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熊雋 任多
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將自己燦爛的花期付與春季,有一種花卻選擇盛放于夏秋之交,在繁花落盡的時節(jié),為大地添一抹芳華。它的名字叫木槿。木槿是錦葵科木槿屬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中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它花色淡雅,有純白、淡粉、淡紫等色,單瓣種最為常見,也有復瓣、重瓣的類型。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也是中國人最早認知并栽培的花木之一,自先秦時代,木槿就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 中就有了木槿的影子——“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句中的“舜華”指的就是木槿花。不過,中國的先民注意到木槿,也許更多地關注了它的實用價值。木槿花可以食用,也可搗碎成漿,用于洗發(fā)護發(fā)。因為木槿扦插繁殖,古人也常用它作為籬障,并稱之為“槿籬”。槿籬枝葉繁盛,蔭蔽效果好,又有繁花盛開,且觀賞期長,在江南非常普遍。宋代大詩人楊萬里在《道旁槿籬》中描繪了槿籬“夾路疏籬錦作堆,朝開暮落復朝開”,“占破半年猶道少,何曾一日不芳來”的繁盛景象。試想在炎炎夏日,在朵朵花開的木槿籬墻下納涼,摘下槿花可享美食,搗碎花葉可沐秀發(fā),何等悠閑從容,古人如何能不愛木槿?
全方位滲透古人生活的木槿花,同樣走進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俺_暮落”是木槿花最明顯的特征——迎著晨光綻放的花朵,未及日暮便在晚風中凋零,這樣的自然屬性無疑給觀花之人帶來了一絲傷感,于是木槿花時常讓善感文人聯(lián)想到人事之多變,生命之短暫。自《詩經(jīng)》以來,歷朝文人時常在詩句中表達對木槿花的憐惜與感嘆——舒頔見花開,便立即想到了花落時分的傷感,于是寫下了“愛花朝朝開,憐花暮即落”;白居易見花落,惋嘆花期之短暫,發(fā)出“朝榮殊可惜,暮落實堪嗟”的感慨。李商隱見木槿,便想到了深宮中的孤獨老去的美人,寫下“風露凄凄秋景繁,可憐榮落任朝昏。未央宮里三千女,但保紅顏莫保恩?!眲⑼ョ娔鹃?,聯(lián)想到宦海沉浮之不定,留下“物情良可見,人事不勝悲。莫恃朝榮好,君看暮落時”的嗟嘆。
如果說“朝開暮落”是一種讓人憐惜的柔弱,那么“暮落朝開”卻是生命頑強的力量。雖然花期只有一天,但從盛夏到初秋,木槿花雖然短暫,卻每日綻放。也正因如此,人們看到的木槿花,不僅是身不由己的無助,更是生生不息的蓬勃——“向晚爭辭蕊,迎朝斗發(fā)花”“槿花不見夕,一日一回新”在些的詩句里,木槿花不再是讓人憐憫的弱者,轉而成了生命蓬勃力量的代言人。
人生有限,命運無常,這是橫亙人類歷史的永恒之困。在這樣的困局之中,短暫的木槿花,似乎成了我們人類的榜樣——朝開暮落,暮落又朝開,朝朝暮暮之間,木槿花的每一次輪回都像是生命的宣言:只要曾經(jīng)傾力綻放,在人間留下最燦爛的顏色,朝開暮落又何妨?“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贝笤娙税拙右滓赃@樣兩句詩概括了木槿賜予人類的諫言,這是以短暫換取永恒的智慧,也是生靈面對宿命的從容。
年年歲歲盛夏,朝朝暮暮花影,這一朵木槿花,驚艷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