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澤依 顧曉艷
摘要:“教育有法,而無定法”是教育方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幼兒教育方法的確定和選擇,是依據教育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規(guī)律性,從來不是隨意的,這需要幼兒教師發(fā)揮教育機制,根據條件和需要,對教育方法進行藝術性的探究及創(chuàng)造。從幼兒教育的目標、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兒教育的社會意義出發(fā),通過合理有效地利用農作物資源探究幼兒教學,從而使幼兒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及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探究自然奧秘、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
關鍵詞:農作物資源;幼兒教育方法;幼兒教育目標;幼兒教育意義
農作物資源在幼兒教育的影響上是多方面的,在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鮮活地體現(xiàn)了實踐練習的方法,更滲透著表演、講解、討論等幼兒教學的方法。農作物資源在幼兒教育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上,即讓幼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探究世界。幼兒教育的目標及教育要求同樣要求幼兒老師通過有效合理地運用農作物資源,創(chuàng)設性幼兒教學,使幼兒能生動地了解農作物的存在及生長過程,通過認識農作物激發(fā)幼兒對勞動、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及珍惜的情感。
1農作物資源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社會學、心理學家班圖拉提出:通過模式模仿或觀察學習,個體直接學會新的行為模式,幼兒通過觀察學習而獲得相應的社會認識與行為的方法,就是觀察學習法。這種方法強調幼兒的主體作用,幼兒教師利用農作物進行形象生動的課上教學,使幼兒通過觀察學習,幼兒可以直觀生動地學習農作物相關的知識,了解生活的衣食住行;通過對農作物的觀察,可以激勵隱藏在幼兒內心的行為傾向,使其轉變?yōu)橛變和獠康木唧w實際行動。社會心理學家對教師也有一些基本指導要求,即將幼兒觀察學習的過程具體分析為以下步驟:一是在幼兒教學中對于農作物的運用,幼兒教師應當設計容易引起幼兒關注的內容,使幼兒教學鮮明的特點得以體現(xiàn)和發(fā)揮。通常在幼兒注意和觀察之后,腦中存入刺激留有表象記憶。幼兒教師要在積極引導幼兒學習知識的同時給幼兒能進行記憶的時間和機會,觀察農作物的時間盡量長一點,幼兒教師進行行為展示講解時速度慢一點、清楚一點。二是幼兒通過對農作物的觀察有了一定的表象認識,此種認識會在動機作用下幼兒再現(xiàn)有關行為。幼兒教師在使用農作物資源的過程中,能合理地提供基本條件,讓學習的幼兒能實踐自己所觀察到的行為。三是幼兒學習到的知識行為會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再現(xiàn)出來,此時,幼兒需要老師的強化性教學,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關于農作物的問題,作為幼兒老師要再現(xiàn)農作物知識,使幼兒能強化學習。如果幼兒因觀察學習農作物知識得到相應的獎勵、贊賞和肯定,這是正強化出現(xiàn),會增強幼兒的探知欲,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對幼兒習得的知識給予積極的態(tài)度與評價,產生積極的強化。
2有利于情景化教學
幼兒教育的目標也要求我們合理使用農作物進行情景化教學,通過對農作物的觀察學習,生動地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界,了解自然界發(fā)展規(guī)律。
2.1促進幼兒情感的發(fā)展
幼兒期是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時期中,幼兒教師要抓住幼兒心理及生理特點,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生活,熱愛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
2.2促進幼兒自我探究意識的發(fā)展
幼兒在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獲得來自幼兒教師、幼兒同伴的不同角度的各種評價,這些評價都會對幼兒個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我評價能力、自我態(tài)度的形成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2.3促進幼兒與人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探究性對農作物的學習,幼兒教師對幼兒觀察的引導,使其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從而熱愛勞動。在對農作物的觀察學習中,幼兒能體會勞動的過程,初步了解合作的意義,從而在生活學習中能參與到與人合作中,在有效提高幼兒身心協(xié)調活動能力同時,提高幼兒與人交往一起合作的能力。
3幼兒探究性學習的需要
幼兒探究性學習,要求幼兒教師能合理使用農作物進行觀察教學的教學方法。
3.1觀察實驗
在農作物的探究觀察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比如,通過田間實物教學或圖片、視頻等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農作物的外觀、作用及生長過程。在組織幼兒進行觀察的同時,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農作物的特點特性,引導式教授幼兒了解農作物。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以游戲的方式體驗農作物的種植過程,體驗勞動,同時讓幼兒了解勞動之美,使幼兒熱愛勞動過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與農作物有關的游戲,使幼兒加深對農作物觀察得到的知識。
3.2聯(lián)想體驗
聯(lián)想是指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在日常對農作物的觀察教學活動中使用這一方法的時候,可先進行有效的觀察,再啟發(fā)幼兒根據觀察農作物的過程中得到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使幼兒能加深觀察農作物所得到的知識,同時,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聯(lián)系的同時,引導幼兒親身體驗勞動種植過程,體驗種植樂趣、珍惜勞動成果。聯(lián)想和體驗在幼兒學習階段應得到教師的積極引導與激勵性評價,幼兒教師在幼兒的聯(lián)想活動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既需要展現(xiàn)農作物實際的表象特點和培育過程,又必須在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進發(fā)過程中引導激勵幼兒的聯(lián)想過程。
3.3類比遷移法
一些研究與事實都說明,幼兒前的學習不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進行遷移。模仿遷移就是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過程。類比遷移是指將先行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學習結果對后繼的其他學習產生影響。在農作物探究觀察的教學運用中,要求幼兒教師能引導幼兒將認識到的知識運用到相關的實踐活動中去。比如,在對農作物的探究觀察后,能總結農作物的植物特點及其生長過程和種植知識,運用總結到的知識再去觀察其他的農作物,進行相同點或者不同點的列舉和總結,引導幼兒認識自然、了解農作物的知識,在體驗勞動的同時,舉一反三,能讓幼兒知道不同形式勞動的意義。
4結語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活動過程。在觀察性教學中,農作物的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幼兒對自然的探究上,還體現(xiàn)在幼兒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上。通過農作物的觀察教學,使幼兒能體會勞動的辛苦,熱愛勞動,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是農作物觀察探究學習最基本的作用。與此同時,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幼兒在日常的活動中,幼兒教師也能通過幼兒吃飯、穿衣等的日常活動進行熱愛勞動懂得珍惜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和啟蒙性、趣味性和游戲化、綜合性和整合型、隨機性和潛在性的特點,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幼兒教師能有效地結合農作物的知識,使幼兒了解自然、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從而在意識中有效處理關于農作物的知識。農作物對于幼兒園教學的意義已不僅僅局限于讓幼兒了解自然、懂得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還在于能通過對農作物的了解懂得勞動培育的過程和辛苦,了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由來,知道勞動成果得來的辛苦和不易,從而懂得珍惜。與此同時,增長幼兒對自然的認識,開拓幼兒的視野及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這亦是農作物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的最重要的作用。
(收稿: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