感覺爽多了。并且沒有生蒜和洋蔥的重味,這是重點哦。小孩子哪能經(jīng)得起對美味的等待,我?guī)缀跻恢笔刂莻€水桶,每次都等不到拔涼拔涼的時候就拿出來吃了。那時候有一種西紅柿——小奶柿子,皮薄水多沙面甜度高,等奶柿子熟透了,便宜到兩三分錢一斤的時候,家家都做西紅柿醬留著冬天吃。那時,爸爸就會多做一些嘎斯,鄰居家有雞蛋的也會貢獻一兩個,誰家有什么就出什么,沒有的也沒關系,一個長方鋁飯盒和一個豬腰形的大飯盒都裝滿放進兩個水桶里,鄰居的孩子每人都能分到一小碗。公用廚房里,一幫孩子全都吃得嘴巴通紅意猶未盡。
我習慣把嘎斯巴秋做成意面。先做好嘎斯巴秋放在一邊,不用放冰箱冷藏;一個灶眼煮意面的同時,另一個灶眼熱鍋起油,先把雞蛋炒成蛋穗,再把嘎斯巴秋糊糊倒入,稍微咕嘟一下;煮好的意面過涼水洗去表面的黏滑,放入鍋中繼續(xù)炒勻,裝盤,上面依然點綴薄荷葉。雞蛋也可以換成西班牙火腿、培根碎、火腿腸碎,這便是我的嘎斯巴秋意面了。
這樣一番改頭換面以后,我的意面很有點東北口味,酸酸甜甜咸咸,既有嘎斯巴秋的細膩,也有意面的筋道和扎實的口感。就像那不勒斯意面不是意大利人做的而是日本人創(chuàng)新的一樣,嘎斯巴秋意面是我的創(chuàng)新。不知道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不喜歡。
編輯/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