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來生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的根在哪里?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這樣的疑問。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依據(jù)家譜這個最直接、最有針對性的文獻。
湯河川,作為北京城滿族民俗文化的發(fā)祥地和滿族人口的集聚區(qū),彭姓滿族人又是如何起源的呢?有人也許會籠統(tǒng)回答華夏兒女、炎黃子孫。而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老人彭毓睿雖年過古稀,但卻依然執(zhí)著探究,在原來流傳于此的各種彭姓家譜基礎上進行續(xù)修編輯,并推出新版《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一書,堪稱“集大成者”。
彭毓睿出生在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苗營村,現(xiàn)年73歲。退休前,一直奉獻在三尺講臺,育得桃李滿天下。2004年退休后,老人總想著為家鄉(xiāng)做點事兒。“慎宗追遠是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美德,樹有根,水有源,村里現(xiàn)在只有我知道湯河川彭姓滿族的歷史,如果再不起草,彭姓滿族的發(fā)展脈絡就斷掉了,我心里急??!”老人說,恰巧2006年懷柔區(qū)成立湯河川滿族民俗文化研究會,由他負責編寫《懷柔滿族》一書。在采風過程中,一位名叫彭明山的老人把自己珍藏了幾十年的一本族譜送給他。族譜里記載,湯河川彭姓滿族祖居山東,后移居沈陽城外,順治二年(1645年)奉旨入關??滴跄觊g,彭姓祖先彭商征臺有功,受康熙帝嘉獎,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并將彭姓族人抬為旗人,同時恩賞密云莊禾屯及懷柔湯河川,供其生計及狩獵之用。
“時不我待!我當即決定,重新修編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至于緣何對家譜有如此深的使命感,彭毓睿笑稱源自兒時經歷?!按蛭矣浭聝浩?,每年的年三十兒各家各戶都要拜祖案,看家譜。誰家娶媳婦,誰家生了娃,誰家老人去世了,都會寫進家譜里,我從小就覺得特別有意思?!彼MF(xiàn)在的人們,尤其年輕人,能夠重新走近家譜,重視自己的家族歷史。
“水有源,樹有根,我們湯河川彭姓滿族的源和根在哪呢?我們的始祖是誰呢?”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就得做到信息準確。為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彭毓睿老人一趟趟去走訪,最遠還到訪過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爭取面對面獲得一手消息。由于上了歲數(shù),腿腳不便,加上高血壓、糖尿病,有時他得帶著胰島素登山進村。“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也記不清,我就讓他們聚在一起回憶,最后得出一個大家公認的結論?!?/p>
對于那些不在北京境內的彭姓人,彭毓睿就通過電話的方式了解他們所在的彭姓分支。為了多渠道獲取資料,70多歲的他還學會了使用微信。每次溝通,不達目的不罷休,直至聯(lián)系上并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
在寫家譜的四年半時間里,彭毓睿也沒少遇到對家譜不感興趣的同族人,他們常常甩下一句“你整這事兒有啥用?”,隨后就不再搭理他。這確實給編撰帶來了不小麻煩,因為每個人都是家譜中的一個節(jié)點,某個節(jié)點連不起來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分支。好在他收獲更多的還是支持。
“四年多里采訪了七八百人,大多數(shù)人覺得我做的是一件利在后世的好事兒?!迸碡诡=榻B,與老式家譜不同,這本家譜摒棄了“女不入譜”的舊習,實行男女均入譜的新規(guī)。“其實還是有遺憾的,以前很多分支沒有記載家族中的女性?!边@無疑給編撰新版家譜添加了難度,可凡事都愛較真兒的老人更在乎這本冊子今后能為更多人提供便利。
據(jù)悉,《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共分為八門系,一百零一支系。即以三世祖“商、賢、信、松、柏”和“三、慧、智”八位先祖各為門系。以六世祖“維字輩”為支系編寫。它不再局限于一鄉(xiāng)一鎮(zhèn),而是集納了全市僅有的兩個整建制滿族鄉(xiāng)——長哨營滿族鄉(xiāng)和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以及湯河口鎮(zhèn),共同組成北京著名的滿族人口聚居地“湯河川”,以彭姓為主的滿族人在那里繁衍生息歷史已超過360年。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合出的這冊家譜校正了此前存留的不少謬誤,更接近湯河川彭姓滿族真實歷史。
拿著全新續(xù)修的《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彭毓睿笑著說,彭氏一族取名比較講究。比如“德”字輩的八個叔伯兄弟,就是以“金、銀、財、寶、裝、滿、柜、箱”這八個字用作名字的最后一個字。再比如,相傳長哨營滿族鄉(xiāng)二道河村有位彭正冠,有次給皇上進貢時,得到了幾匹絹的賞賜,9個孫子的名字,也就因此都帶了絞絲旁,分別是“綺、綬、緹、繡、綿、紱、綸、繕、縉”。不僅如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彭氏一族取名時,也有了“仁、義、禮、智、信”這些字。
彭毓睿介紹,為使彭姓宗族輩份有序,從“正”字輩開始,他們以姓名中間一字為準,依次把彭姓名字安排出25輩。即:正、大、光、明、殿、興、毓、傳、世、廣、昭、憲、慶、景、祥、承、天、充、紋、遠、福、壽、紹、錦、長。這25字也是25輩,每輩用一字,放在姓名三個字的中間,一次按輩排用。從“正”字輩到現(xiàn)在的一百多年間,彭姓人的名字基本按此排列,包括已遷離湯河川的人?,F(xiàn)在近萬的彭姓人中,“正”字輩為少數(shù),“大”字輩占一部分,“光、明、興”字輩為多數(shù),“毓、傳”字的是少數(shù),“世”字也已出現(xiàn)。其中“殿”字,據(jù)說因有不尊皇帝宮殿之嫌,就被取消了,接過“殿”字直接用了“興”字。由于彭姓統(tǒng)一以字排輩叫名,族人見面一問其名,便知其相互的輩份了。
家譜是國家歷史的縮影,是家族代代延續(xù)的記載。宮廷文化看故宮,民俗文化看湯河川,若想了解滿族文化,當然要來咱湯河川。如今來喇叭溝門滿族鄉(xiāng)的游客,除了可以欣賞到各類滿族風情展演外,還多了一大看點,那就是取上一冊出版未久的《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查閱彭姓滿族人氏與幾百年先祖的血脈關聯(lián)。
身為京郊最北的滿族鄉(xiāng)湯河川,這些年憑借二魁摔跤、蹴球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xiāng)村旅游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而《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的誕生讓來湯河川旅游的人多了一重了解當?shù)貧v史文化的渠道,也引發(fā)更多人前來探尋究竟?!懊耖g有言‘了解宮廷歷史看故宮,探訪滿族民間文化還看湯河川,不少居住在京城的滿族老人就常來這里憑借家譜尋根訪祖。”彭毓睿說,好幾位做旅游的友人和他反饋,以前湯河川的旅游項目只有吃喝玩樂,現(xiàn)在能給游客們講講彭姓家譜了。有了文化厚度,前來這里赴一場“鄉(xiāng)愁”游的客人越來越多。
一書激起千層浪。彭毓睿介紹,一位山東的彭姓人士得知彭姓家譜后,特意打來電話想要從中尋根。而且,它帶來的影響還波及其他姓氏,“他們和我說,希望借鑒彭氏家譜的譜系結構,寫出一本屬于自己姓氏的家譜,找到與祖先相連接的根脈?!闭劶敖窈蟠蛩?,彭毓睿說自己還要寫書,“寫一本《湯河川彭姓滿族》,專門講講彭氏一族的文化、歷史與名人。”
家譜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湯河川彭姓滿族家譜》更是京郊非物質文化遺產。彭毓睿老先生的續(xù)修,無疑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人們常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钡悴⒉恢榔渲械挠蓙恚ㄟ^修譜追根溯源,你就會知道你從哪里來,祖祖輩輩的故事也可以一一挖掘,留住鄉(xiāng)愁同時,并得到永續(xù)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