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芳 黃逸嘉 段文濤 韋學萍 方靜 徐守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該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較長潛伏期[1],一線醫(yī)護人員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參與疫情方式的不同,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可能存在差異。為了調查一線護士的心理健康情況,本文對同一醫(yī)院3種工作模式的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旨在發(fā)現抗疫一線護理人員的心理訴求,尋找到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
1.1 研究對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一院)是疫情爆發(fā)后收治COVID-19病人的省級定點醫(yī)院,截至2020年2月10日9時已累計收治COVID-19確診和疑似病人145例,同時也向武漢派出了三批醫(yī)護人員進行援助。本次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對一院106名護士進行調查。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測試者知情同意,并對測試者信息進行保密。
1.2 分組 按照參與疫情的方式,將106名護士分為3組,其中包括援助武漢組(收治重癥病人)25名、感染病房組25名和普通病房組55名。
1.3 調查時間 于2020年2月27日至3月3日進行問卷調查,在本次調查時間內,援助武漢護士處于武漢抗疫過程中,感染病組護士和普通病房組護士處于工作一線。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為調查工具,考察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本量表對有心理癥狀(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具有較為良好的區(qū)分能力,能夠檢測比較廣泛的精神病學癥狀,適用于此次調查的對象。SCL90量表由10個因子組成,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寢食狀態(tài)。本調查中,總量表和各個因子的α系數介于0.857~0.922之間。SCL-90為5級評分(1=沒有,2=很輕,3= 中等,4=偏重,5=嚴重),各因子得分均分可以評價各因子的水平,將各項目的分數相加即為總分,可綜合評估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1.5 數據收集 被調查者通過微信小程序“問卷星”獨立填寫問卷。完成測試后,數據由研究人員統(tǒng)一整理。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百分(%)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中位數(M)和極差(R)描述,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所有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所有調查對象的親屬均沒有感染或疑似病人。3組間年齡、學歷、婚姻、生育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表1 被調查護士一般情況(n,%)
2.2 3組SCL-90得分比較 感染病房組SCL-90各因子得分與普通病房組比較,軀體化和偏執(zhí)因子得分顯著升高(P<0.01),其他因子得分及總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援助武漢組SCL-90各因子得分與普通病房組比較,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懼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顯著降低(P<0.05或0.01),其他因子得分和總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援助武漢組SCL-90各因子得分與感染病房組比較,恐懼、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性、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及總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3組醫(yī)護人員常模SCL-90得分比較[M(R)]
自2019年12月武漢爆發(fā)COVID-19以來,全國各級定點救治單位參與到病人的救助工作中。一院作為安徽省省級定點收治醫(yī)院,截止至2020年3月5日,累計收治確診病人85例,發(fā)熱門診共完成篩查2000余例,并累計向湖北派出三批支援部隊共計154人。很多醫(yī)護工作者已經累計戰(zhàn)斗超過2個月,雖然全國疫情局勢得到初步控制,但一線醫(yī)護工作者仍然有一段長期的戰(zhàn)斗要打。
本研究使用SCL-90對疫情條件下一院3組護士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感染病房組護士相對普通病房組護士,其軀體化、偏執(zhí)因子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筆者認為這與感染病房護士在短期內遭受強烈的刺激后產生的心理應激有關,只有32%的護士來源于感染病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科室,大部分不具備應對大型感染病的經驗;在短時間內參與到病人的救治中,技能培訓和心理建設還不夠充分[2];短期內疫情大量爆發(fā),感染病房護士工作量劇增,護士反饋連續(xù)工作時間長、輪班次數頻繁,更容易產生對同事及上級的不滿;2019-nCoV具有較長的潛伏期和強烈的感染性,會導致護士更容易產生頭痛等癥狀[3]。
一院抗疫一線中,不僅有留院的感染病房人員,還有援助武漢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湖北是國內疫情最嚴重的地區(qū),一線抗疫人員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在對比援助武漢組與感染病房組后,本研究發(fā)現,援助武漢組護士的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卻明顯好于感染病房組。根據現有報道可知,援助武漢護士大多來源于與感染病治療相關的科室,具有更完備的技能,這可能是本次調查中導致援漢護士相對感染病房護士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同時,全國疫情得到初步控制,舉國之力的物資和人員支援,方艙醫(yī)院提供了充分的床位,政府應收盡收的政策,令湖北醫(yī)療系統(tǒng)得以有序有效地進行救治工作,同時出臺多種政策提高一線醫(yī)護工作者收入,護士具有更高的獲得感,激發(fā)他們的正向情緒。這些也是可能潛在的影響因素。但是我們仍需密切關注其抗疫結束后的心理健康變化,及可能會出現的新的心理問題。
針對感染病房護士存在的軀體化癥狀和偏執(zhí)癥狀,筆者建議可以通過以下辦法進行針對性干預。
(1)心理學干預:對所有的護士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與個體心理咨詢相結合的心理學干預方式,通過在引導中分享情感體驗,緩解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積累的壓力、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也可以提高醫(yī)護人員,特別是女性醫(y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4]。(2)中醫(yī)療法改善軀體狀態(tài):軀體癥狀的發(fā)生是人的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中醫(yī)中藥可以調理人體的陰陽五行平衡,消除或減輕軀體癥狀,對抑郁焦慮情緒起到調節(jié)作用。另外也可以積極進行相關太極拳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也可以舒緩軀體狀態(tài)。(3)體育鍛煉:生理狀況決定心理狀況,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改善生理功能。體育鍛煉可促進中樞5-羥色胺(5-HT)的合成,從而促進去甲腎上腺素(NE)的合成并減輕糖皮質激素(GC)的毒性作用,可以減輕失眠、認知障礙和抑郁心境。因此適當增加醫(yī)護人員的運動,比如像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跳廣場舞的活動,有助于減輕護士心理壓力。
本次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比如只針對護士這一群體,模型比較簡單;各分組之間的差異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工作量、專業(yè)水平等可能是潛在的影響因素;樣本量偏少,但是因為疫情形勢發(fā)生變化,無法再增加樣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