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我放下筷子思忖良久,不知遠在南國的師母娘兒倆過得怎么樣?是否還會記得30多年前那頓年夜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父親承包了單位的一家分公司,到了年底欠了不少貨款。年關將近,債主紛至沓來要賬,父親躲在外面久久不敢回家,母親在家和債主們笑臉陪盡、好話說盡。不過那時的人也厚道淳樸,做不來潑油漆堵鎖眼罵大街之類的事情,也沒拿我們怎么樣。
眼看再熬上幾天就要過年了,家里的年貨也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只等大年夜夜幕降臨了。按照吳地風俗,債主無論要沒要到賬,正月里是不能再去債戶家的,這樣父親可以回家過個安穩(wěn)年了。誰知到了小年夜上午,母親正在剁肉做獅子頭時,有個債主闖進家門,不顧全家的苦苦哀求,把年夜飯的食材一股腦兒都卷走了。那時的副食品都要憑券供應,能買的食材本來就不多,普通人家全指望著過年時大魚大肉改善一下生活。望著一片狼藉的廚房,母親欲哭無淚,這個年還讓人怎么過?
不知怎的,父親的南京工學院校友老陳得知了此事,連夜盛情邀請去他家吃年夜飯。
母親推辭了好一陣子,架不住老陳夫婦的古道心腸,終于答應下來。大年夜下午,母親帶著我和姐姐去了老陳家,過會兒父親也來了,趁著天色還早,幫著老陳家一起忙活起來。老陳是佛山人,老婆是潮州人。很奇怪,兩個廣東人在家說普通話,一開始以為是能讓客人聽懂他們的對話,后來才知道,廣東有三大語系——廣東話、客家話和潮汕話,老陳母語是客家話,師母母語是潮汕話,區(qū)別居然比吳語和蘇北話之別還大,如果都說自己母語無異于雞對鴨講。
可不管是客家人還是潮汕人,老陳家的年夜飯毫無疑問是廣東風味,怎能少得了烤乳豬?
只見師母從裝著老鹵的陶甕里拎出一只剛腌漬過的乳豬,這種5、6斤重尚未斷奶的小豬膻味很少,很容易調適入味。老陳一把接過,用自行車轱轆鋼絲撐開乳豬腔膛,然后放進盛滿開水的木桶里泡上5分鐘,使得豬皮起泡變韌。緊接著,倒掉開水換成冷水再泡上5分鐘,撈出來瀝干水后,在腔膛里涂上醬汁和香料,豬皮上涂滿混著白醋的麥芽糖漿,架在煤氣灶上燒烤。為了便于里層豬肉吸熱透氣,老陳用圖釘在豬皮上戳了數(shù)以百計的針眼,在腔膛里每隔2、3厘米劃上一刀,烤的時候一邊轉動一邊刷油,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
晚上6:30,隨著金黃焦脆的烤乳豬上桌,師母將乳豬連皮切塊,年夜飯正式開吃了。父母和姐姐有些拘謹,每次都要老陳夫婦催促才肯動筷,我是小孩毫無禁忌。皮肉吃完后,剩下的豬頭和豬蹄也不能浪費,師母倒進粥罐里,和已經(jīng)煮開花的白米粥一起煲,熬出來的粥質地渾厚,油潤黏稠,舀到碗里撒上蔥花、碎花生、胡椒粉添香,豐腴甘美而又溫厚滋養(yǎng)??救樨i是頭牌的廣東燒味,是習慣于濃油赤醬的江南人從未體驗的。
我們很好奇老陳從哪里弄來如此稀罕之物,他也沒多解釋,只是說除了年夜飯,烤乳豬也是嶺南人家婚嫁少不了的樣板菜,出嫁3天的新娘回門,婆家要是陪送烤乳豬,表明娘家教養(yǎng)良好,姑娘婚前貞潔清白,娘家也會用烤乳豬宴請賓客,自豪地炫耀一下。
他還說,舊時背運的生意人也會吃上一頓烤乳豬,以求來年時來運轉。
借老陳吉言,我家半年后走出了谷底,只是老陳退休后沒幾年得了癌癥過世,師母和兒子回到廣東定居,兩家逐漸失去聯(lián)系。
去年我在飯店訂了桌年夜飯,當服務員把烤乳豬端上桌時,父親觸景生情重提往事,對老陳充滿感激之情。
我放下筷子思忖良久,不知遠在南國的師母娘兒倆過得怎么樣?是否還會記得30多年前那頓年夜飯?
陳緒毅摘自《演講與口才》
雜志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