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君
摘 要:河長制是我國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論述了河長制的起源與發(fā)展,分析了當前落實河長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要編制科學的考核方案、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fā)揮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河長制工作等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河長制;問題;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4-009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TV213.4? ? ? ? 文獻標志碼:A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這標志著探索了9年多的地方應急之法上升為國家意志?!蛾P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強調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等原則,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考核問責、加強社會監(jiān)督等措施,保護水資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線,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環(huán)境,修復水生態(tài),監(jiān)管執(zhí)法。
1? 河長制起源和發(fā)展
1.1? 河長制起源
20世紀初,太湖水質惡化和天氣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太湖出現大面積藍藻,江蘇省無錫市出現供水危機。相關人員認識到,水質惡化引發(fā)的藍藻問題表現在于水,根源在岸上。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抓好水面工作,還要抓好岸上工作;不僅要抓好地方污染治理,還要抓好上、下游河流和左、右岸的聯合防治;不僅要落實好水利、環(huán)保、城建等部門的責任,還要實現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2007年8月,無錫市出臺了《無錫市河(湖、庫、蕩、氿)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在該考核辦法中,河流考核斷面水質結果是否達標將作為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績效考核指標。如果地方不按照時間要求上報或者拒不報告、編造水質檢測結果,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追究責任。相關文件頒布后,無錫市的79條河流由無錫市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將治理水環(huán)境污染、改善水環(huán)境的各項非工程措施和工程項目落到實處。由于無錫市河長制落實效果較好,2008年江蘇省決定在太湖流域借鑒和推廣無錫市首創(chuàng)的河長制。
江蘇省對流入太湖的15條主要河流實行河長制,每條流入太湖的主要河流由省和市兩個層級的領導共同擔任屬地的河長,將考核斷面水質責任落實到相應的河長,由河長負責解決管理問題,由此太湖水質得到較大改善[1-2]。
1.2? 河長制的發(fā)展
由于地方推行河長制的效果較好,水污染問題得到一定解決。2016年12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全面推行河長制。2017年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特別指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2018年6月底,全國已全面建立河長制,共明確省、市、縣、鄉(xiāng)4級河長超過30萬名,設立的村級河長超過76萬名,打通了河長制落實到基層的道路[3]。
2? 落實河長制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考核問責機制不完善
目前,河長制的考核指標主要為體制機制建設、整治工作和整治成效3種。指標主要圍繞水質目標展開,但是水環(huán)境整治是一個區(qū)域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改善水質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且水質檢測結果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易被水文、天氣影響。這一考核機制可能無法達到考核目的,還可能會打擊基層河長履職的積極性。在考核內容中,體制機制建設情況等考核分數所占比例較大,黑臭水體消除率、管網建設完成情況、農業(yè)面源污染消除情況、節(jié)水城市建設情況等直接影響水環(huán)境的考核內容在考核分數中所占的比例較少[4-5]。
2.2? 部門聯動協同機制不完善
治水是一項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工作。目前負責建設污水處理廠的主管部門是住建部門,監(jiān)管企業(yè)污水處理和城市污水處理的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監(jiān)管農田面源污染物(施用化肥、農藥)的主管部門是農業(yè)部門,河道清淤及河道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是水利部門。河長制工作涉及眾多單位,雖然河長制的創(chuàng)立是為了破解“九龍治水”的困境,但從工作推進情況來看有些地方仍然認為“河長制”是水利部門一家之事或河長辦是水利部門的內設機構。存在各自為營、各司其職現象,導致職責不清,個案久拖不決[6-7]。
2.3? 公眾、社會組織參與較少
河長制雖然充分調動了行政系統內部人員,但對公眾、社會力量調動不積極。高校、研究所等民間組織的技術研究成果對水環(huán)境保護、水污染治理等工作有積極作用,但仍然以非主流的角色參與水環(huán)境保護、水污染治理等工作。同時,相關部門對保護水環(huán)境的宣傳教育不夠,社會公眾的參與和保護意識仍然比較低。例如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清理水面漂浮物,但是由于垃圾收集設施不完善,垃圾仍然會入河,導致水面漂浮物清理工作收效甚微。
3? 落實河長制工作的建議
3.1? 編制科學的考核方案
充分參考《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等內容,細化主要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將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以定量考核為主要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水質得到改善并達標后,可將考核內容轉向水文化建設、節(jié)水城市建設等方面。
3.2? 加強統籌協調
充分發(fā)揮河長辦的作用,以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為方針,以研究解決河長制工作中存在的復雜問題為職責,建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
要求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主動介入工作,互通信息、互相配合、互為支持、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河湖治理的“拳頭”作用。定期召開會議,定期通報工作情況進度。
3.3? 充分發(fā)揮公眾、社會組織參與河長制工作
鼓勵社會組織、公眾參與到落實河長制的工作中,保證河長制6大項任務落實和水環(huán)境改善。廣泛宣傳引導,形成綠色、健康、保護水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減少各種污染源,改變人們未經許可隨意排污水入河、向河中扔垃圾、在河道中及河道管理范圍內亂建亂占、在禁采區(qū)采砂等習慣,開展河湖保潔及河湖巡查活動等。完善公眾監(jiān)督渠道,構建多元、立體的社會監(jiān)督網絡體系。聘請具有環(huán)保專業(yè)知識的人員擔任民間河長。具有專業(yè)知識及研究經驗的民間河長能從專業(yè)角度尋找問題的根源,從而給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大幅提高整治工程的針對性及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潔,劉小艷,孫旭,等.論水環(huán)境治理“河長制”的發(fā)展實踐與改革創(chuàng)新[J].中國標準化,2017(24):226-227.
[2]王海軍.河長制實施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8(9):99-100.
[3]方國華,林澤昕.河長制考核機制探討[J].中國水利,2018(10):12-14.
[4]姜斌.對河長制管理制度問題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6(21):6-7.
[5]黃愛寶.“河長制”:制度形態(tài)與創(chuàng)新趨向[J].學海,2015(4):141-147.
[6]朱玫.論河長制的發(fā)展實踐與推進[J].環(huán)境保護,2017(Z1):59-62.
[7]朱衛(wèi)彬.“河長制”在水環(huán)境治理中的效用探析[J].江蘇水利,2013(10):7-8.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