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江
“多情自古傷離別”,與親朋好友告別之際,我們難免會黯然神傷。但“聚散皆是緣”,到了分別的路口,縱然依依不舍,為了明天,為了前程,我們卻不得不學會告別——
時文賞析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人生之路上,我們行走匆匆,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離別:告別某個人,告別某個地方,告別某段時光……強顏歡笑也好,肝腸寸斷也罷,我們終將學會告別。讀葉果拆的《我們終將學會告別》,感悟良多。縱觀全篇,文章具有如下特點:
一、自敘經歷,真實動人
“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郁達夫),這種說法雖然有失片面,但在作品中記敘親身經歷,抒發(fā)真情實感,卻無疑會增加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篇文章就敘述了自己“學會告別”的經歷:與多年的知心網友漸行漸遠,送別大學室友,夢回大學時光……作者以第一人稱娓娓道來,敘述的都是自己經歷的事情,表達的都是內心的真實感觸,像朋友的低聲絮語,輕輕叩動著我們的心房。現在,很多同學寫記敘文枯燥乏味,毫不動人,就是因為他們將寫作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割裂開來,一寫文章就裝腔作勢,胡編亂造,筆下跑火車。其實,初中時代寫記敘文,還是宜寫親身經歷,宜抒真情實感,才會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二、善于剪裁,重點突出
親身經歷,是寫作最生動最直接的素材??v觀古今中外的文學佳篇,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從紅樓繁華似夢,我們見證了曹雪芹家境衰敗的過程;從夕拾朝花感嘆無限,我們聽到了魯迅上下求索的腳步聲;從沉淪亂世憂郁苦悶,我們感受到了郁達夫與現實抗爭的決心……但親身經歷寫入作品,還要經過剪裁加工。詩人陸游說“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就是說處理生活素材要有特別的技巧,不像縫紉師傅剪裁衣服那么簡單。品讀這篇文章,我們會學到如下剪裁訣竅:一是圍繞中心選材。作者寫了從小到大諸多事件,但都是圍繞“告別”這一立意選擇素材的。二是合理安排詳略。寫與網友從相識相交到漸歸平淡相處的經過,詳細具體;寫送別大學室友情景,十分簡略。敘事描寫詳細,議論抒情簡潔。有詳有略,文章布局錯落有致,內容重點突出。
三、由實入虛,升華主題
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善于記“實”(敘事狀物寫景),還要巧于寫“虛”(發(fā)表看法抒發(fā)感情)。虛實結合,才能寫出有血有肉、意蘊深刻的作品來。這篇文章在記事過程中,就特別注意插入議論和抒情。收到網友“加油打氣的信”和小禮品時,“我”被深深感動了,發(fā)誓要“好好珍惜這段友誼”,由敘生情,真切動人。當與多年前網友偶遇而不再深聊時,“我”明白了“不是每一個朋友都能陪伴你永久,不是每一段感情都將照亮你的一生”,從容學會了如何面對告別,由敘入論,見解深刻。當作別大學時光、投入新生活的懷抱時,“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人和美好的事”,決心告別過去、面向未來,去成就一個“足夠特別的我”,在敘事的基礎上發(fā)表議論,有畫龍點睛之妙。
原作選讀
我們終將學會告別
葉果拆
十幾歲的時候,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共同的愛好使我們相見恨晚,彼此相聊甚歡。快要升初三的時候,我網上沖浪的次數越來越少,我們便開始相約寫信。
寄信人的地址是一個離我很遠的北方城市,那時我們總愛在信的末尾加上一句“南方北方,某個遠方”,意思是雖然我們身處中國的南北方,但在我們心里有一個共同的遠方,我們總有一天會在那里相遇。
我的初三都是在和她的信件交流中度過的,信中的我們會毫無保留地分享彼此最近的生活。中考前的一段時間,我收到了她的來信,那是一封專門給我加油打氣的信,除了信紙,還有很多她親手做的愛心,以及一些為我加油的小物件。當我想到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人以這樣的方式關心著我時,十幾歲的我被深深感動了。我在心里發(fā)誓,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友誼,長大以后一定要和她見面。
高中時期,我去了寄宿學校,沒有手機這個與外界交流的媒介,我們不再寫信。但逢年過節(jié),我們會保持通話。
我忘了她是什么時候大學畢業(yè)的,就像我忘了我們是什么時候斷了聯系一樣。
后來的我,參加高考,上了大學。與此同時,她也在經歷著人生的不同階段,只是我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向前跑,不再回頭看。
讀大學時,我偶然在微博上發(fā)現了她,隨后我們加了微信,但默契地沒有再深聊。我不再是當初那個充滿了煩惱與困惑需要傾訴的青春期少女,她也早已從大學步入社會。我們都以各自的方式長大了。那些多年前許下的約定就那樣輕飄飄的、漫不經心的被遺忘了,仿佛從來不曾存在過一樣。
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個朋友,會擁有很多段曾以為永遠不會割舍的感情,我相信在每個當下,我們都是認認真真地珍惜這些美好的東西。只是我花了很久才知道,不是每一個朋友都能陪伴你永久,不是每一段感情都將照亮你的一生。也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我才真正接受這個規(guī)則,然后才發(fā)現,明白這一點,會讓自己更加從容地學會如何面對告別。
去年,大學畢業(yè),我與一個室友一起騎車送第一個要畢業(yè)回家的室友,我們在學校門口的公交車站分別,四年共處一室的時光在此刻就要畫上句號。車還沒來,她卻揮手趕我們走,希望自己的眼淚不被我們看見?;厝サ穆飞?,我和室友一邊騎車一邊擦眼淚,但眼淚很快就被風吹干。
現在,我讀研究生了,午睡的時候偶爾會夢見大學時光,恍惚間以為自己還在大學宿舍,想起某個黃昏時分亂糟糟的寢室。夢醒時分又會悵然若失,一想到有很多人可能這輩子再也見不到,見到時再也不會那樣親密無間,心里總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但我很快就站起來投入了新的生活。
我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在分別時號啕大哭,在想念時無能為力,讓壞情緒無處排遣。因為我知道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每個人都會孤獨而勇敢地長大。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人和美好的事。我還會走更遠的路,去看遙遠的冰山,去欣賞更遼闊的大海。我還會經歷更多的悲歡離合,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得到與失去、希望與失望中成為一個不那么好,但足夠特別的我。
(選自《今日文摘》2019年20期,有刪改)
學以致用
1.作者為什么不厭其煩地敘寫與知心網友從初中到大學時的交往經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室友一邊騎車一邊擦眼淚,但眼淚很快就被風吹干”,“眼淚很快就被風吹干”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概括文章主題(5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意在表達自己“花了很久”才明白“不是每一個朋友都能陪伴你永久,不是每一段感情都將照亮你的一生”,從而學會了如何面對告別。
2.這一句是寫實,騎車時眼淚確實很快就被風吹干了;同時也告訴我們,生活還將繼續(xù),離別的悲傷也將很快煙消云散。
3.我們要在悲歡離合中經歷成長,成為一個“足夠特別的我”。(以上各題,大意相近即可)
寫作導航
為什么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因為“慈母手中線”,縫得好“游子身上衣”,卻縛不住那一顆漂泊的心;因為“相見時難別亦難”,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是多么不易,一旦別離自然難舍難分……不過,既然有時分別是難以改變的宿命,那么我們又何必“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讓我們擦干眼淚吧,相信“何愁前路無知己”,相信“天涯若比鄰”,相信“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請以“相見時難別不難”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②除詩歌外,體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寫作點撥:
一、關于審題。雖然提示語提到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提到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提到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但這只是鋪墊,并不是要我們去寫離別的傷悲。后面發(fā)出的“相信‘何愁前路無知己,相信‘天涯若比鄰,相信‘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的建議,才是立意的方向。而題目中的“別不難”三字,更是告訴我們要樂觀面對離別。
二、關于體裁。作文宜寫記敘文,記敘自己與親人或朋友離別的來龍去脈及描寫告別場景,并穿插抒情和議論渲染氣勢、點明主旨;也可以寫一篇抒情散文,擷取古今中外樂觀面對別離的故事片段,并適當發(fā)揮想象營造意境,詩意地表現主題;還可以嘗試寫一篇議論文,但要注意運用舉例論證,切忌空發(fā)評論。
三、關于表達。作文的提示語隱含著命題者對我們語言運用的期待。本題提示語運用了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生動,富有文采。我們在寫作過程中也恰當選擇修辭手法,靈活運用表達方式,提高作文語言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