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日常:
放好作業(yè)本,突然想起沒喝水,沖杯咖啡嘗一嘗,哦,得先燒一壺水……
啊!今天是個明媚的星期天,陽光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咯,聽著聽著忽然想起來愛豆今天生日啊,去打個賞……
活動、作業(yè)好多啊,從哪兒入手才好呢?對!先寫個手賬、做個計劃表吧!
有時候,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覺?總是覺得,“正事兒”太困難了,所以就像畫太極一樣,先做了無數(shù)周邊的事情之后,再去面對那個不得不面對的困難。布置書桌、沖調(diào)飲料、做個手賬、寫個計劃……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等你都做完了這些再做正事的時候,貌似就能夠理所當然地需要“休息”一下。當你抱著書迷糊在沙發(fā)上的時候,潛意識里,有個聲音似乎在竊笑:嘿嘿,又逃過一劫。
小荷的番茄鐘事件
當然,這不一定是你故意的,小荷覺得這是我們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一種天然的自我拖延和保護。小荷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那段時間感覺自己也忙個不停,可一天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做成任何“正經(jīng)事兒”。日復一日,工作拖了一大堆,好像有一群狼在后面追著。
于是,精疲力盡的我采用了一個強制的措施:動用了番茄鐘——定了個鬧鐘,每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在這工作的25分鐘內(nèi),不許做任何和手頭工作無關的事。據(jù)說,這是一個外國人發(fā)明的最能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北上廣的500強公司內(nèi)瘋傳。
開始的時候是有用的,但很快我就產(chǎn)生了一種被強烈束縛的感覺。在強制執(zhí)行下,我確實如蝸牛一樣有所進步,但那種強烈的抵觸情緒,讓我干脆放棄了鬧鐘,直接把自己摔進沙發(fā)里,愛咋咋地!
看,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不想學習時候的你?
番茄鐘事件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切外力都是紙老虎,外在壓力有多么強大,內(nèi)在反抗就有多么兇猛。
“漂浮”感消失了
番茄鐘并沒有讓我喜歡上那時的工作,渙散的狀態(tài)也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我愛上了寫作,享受書寫的過程,一切的別扭和“漂浮”的感覺都不治自愈了。
我變得專注,不是因為番茄鐘的束縛,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與所做的事待在一起。直到那時我才明白,一直以來是我誤解了“專注”。專注不是外表看起來一直在做一件事,而是內(nèi)心沉浸在自己的喜歡里,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需要專注”,是自己與事情之間的“深度連接”。建立起這種深度的關系,有一點兒談戀愛的感覺:不需要提醒,也情愿主動地工作、學習、生活,這是一種很神奇、很美妙的感覺。
濺起一兩朵“喜歡”的水花兒
對你來說,愛上學習,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兒,何況科目那么多。但是不是也能從討厭中找出那么一點點兒你可以喜歡的地方,比如,也許你不喜歡語文,但喜歡看電影啊,看完電影寫幾句自己心里想說的話;不喜歡數(shù)學,但喜歡拼樂高啊,在拼搭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有些需要數(shù)學那樣的邏輯?
從討厭中濺起一兩朵“喜歡”的水花兒,也沒有那么難,堅持下去,可能你也會收獲你和學習之間的“深度連接”。
有時候,以為跟別人好好相處已經(jīng)夠難的,其實,能和自己處好,才是難上加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激勵自己、放過自己……你有哪些和自己相處的故事,有哪些與自己之間困惑的難題,說給小荷聽,我一直都在,寫信給我45005078@qq.com(小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