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詩百年河北詩人佳作點評

        2020-08-04 12:24:39王克金王之峰郭友釗
        詩選刊 2020年8期
        關(guān)鍵詞:詩人生命

        王克金 王之峰 郭友釗

        ◆◇ 馮 至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冰冷地沒有言語。

        姑娘,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呵,莫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里害著熱烈的鄉(xiāng)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光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潛潛走過;

        為我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只緋紅的花朵。

        詩來自一幅畫。當(dāng)時,他看到了英國插圖畫家比亞茲萊的一幅黑白線條畫,畫上是一條蛇,尾部盤在地上,身軀直長,頭部上仰,口中銜著一朵花。于是,寫成了此詩。

        此詩的經(jīng)典性在于:一方面它傳達了五四落潮以后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苦悶、彷徨的歷史情緒;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為其化丑為美的現(xiàn)代性純詩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詩中心審美意象是蛇。先以蛇的冰冷和無言,喻指“我的寂寞”,由寂寞而生思念,渴望自己寂寞的思念傳遞給對方。但又怕對方“悚懼”,表現(xiàn)了為戀人著想的體貼;接著,深入傾訴,你為什么不用怕呢?因為“它是我忠誠的伴侶”,帶著我“熱烈”的鄉(xiāng)思,想滑入你茂密如“草原”的烏絲,并在那里停留。不說相思而說“鄉(xiāng)思”,不僅拉開了時空距離,也表明戀人是一個故鄉(xiāng)的姑娘;最后,那條蛇如“月光一般”,從你那兒“輕輕地”潛行,把你的夢境銜來,“像一只緋紅的花朵”。以“紅花”喻對方的夢境,是希望戀人夢的火熱,給自己灰色的寂寞涂抹些許亮彩。至此,兩顆寂寞的心,在夢的思念中,共振,交匯,溶化……

        這首詩,不奔放,不綺麗,以蛇銜紅花為喻體,在迷茫的夢中來去,委婉而沉郁地表達了那種外冷而內(nèi)熱的寂寞的愛戀,比喻相思的凄苦與綿長。

        爬也是黑豆

        ◆◇ 公 木

        爸爸和兒子一同來到谷場中,

        谷場上有一片黑咕隆咚。

        爸爸說:“那是黑豆豆?!?/p>

        兒子說:“那是黑蟲蟲?!?/p>

        爸爸和兒子發(fā)生了爭論,

        做爸爸的當(dāng)然是理直氣盛,

        真理自然要一邊倒在他手里,

        這用不著證明就可以肯定。

        可是,兒子忽然高興地大聲吼:

        “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

        爸爸不耐煩地勃然大怒:

        “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

        這首《爬也是黑豆》是一首諷刺性寓言詩。詩以父與子的一個故事為題材,無疑在強化某種“倫理”。詩中,父親如此罔顧事實,還那么斬釘截鐵地武斷,意氣用事,十分可笑。

        詩的寓言品質(zhì)非常顯然,荒誕而內(nèi)蘊深刻。它揭示了中國社會從古至今的君與臣、父與子、官與民、上與下的不平等、不對稱、不公平、不合理的歷史現(xiàn)象。

        詩人曾把這首小詩改寫為一篇微型諷刺小說?!杜酪彩呛诙埂?,它批判與嘲諷,不僅有歷史的價值,而且也有現(xiàn)實的警示意義。值得借鑒的手法是,此詩的寓言式的思想構(gòu)成莊諧互見的話語敘述方式,所以,顯示出它強大的藝術(shù)生命。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 田 間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

        這是奴隸!”

        這首詩,直接切入戰(zhàn)爭,以“時代感的躍動的強烈”而生成了詩句簡短、剛勁、有力的詩歌形式。它的藝術(shù)表達是一個假設(shè)式復(fù)句:“假使我們不去打仗”,那么結(jié)果就是“敵人用刺刀/殺死我們”,這還不夠,“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這是一個反向設(shè)定,正面的指向,就是我們必須去打仗,抗擊侵略者。這關(guān)系到人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救亡圖存。詩不單純是一個號召,它本身有一種畫面感,仿佛是一幅鬼子殺人的漫畫。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寧死不屈的英雄圖像:“在詩篇上/戰(zhàn)士的墳場/會比奴隸的國家/要溫暖/要明亮”。這就是此詩寓正于反的運思和表達技巧。

        甘蔗林—— 青紗帳

        ◆◇ 郭小川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為什么這樣香甜,又為什么那樣嚴峻?

        北方的青紗帳啊,北方的青紗帳!

        你為什么那樣遙遠,又為什么這樣親近?

        我們的青紗帳喲,跟甘蔗林一樣地布滿濃蔭,

        那隨風(fēng)擺動的長葉啊,也一樣地鳴奏嘹亮的琴音;

        我們的青紗帳喲,跟甘蔗林一樣地脈脈情深,

        那載著陽光的露珠啊,也一樣地照亮大地的清晨。

        肅殺的秋天畢竟過去了,繁華的夏日已經(jīng)來臨,

        這香甜的甘蔗林喲,哪還有青紗帳里的艱辛!

        時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進,

        那遙遠的青紗帳喲,哪曾有甘蔗林里的芳芬!

        我年輕時代的戰(zhàn)友啊,青紗帳里的親人!

        讓我們到甘蔗林集合吧,重新會會昔日的風(fēng)云;

        我戰(zhàn)爭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長大的弟兄們!

        讓我們到青紗帳去吧,喝令時間退回我們的青春。

        住在青紗帳里,高粱秸比甘蔗還要香甜;

        可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過一個大膽的判斷:

        無論上海或北京,都不如這高粱地更叫人留戀。

        可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過一種有趣的夢幻:

        革命勝利以后,我們一道捋著白須、游遍江南;

        可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過一點渺小的心愿:

        到了社會主義時代,狠狠心每天抽它三支香煙。

        可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過一個堅定的信念:

        即使死了化為糞土,也能叫高粱長得桿粗粒圓;

        可記得?我們曾經(jīng)有過一次細致的計算:

        只要青紗帳不倒,共產(chǎn)主義肯定要在下一代實現(xiàn)。

        可記得?在分別時,我們定過這樣的方案:

        將來,哪里有嚴重的困難,我們就在哪里見面;

        可記得?在勝利時,我們發(fā)過這樣的誓言:

        往后,生活不管甜苦,永遠也不忘記昨天和明天。

        我年輕時代的戰(zhàn)友啊,青紗帳里的親人!

        你們有的當(dāng)了廠長、學(xué)者,有的做了編輯、將軍,

        能來甘蔗林里聚會嗎?——不能又有什么要緊!

        我知道,你們有能力駕馭任何險惡的風(fēng)云。

        我戰(zhàn)爭中的伙伴啊,一起在北方長大的弟兄們!

        你們有的當(dāng)了工人、教授,有的做了書記、農(nóng)民,

        能回到青紗帳去嗎?——生活已經(jīng)全新,

        我知道,你們有勇氣喚回自己的戰(zhàn)斗的青春。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為什么這樣香甜,又為什么那樣嚴峻?

        北方的青紗帳啊,北方的青紗帳!

        你為什么那樣遙遠,又為什么這樣親近?

        1962年3月-6月,廈門-北京。

        郭小川,他與賀敬之一道,開創(chuàng)了中國政治抒情詩的一代詩風(fēng)。

        這首詩寫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詩人從北方到南方,看到了一片茂密的甘蔗林,由于外觀的相似,他想起了北方的青紗帳。這首詩構(gòu)思的基礎(chǔ)是兩個時代不同的感情在詩人胸中的往返沖折與激蕩,從而生發(fā)出跨越時空的聯(lián)想和想象:“青紗帳”通往“甘蔗林”,“甘蔗林”不忘“青紗帳”?!案收崃帧薄扒嗉啂ぁ?,象征著和平時期與戰(zhàn)爭歲月兩個歷史時代。

        這首詠物詩,詩人采用的是他獨創(chuàng)的“新辭賦體”。他從我國古代辭賦中汲取了聯(lián)辭結(jié)采的特點,結(jié)合現(xiàn)代漢語的韻律,創(chuàng)造了短句長排、詩行大體整齊、節(jié)與節(jié)勻稱的格式,加之鋪飾、夸張、排比、對偶等手法的大量使用,以及結(jié)構(gòu)、詞藻、音韻、節(jié)奏的考究,有效增強了詩的情感濃度和語言力度,造成了一種宏闊的視野和澎湃的氣勢。

        他的存在是無限的

        —— 紀念魯迅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 李 瑛

        一百二十年前的踝骨

        回過頭來

        再也尋不到他

        他已在六十五年前含恨離去

        五十五年的歷史

        跋涉在廢墟草莽間

        滿地是撕碎的

        舊世界的碎片,和他

        敲打新世界大門的聲音,和他

        一襲褪色長衫的背影

        從北京到上海

        三億人在瀅瀅淚光中喊他

        燭光搖曳,沒有回應(yīng)

        如今,十三億人

        把他埋葬在愛里

        離我們越久

        越顯出他的意義

        他的存在是無限的

        他是美和真理

        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魯迅的精神和人格風(fēng)骨,永遠高標在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當(dāng)代詩歌,寫魯迅的名篇并不多,臧克家《有的人》是其中重要的一篇,而這首《他的存在是無限的》,則可以與之相媲美。《有的人》,在兩種人的對比中,凸顯魯迅的偉大及其崇高的人生哲學(xué)。李瑛的這首詩,卻正面直接地敘寫魯迅一生的作為、功績和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兩者不同,各具光彩。但恰是這種獨創(chuàng)性,使它們都成為經(jīng)典。

        詩人平靜地尋訪和嘆惋魯迅“硬骨”與“含恨”的一生。魯迅走了,他在世的五十年歲月都做了些什么呢?詩的第二節(jié)給予了具象的概括:他在歷史的叢莽中“跋涉”,把“舊世界”打得一地“碎片”,同時也叩響了“新世界”的門環(huán),在新與舊的撞擊中,他著“一襲褪色長衫”,孤獨憂憤,但仍堅持“韌”的戰(zhàn)斗。結(jié)末一節(jié),全詩收束,點明魯迅的精神價值,歷久彌深。

        莉 莉

        —— 寫給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女兒

        ◆◇ 王洪濤

        遵照媽媽的囑咐,

        按照移靈的地址,

        我擦干了眼淚,

        來到太行山區(qū)。

        我跨過千座高山,

        叩問每一塊巖石:

        你說!你說!

        我的莉莉,她在哪里?

        石頭不語,

        向我示意:

        你看!石壁上有她

        刻寫的標語:

        堅決抗戰(zhàn)!

        減租減息!

        她在這里發(fā)動過群眾,

        她把火把點在人心里。

        我穿過道道叢林,

        搖著每一棵樹木:

        你說!你說!

        我的莉莉,她在哪里?

        樹木肅立,

        搖動樹枝:

        你看,樹皮上有她

        小小的指印,

        樹根上有她

        晶瑩的汗滴,

        她在這里植樹造林,

        她在這里種谷采菊。

        我涉過道道河流,

        詢問每一點水滴:

        你說!你說!

        我的莉莉,她在哪里?

        河流不答,

        浪花跳起:

        你看,水面上有她

        白色的頭巾,

        浪濤上有她

        劃船的英姿。

        她在這里送過游擊隊,

        她在這里沉過鬼子。

        我走過千山萬水,

        訪遍太行山區(qū),

        我得到的回答啊,

        都是同一的話語:

        莉莉,在我這里!

        莉莉,在我這里!

        莉莉啊,莉莉,

        我的好寶貝!

        高山是你的形象,

        樹干是你的身軀,

        花草是你的衣裙,

        濤聲是你的笑語。

        太行在你的腳下,

        你在太行的懷里!

        這首詩,是詩人王洪濤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代表作,最初發(fā)表在1963年的《詩刊》上。它是一首帶有濃郁抒情的敘事詩,寫一個父親在尋找女兒的墓地。但詩人并不做平直的記敘,而是以深沉懷念的感情鼓蕩想象,把人們從真實生活帶入一個山水林木的擬人化的浪漫世界。在這個世界,既展現(xiàn)了“女兒”曾經(jīng)生活過的太行山區(qū)的自然風(fēng)光,也在自然物象人格化的處理中,表達了詩人濃重而邈遠的思念。最后,歸結(jié)起來,凸現(xiàn)了她的英雄形象。

        牧 場 上

        ◆◇ 劉 章

        花半山,

        草半山,

        白云半山羊半山,

        擠得鳥兒飛上天。

        羊兒肥,

        草兒鮮,

        羊吃青草如雨響,

        輕輕移動一團煙……

        榛條嫩,

        楓葉甜,

        春放溝谷夏放坡,

        五黃六月山頭轉(zhuǎn);

        抓頭羊,

        帶一串,

        羊群只在指掌間,

        隔山聽呼喚……

        《牧場上》寫于1960年代,正處于“文革”時期。雖然山外氣候動蕩不安,但詩人卻在自己心的一角保留了一塊凈土:平和、寧靜、溫馨、美好。這樣做,詩人意識里是以詩為生命,在和命運抗?fàn)帯T娭锌此朴泴懥松仙椒叛虻那榫?,實際也另有其他層級的意蘊。寫到花,寫到草,寫到山,寫到羊……寫到鳥兒的時候,詩人用一個“擠”字,讓鳥飛了起來……這也是命運給予詩人的啟示。

        作為民歌起家的詩人,劉章所達到的藝術(shù)高度,在他們那一代詩人中,可以稱為一個奇跡。他的詩,自成一體,是難于模仿的。語言節(jié)制而自由,形式整飭而變構(gòu),音韻活潑而響亮,既不太像古詩,也不完全是民歌,而是融匯兩者所長而創(chuàng)造出的全新的漢詩話語和格調(diào),給人一種蒼勁而清新的審美感應(yīng)和藝術(shù)感染力。

        夜晚的嗩吶聲

        ◆◇ 姚振函

        嗩吶是突然響起來的

        時斷時續(xù)

        在夜間

        人們聚集在村頭乘涼

        哀婉的嗩吶調(diào)子

        從另外的村子飄到這邊來

        穿過星空下密集的莊稼棵

        懶洋洋地

        那聲音訴說著什么

        那聲音

        樸實地訴說

        乘涼的人們

        便不約而同地沉默片刻

        在心里念叨

        唔,那個村子里死人了

        是誰呢

        詩人姚振函是一個始終富有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智者。他用“平原上吆喝一聲很幸福”,震撼了中國詩壇。著名評論家陳超對《感覺平原》的評價是其有一種天籟的直覺,荷載了生命的感悟和啟示。

        《夜晚的嗩吶聲》關(guān)心死亡,關(guān)心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呼應(yīng)。詩中有一種神秘、模糊、未知的情感,詩人借此表達了其對鄉(xiāng)土生死觀的達觀參悟。詩人擬寫“哀婉的嗩吶調(diào)子”畫面感強烈、形象上鮮活,情緒上淡定、從容?!靶强障旅芗那f稼棵”對聲音的傳遞,仿佛是一只一只手的接力,一顆心一顆心的碰撞,有天地同悲的覆蓋性。詩在讓你思考“乘涼的人們”為什么沉默的同時,也提醒你不要忽略那個“唔”?!斑怼笔钦嬲那楦忻艽a,是對生命體驗的綜合回應(yīng)。從突然響起來的嗩吶聲中,人們判斷“那個村子里死人了”,這是經(jīng)驗,而“不約而同地沉默片刻”中,他們不僅僅思考了“死的人是誰”,還思考了生命旅程中自己的所在!該詩寫得靜穆、沖淡,意蘊深邃,結(jié)尾的散開有“篇終接混?!钡囊饩w。

        物質(zhì)與精神的臨界線

        ◆◇ 張學(xué)夢

        誰也不曾來過,來考查這條臨界線

        這條科學(xué)的馬里亞納海溝,可怕的深淵

        而我來了,鼓著想象的翎羽,

        戴一頂小繆斯的荊冠。

        這邊: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物質(zhì),

        那邊:絢麗虛幻的精神世界

        它們在這里接壤、對峙、轉(zhuǎn)化……

        像早春,活潑的不斷溶解的冰緣。

        這條寂靜不安的線,

        日夜刮著粒子的風(fēng)暴,化學(xué)的雷電,

        每個神經(jīng)元都是高聳的電訊大樓、

        立體的街衢、商品與貨幣的自由交換……

        呵,我來到這里,我看見

        腦在不斷地生長和溶熔

        那溶熔的信息流,就是思想和情感。

        它們有時在腦上劃下錯綜的印痕

        像火星上的河床、環(huán)形山……

        信息是物質(zhì)的,精神就是信息

        精神可是物質(zhì)存在的最高形態(tài),最高能級的躍遷!

        這正像空氣變成氮肥,蠟燭變成火焰,

        這正像花變成種子,原子團變成受精卵……

        這里的一切是這樣深奧,不可把握,

        似乎沒有法則,卻又法則森嚴,

        這里每一寸都是處女地、都是黑洞,

        到處都堆放著諾貝爾獎的榮譽花環(huán),

        因此,我呼吁勇敢的人們來探索,

        ——物質(zhì)與精神的臨界線!

        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同時代的詩人所具有的“英雄主義意識”不同,張學(xué)夢是持有“公民意識”的詩人。在1982年第3期《詩刊》上,他宣稱了《我是中國公民》,其思想的穿透力,能抵達時代的遼遠之處。

        對于詩,他有廣泛的理解:“從感性到理性都是詩的天地。詩的題材是廣大的,人類感知和認知的范圍,也是詩的范圍。”所以,我們看到張學(xué)夢不斷問鼎一些難題,1982年他發(fā)表了《物質(zhì)與精神的臨界線》。

        “精神”與“物質(zhì)”貌似人類生活的兩極。如何理解它們的關(guān)系,不僅是哲學(xué)的問題,也是詩人應(yīng)該思考的課題。張學(xué)夢的智慧和詩意之處是,他設(shè)置了一條不易察覺的“臨界線”,展開考察。但這條“臨界線”是“寂靜不安的”,“物質(zhì)”與“精神”在這里時刻以“粒子形態(tài)”的運動,使之發(fā)生“物理性”位移,也以“化學(xué)性”的反應(yīng),“物質(zhì)”與“精神”在這里實現(xiàn)“本質(zhì)屬性”的嬗變。詩人最后推斷:“精神可是物質(zhì)存在的最高形態(tài),最高能級的躍遷!”

        精神就是物質(zhì),人類意識也是宇宙物質(zhì)的一部分,它同“暗物質(zhì)”一道,共同運轉(zhuǎn)我們?nèi)祟惿纳衩赜钪?。張學(xué)夢對此作出了詩意的探索,然后又把這條不易察覺的“臨界線”又輕輕抹去……

        閉 門 雨

        ◆◇ 劉小放

        傍晚

        當(dāng)一疙瘩黑云把日頭吞去

        一陣風(fēng)牽來了麻桿子雨

        那雨

        是夜的長槌

        敲打著小村屋后的蓖麻葉

        深遠的大野轟鳴著

        一個漢子

        望著黑魆魆的天

        緊緊關(guān)上了大門

        把騷動的世界關(guān)在門外

        感覺靈敏的女人們

        把晚飯做得格外香甜

        漢子們吧嗒著煙袋

        古老的土炕上

        一曲美妙的歌

        在醞釀 在萌動

        斜雨

        彈著每家的玻璃窗

        房檐上的流水 淅淅瀝瀝

        滴不斷枕邊

        那悄悄的細語

        野外 青蛙鼓開紅荷

        綠芽鉆出了新泥

        土地深深的夢里

        墑深已過了五指

        哦 閉門雨

        莊稼人無名的節(jié)日

        著名詩評家苗雨時先生說“劉小放對鄉(xiāng)土詩的貢獻在于他擺脫了傳統(tǒng)鄉(xiāng)土詩的拘禁,擴大了它的審美領(lǐng)地,不僅深入了農(nóng)耕文化的層面,并以深邃的哲學(xué)意識楔入人類生存的本質(zhì)”,本人深以為然。劉小放用詩斧鑿大地,悲歌親人,詩風(fēng)雄健、大氣、悲壯。熔鑄了大澤、堿灘上“大地之子”的精神氣象和生命骨力。

        《閉門雨》成就了兩種幸福,一是大地的幸福,所謂風(fēng)調(diào)雨順,這是自然的恩澤,讓農(nóng)耕民族欣欣向榮,豐衣足食。二是人的幸福,男歡女愛的祥和,就是人倫情感的相互慰藉,是對生活的信任。在語言上不僅有“一疙瘩黑云”“麻桿子雨”“墑深已過了五指”等口語和俚語的粗礪與生動,也有“感覺靈敏的女人們/把晚飯做得格外香甜”等細節(jié)上的柔曼?!靶庇?彈著每家的玻璃窗”中的一個“彈”字,讓雨有了和弦心理的韻律美感。在劉小放的夢里,青蛙是精靈,紅荷是美神,綠芽是天賜的命運。詩在人與自然的契合中釋放出天人合一的安逸與通泰。讓我們看見真正的“充滿勞績地詩意棲居”。

        小 夜 曲

        ◆◇ 伊 蕾

        1

        在一個女人的心弦之上,

        你是異鄉(xiāng)流浪的孩子,

        重返故里。

        2

        我的多情的小妖,

        甜蜜的餡兒餅,

        你累累的果實是瞬間的紅色,

        被神分給眾人,

        只食其味

        厄運難逃,

        盡食其味,

        難逃厄運。

        3

        我是知你解你的人,

        十指連心

        不堪重負是你的核,

        千愁百結(jié),

        萬里迷途,

        獨坐暗夜,

        直化星辰。

        我是愛你至深的人,

        千里共嬋娟,

        萬里不彷徨,

        點點滴滴水晶淚,

        為你織羽衣霓裳。

        4

        相遇之路要走多少年?

        宿命難圓,難于上青天!

        花開千年變成石——

        輕輕羽毛也成金——

        小夜曲是不死的鳥,

        小夜曲是未亡人……

        5

        全世界的,全世界的玫瑰

        都給你——

        星夜的荒冢!

        美麗的幽靈!

        抱柱而死的圣子!火中的鳳凰!

        銀河的橋!

        大地的琴!

        施千年魔法的使者!

        會飛的愛——

        在這東方的森林之夜,

        使幸福的金蘋果落地,

        是我尋找的命中人,接觸你玫瑰的嘴唇……

        伊蕾以《獨身女人的臥室》享譽詩壇。今天,重讀經(jīng)典,人們會發(fā)現(xiàn)她的詩歌,她的人,都具有“圣徒”的光澤,她超越自我,知行合一,活出了自由和尊嚴。

        不客氣地說,如今讀懂伊蕾的人還太少,在詩人心中,詩是街頭的宗教,揭示生命體驗的最高真實,承載著精神的悲憫。其詩不僅有自覺的女性意識,還有超越性別的、強烈的個體生命吶喊,具有積極的社會學(xué)意義的自省和批判。

        這首《小夜曲》寫于風(fēng)雪之夜,寫于孤獨的黑色之中,寫在“蘇聯(lián)的廢墟”上……。此刻,母語是唯一的現(xiàn)實,一切價值重估。語境是北島所說:“我對著鏡子說中文”。生活的變故,生存方式的重新選擇,讓詩人對愛情的呼喚更加純潔、更理性、更堅決、更唯一、更陽光、更坦誠、更直接。此刻,女性的熱烈和柔軟都變得不可回旋,一切因透明而堅硬。詩里這種沒有知音的傾訴,沒有回聲的呼喚,肅穆在白紙上的祈禱,都無不暗示一種“獻祭情愛”的個人悲劇精神。

        沉 哀

        ◆◇ 陳 超

        太陽照耀著好人也照耀著壞人

        太陽照耀著熱情的人

        也照耀著信心盡失的人

        那奮爭的人和超然的人

        睿智者木訥的人和成功人士

        太陽如斯禱祝也照在失敗者和窮人身上

        今天,我從吊唁廳

        推出英年早逝的友人

        從吊唁廳到火化室大約十步

        太陽照耀著他,一分鐘

        這是詩人、詩論家、哲學(xué)教授陳超的詩?!冻涟А肥且粋€由“遺體告別”的情感事件激活經(jīng)驗,并引發(fā)的情感跳水,是偶然事件的精神閱讀。其語言向度和精神向度令人窒息、震粟。詩人的抒情視野由大到小,聚焦在個體的生命尺度的“一分鐘”與太陽“普照”的無限對峙,讓閱讀有了精神的踏空與抒情懸置。太陽是宇宙的視野,是無限的永恒,具有普世的意義,而“英年早逝的友人”表征個體的渺小,卻因生命之重,因為唯一而不可小覷。詩精準地“楔入”殘酷現(xiàn)實的生死場,讓日常細節(jié)超驗為經(jīng)典,讓天、地、人的空間蛻變?yōu)檎軐W(xué)的隱喻,對生者,如棒喝?!暗跹鋸d”“火化室”“太陽”照耀著“英年早逝的友人”的遺體等稀疏的戲劇性畫面、場景的切換,有鈍刀割肉的慢,詩人沒有說疼,他發(fā)現(xiàn)了“光”。一分鐘的照耀打開了生命的秘密——凝神了自然的無情與多情。一分鐘灰飛煙滅,讓生離死別中死亡再次翹起。一分鐘記憶永恒,讓生命和語言同時展開。一分鐘印證了詩人陳超“現(xiàn)代詩:個體生命朝向生存的瞬間打開”。一分鐘的天地不仁,永恒了生命絢爛的虛無之魅。

        趙州梨花

        ◆◇ 簡 明

        在梨花的版圖上,趙縣為島,梨花為海

        趙縣的深呼吸,吸進去的是魚

        吐出來的是五比一濃度的花粉與醉花客

        趙縣在石家莊東南方向

        省會咳嗽了,想吃雪花梨了

        天氣預(yù)報一準刮西北風(fēng)

        趙縣不大,恣肆瘋長的梨樹下

        間種著縣委、政府、人大、政協(xié)

        和一千四百歲的趙州橋

        趙縣梨花沿著民間的海岸線綻放

        一樹一樹又一樹,口口相傳

        像花蕾接應(yīng)花瓣,果實接應(yīng)芬芳

        梨花一年只漲一次潮

        彎腰勞作的梨農(nóng)

        一年只抬一次頭

        洶涌的梨花

        從道行幽深的柏林禪寺退潮

        留下一地誦經(jīng)的貝殼

        簡明的《趙州梨花》氣勢宏大,儀態(tài)縱橫,吐納駁雜,屬天時地利人和的地理詩學(xué)之作。它產(chǎn)生于作者直接的生活體驗與現(xiàn)實印象。詩歌語言簡明,意象疏密得當(dāng),內(nèi)涵厚重,是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zhì)、生命與自然、歷史與現(xiàn)實、才情和智慧多元素的提煉構(gòu)成,是人文地理精神世界的情感漫游。在詩人眼中梨花、趙州橋、趙州和尚、柏林禪寺等等既是實指,也是人文隱喻。它們在精神家園中自由徜徉,沉淀在生活的深處,將生活中的美無限延伸,使詩歌有了俯仰的立體景觀?!袄婊ㄒ荒曛粷q一次潮/彎腰勞作的梨農(nóng)/一年只抬一次頭”,建構(gòu)了人與梨花審美本質(zhì)與同一,結(jié)構(gòu)中蘊含引而不發(fā)的張力操控。“洶涌的梨花/從道行幽深的柏林禪寺退潮/留下一地誦經(jīng)的貝殼”,寫實、神秘、幻覺、隱喻錯陳,言近旨遠,禪意風(fēng)流。

        1995年的電話號簿

        ◆◇ 何香久

        翻撿出一本1995年的電話號簿

        上面登錄著近一百位朋友的電話

        其中有九位去了天國

        六位去了外省

        十一位離開本市

        二十位下落不明

        兩位蹲了大牢

        一位成了陌路

        十六位因職務(wù)升遷

        已更換了幾十次電話號碼

        其余大部分成了無可查詢的空號

        整整一個上午 只撥通了一個電話

        對方卻無論如何記不起我的姓名

        有一天, 何香久“ 閑來無事” , 整理舊物,念及“親朋好友”,不想孤苦突然而至……

        世間,悲喜常在,大悲大喜的交替,已無悲喜。也許,悲喜轉(zhuǎn)化,最后卻遇到“尷尬”。我在想,何香久詩中近一百個電話號碼背后的人,到最終,天上、地下,已基本不得而知。人,終將是被遺忘的人。互相遺忘,只是來得過早。

        詩中所述都是線索,幾無背景,事件唯一的依托就是“電話號簿”,這也是曾經(jīng)的舞臺。那些虛幻的人齊聚于此,當(dāng)現(xiàn)實需要還原,卻沒想現(xiàn)實早已是今日的“分崩離析”。世事糾結(jié),詩給出一個難題:什么能維系人事的久長?

        這首詩不應(yīng)是何香久計劃之中的詩,因為它好像是不期而至的。通讀下來,幾無技巧可言,他只是把幾個數(shù)字做了分配,幾個位置做了調(diào)序,然后就完成了他的“創(chuàng)造”。詩來自不經(jīng)意之時,落筆寫在不經(jīng)意之間,與龐大的結(jié)構(gòu)相比,一切都是那么“輕意”。然而,詩顯現(xiàn)了恍若隔世的遷變,后面藏有一個長篇般的巨著。事情的過程不是重點,重點是被時間掩埋的寒涼,直擊結(jié)果。何香久很多詩都側(cè)重命運的書寫,這只是一例。

        兒 童 畫

        ◆◇ 郁 蔥

        在這些歪歪斜斜的圖畫面前

        你無可奈何

        不信你來試試

        你畫的線很直

        你畫的圈很圓

        你筆下的房子是房子人是人

        而你顯然不得要領(lǐng)

        兒童畫的樹葉常是紅的

        你不會畫

        兒童畫的人物常沒有嘴巴

        或嘴巴很大

        你不會畫

        兒童畫太陽常常流汗

        你不會畫

        兒童畫人人在笑

        兒童畫都是晴天

        你顯然也不會畫

        孩子們用手指抹出圖案時

        你還在削鉛筆

        或是在調(diào)油彩

        你與兒童畫格格不入

        你過去曾經(jīng)畫過兒童畫

        可長大了便忘記了

        忘記了便忘記了

        兒童畫對于你便永遠成了謎

        真的,不信你試試

        對于一個成人

        最不易做的事

        是畫兒童畫

        郁蔥詩觀中有這么一句話,叫“深邃的思考,輕松的表達”。而《兒童畫》一詩顯然不是深邃思考后的語言形式,更像即興之作。

        詩有自省意識、批判意識,有對生命的認知。從“不得要領(lǐng)”到“格格不入”,從“忘記”到成了“謎”,一個成人的“赤子之心”喪失殆盡。這一切是“教育”使然,還是社會熔爐冶煉所造成?有沒有生命本身的根源?一切生命都是“有限承載”,有限的生命只能對應(yīng)無限世界的局部,甚至局部到點。生命的悲哀盡在于此。

        但按“世界”這個“格式”劃分生命,兒童和成人是分屬于不同的世界。兒童是直覺認知、本能意識。成人在兒童意識減退后,則理性、概念充盈其中。生命在不斷地丟失“原在”,兩個世界不能并存,然而人在情感上卻不能接受這個事實。詩切入了情感與理性的悖謬。

        現(xiàn)代詩不能完全以意境論,意境的生成是以空間的物象為基礎(chǔ)。按意境論,此詩無意境,但它是一首現(xiàn)代詩。這首詩沒有比喻、聯(lián)想等修辭性語言,更談不上盲目修辭,也不是時尚流行性語言。這是在習(xí)以為常的事件中,發(fā)現(xiàn)了生命真理的隨口說出。但是,讀完之后,你會感覺這是詩。

        百年之后

        ——致妻

        ◆◇ 大 解

        百年之后 當(dāng)我們退出生活

        躲在匣子里 并排著 依偎著

        像新婚一樣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寧

        百年之后 我們的兒子和女兒

        也都離世 我們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凈的云彩下面走動著新人

        一想到這些 我的心

        就像春風(fēng)一樣溫暖 輕松

        一切都有了結(jié)果 我們不再擔(dān)心

        生活中的變故和傷害

        聚散都已過去 緣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們就是灰塵

        時間寬恕了我們 讓我們安息

        又一再地催促萬物 重復(fù)我們的命運

        大解致妻子的詩有兩首,還有一首是《終生相伴》,這一首則很是不同,直擊“百年之后”,即從詩成之日起,一百年之后。

        詩的開篇和主旨拉得很遠,故意給人以錯覺,也許是他的另一層意思?!岸阍谙蛔永锊⑴胖?依偎著/像新婚一樣躺在一起”,看看,寫得多么輕松。詩人對生命和靈魂結(jié)合的恒久性持以堅信和肯定。他認為來世的溫馨繼續(xù)延續(xù)著現(xiàn)世,能共同抵御新的命運。他們不僅是終生相伴,而且是永世相伴,身體結(jié)合的結(jié)束,更是靈魂回歸宇宙后緊密的相擁。當(dāng)然,開篇的敘述也透露出詩人對離世的態(tài)度,“安寧”一說是醒悟。

        但肯定的反面即是否定。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 以為現(xiàn)代詩不需要“煉字”,其實新詩作為語言的藝術(shù),“煉字”同樣需要,也同樣重要?!岸阍谙蛔永铩?,請注意“躲”字;“干凈的云彩下面”,請注意“干凈”一詞;“緣分已定”,請注意“定”字;“時間寬恕了我們”,請注意“寬恕”一詞;“重復(fù)我們的命運”,請注意“重復(fù)”一詞。這些詩中特殊的字、詞,承載著大解思考的信息,詩主旨的主觀意識也是勃然而出。百年之中,人需要否定的東西實在太多,但詩人是以自我為起點來折射詩意鋒芒的。這樣,這首詩就又有了平等和寬厚。大解的詩是居高臨下的觀照,有內(nèi)在的明亮和通透,但你要隨著他去飛。

        樹樁上的雪

        ◆◇ 劉向東

        可以沒有橫梁沒有支柱

        但一棵樹不能沒有年輪

        冬天來臨

        陽光冰冷

        一場雪壓實另一場雪

        年輪不見了

        只見樹樁上的突兀的白

        蒼白的白,白發(fā)的

        白!空白的

        白!

        一頂白帽子

        孤零零地掛在空中

        冬日的北國山野,這“樹樁上的雪”繞過眾多詩人,唯獨與向東創(chuàng)設(shè)一場必然的“奇遇”。兩者之間的“奇遇”有如一道巨大的閃電,擊穿了彼此沉滯的巖層。詩就是“奇遇”的語言呈現(xiàn)。

        “天/可以沒有橫梁沒有支柱/但一棵樹不能沒有年輪”,詩篇開始的兩行非常斷裂,非?!盁o理”,似與題目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毫無緣由”的一筆,對詩內(nèi)部空間的打開具有顯著的突然性。但是,這兩行的出現(xiàn)真是“毫無緣由”嗎?細品之,這是對“年輪”的引出,對樹樁的論說。

        詩中“蒼白的白”有失血、無力、生命乏力的癥候?!鞍装l(fā)的白”暗示歲月的滄桑、靈魂的磨煉,它在呼應(yīng)一棵樹的“年輪”。而“空白的白”是生命失落的總體顯像,是通向形而上的感性。這些與開初的兩行構(gòu)成遙遠的“條件與結(jié)論”的層次對應(yīng)。詩最后一句中的“孤零零”,有一種昂揚、壯烈和凌然不屈的氣勢。

        全詩,用來自天空的“白雪”與殘留生命體征的“樹樁”相疊加,代替一棵被砍伐的樹,堅持對生命及命運的思考。在有意融通樹與雪的“萬物一體”的本質(zhì)時,用“年輪”切入人生現(xiàn)場,用“帽子”暗示精神,用“白”象征多舛的命運,使詩打開了生命歷史經(jīng)驗。

        全詩是否也藏有另外的意蘊?當(dāng)我們注意“一場雪壓實另一場雪”這個詩句,接下來它就使樹樁及其年輪走向了消失,而外在的帽子般的白雪卻無辜地成為了樹樁的象征。時間中僅存的樹樁本體永遠地失去,或是“雪與樹樁”結(jié)構(gòu)為新的本體……那么,原在的事物—— 樹樁,開始以非我的形式而虛妄的存在,這可能成為一切事物終極存在的“現(xiàn)狀”。

        獵人與獵物

        ◆◇ 楊松霖

        A·孤獨的獵人

        憑祖輩相傳的經(jīng)驗

        他斷定

        在這條獸跡出沒的偏僻小路上

        必定會捕獲到老虎

        虎嘯聲在山中日漸多了起來

        十分放肆

        作為一個世襲的獵人

        他覺得這是家族的恥辱

        他會制作很厲害的捕獵工具

        制作方法當(dāng)然秘不示人

        他熟知怎樣將圈套布置得萬無一失

        而后便埋伏起來

        體會那種等待獵物上鉤的愜意

        眼看著獵物一步步走向陷阱

        那時何等的令人自豪

        當(dāng)獵物到手后

        微笑著看著它掙扎

        再輕蔑地踏上一只腳

        道一句祖?zhèn)鞯母裱裕?/p>

        哈哈,它上當(dāng)了!

        可是眼下的事情不同以往了

        獵物們很少中埋伏

        于是致使大家瞧不起獵人

        嗤之以鼻

        現(xiàn)在居然還有人干這種行業(yè)?!

        獵人是不死心的

        這一點不可更改

        虎嘯聲愈來愈猖獗

        但是卻總不見踏上這條危途

        獵人守著他的圈套

        死死等待著……

        B·孤獨的老虎

        老虎寂寞不堪

        四處游走

        一向威風(fēng)凜凜的老虎

        令所有的獸們望而生畏

        就連那些聰明而狡黠的人類

        在它爪下也不堪一擊

        能夠稱得上是對手的

        也就是寥寥無幾的獵人了

        是啊

        除了獵人

        誰還稱得上是對手呢

        曾與獵人搏斗過的祖先們

        一只只都是英雄

        即使敗在獵人手里

        也是值得

        因為不可一世的老虎們

        畢竟找到了能夠與之搏斗的對手

        你找不到能夠搏斗的對手

        你就失去了成為英雄的條件

        沒有對手

        將是多么孤獨

        嗷——

        孤獨的老虎長嘯一聲

        嘯聲撞在山崖上

        又原原本本反射回來

        根本沒有什么回答

        軟弱的獸們聞風(fēng)而逃

        老虎漫無目的地游走著

        它的眼神飽含痛苦

        它幾乎是在企求著

        來一個對手吧!

        老虎已不再走祖先踩出的老路

        它覺得只有開辟新路

        才有可能找到對手

        孤獨的老虎嚎叫著

        在尋找獵人……

        凡是楊松霖重要的詩篇,都是關(guān)涉生存的。他不直陳世人看到的事態(tài),而是剝離原來表象,重構(gòu)適用于事實的存在,對“深度現(xiàn)實”予以勘測。在詩中,他既給出原在的直接性,又剝離出與事實相統(tǒng)一的多樣性,深掘關(guān)聯(lián)行止,破解晦暗,謀求多方面的明晰。

        《獵人與獵物》是寓言。他把獵人與獵物獨立出來,是為了更能反映這對對立的生存體。在楊松霖看來,它們都是互為前提的孤獨存在,一方不存,則平衡不在。也就是說,獵人與獵物這兩個點,確定了它們終歸統(tǒng)一在一條生存線上。在這條線上這兩點能彼此感知,但卻無任何重合的機緣,因為重合則意味著一方的滅失。

        等待獵物和尋找對手都是自證的需要,但獵人和老虎都在自身存在的機制中“去遠”,以抵近生命本能的極致。兩個在極境中的攻防對手不出交點,則此在的尋找和等待就都是虛妄。試想,等待某種虛妄來證實,勢必導(dǎo)致自身存在的虛妄性。沒有對手,就是不容置否的虛妄。

        楊松霖的詩寫的就是如此地在揭示人類生存的某種困境,他同時解析甲方和乙方,交獻困境之源,來獲取正視困境的可能。

        高速路上的月亮

        ◆◇ 韋 錦

        汽車高速行駛時,我看見月亮

        左邊的車窗一片橙黃

        月亮在空中不動,但我們

        落不下它

        從臨淄到濟南,一百一十六公里

        一小時十分鐘

        和氣安詳?shù)脑铝?,先是稍稍落?/p>

        接著與我們并行。最終

        只一閃,腳都沒抬

        就趕到前面去了

        我打開車門,看見月亮

        比起程的時候,大了許多

        這是詩人韋錦的佳作。該詩妙處生花,將一個被工業(yè)社會異化的人對自然屬性月亮陌生化,將熟視無睹的日常事務(wù)除塵、擦亮。在韋錦的詩中,高速公路是個背景參照,暗示生活的現(xiàn)場,是在和此在,它用速度否定一切,它只有目的。而詩人自己有對過程的依戀和珍重。因此,《高速路上的月亮》就有了詩的思維,詩的意識,詩的思想,詩的邏輯和詩性語言言說。“橙黃”的月亮給人家一樣的歸屬感。此時此刻,他是一個幸福的人,他有好心情。詩人在“從臨淄到濟南,一百一十六公里/一小時十分鐘”中,從“我看見月亮”到“月亮在空中不動”中,從月亮“與我們并行”中,從月亮“腳都沒抬/就趕到前面去了”中,詩人的敘事策略只是—— 我看見、我說出的呈現(xiàn),當(dāng)“我打開車門,看見月亮/比起程的時候,大了許多”時,與其說是一個現(xiàn)實判斷,不如說是詩人恍惚在“江月何年初照人”般的“具體與抽象”,詩人羽化于審美。

        這首詩溫馨、禪趣、在速度與激情中呈現(xiàn)靜態(tài)之美,如讀王維的詩看王維的畫,是現(xiàn)代人在異化的語境縫隙,楚然看見了李白、杜甫、張若虛、蘇軾……

        下槐鎮(zhèn)的一天

        ◆◇ 李 南

        平山縣下槐鎮(zhèn),西去石家莊

        二百華里。

        它回旋的土路

        承載過多少年代、多少車馬。

        今天,朝遠望去:

        下槐鎮(zhèn)干渴的麥地,黃了。

        我看見一位農(nóng)婦彎腰提水

        她破舊的藍布衣衫

        加劇了下槐鎮(zhèn)的重量和貧寒。

        這一天,我還走近一位垂暮的老人

        他平靜的笑意和指向天邊的手

        使我深信

        鋼鐵的時間,也無法撬開他的嘴

        使他吐露出下槐鎮(zhèn)

        深遠、巨大的秘密。

        下午六點,拱橋下安靜的湖洼

        下槐鎮(zhèn)黛色的山勢

        相繼消失在天際。

        呵,過客將永遠是過客

        這一天,我只能帶回零星的記憶

        平山下槐鎮(zhèn),坐落在湖泊與矮山之間

        對于它

        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

        最后,詩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空,這個空不是詩人“一天”羈旅的空,不是下槐鎮(zhèn)貧寒的空,而是詩人和我們內(nèi)心的空。對內(nèi)心廣闊和胸懷的自負,在像與“下槐鎮(zhèn)”這樣的存在遭逢之時,一次次被摧毀。真正的情形是,一個再廣闊的內(nèi)心對“下槐鎮(zhèn)”的今天、明天和歷史,也只是有限地感知。生命里空與實的尖銳對立是瞬時瞬刻在撕扯,而僅知的“干渴的麥地”“破舊的藍布衣衫”“回旋的土路”“拱橋下安靜的湖洼”“黛色的山勢”“平靜的笑意和指向天邊的手”等等,這點點的“實”倒使宿命般的“空”顯得異常沉重。反之,下槐鎮(zhèn)以它的實在和為外界永不可知的巖層般的內(nèi)存永遠坐落在山洼之中。

        這一切的存在都是我們產(chǎn)生悲哀的緣由,這悲哀是擦去膚淺之后的悲哀,是觸及無從抵近的悲哀。歷史的沙化現(xiàn)場和現(xiàn)實的局部現(xiàn)場永遠使蒞臨者置身于全面的真實之外。對于“過客”,真實的現(xiàn)場絕對是外在的,有著不可見的“礦脈”,它隱藏在感知之外,像有一條界線天然就已劃定。

        下槐鎮(zhèn)作為一個塵世的縮影,一個一生經(jīng)歷的象征體,最終將沉沒于我們的空洞之中。這是一首通過客體而映現(xiàn)本體感覺的詩。李南以卑微之情看待存在,反而倒使得她的詩有了高貴。

        晴 空 下

        ◆◇ 韓文戈

        植物們都在奔跑,如果我媽媽還活著

        她一定扛著鋤頭

        走在奔跑的莊稼中間

        她要把渠水領(lǐng)回家

        在晴天,我想擁有三個、六個、九個愛我的女人

        她們健康、識字、爬山,一頭烏發(fā)

        一副好身板

        她們會生下一地小孩

        我領(lǐng)著孩子們在曠野奔跑

        而如果都能永久活下去

        國生、冬生、鎖頭、云、友和小榮

        我們會一起跑進巖村的月光,重復(fù)童年

        我們像植物一樣

        從小到大,再長一遍

        在寫作中,韓文戈把寫作法則確立為:努力消泯人與萬物的差異,尋求人與萬物的同一性,以共振天宇秩序的規(guī)律。他不追索萬物的差異,而是把生命本體界定在部族原點的層面上出現(xiàn),所以,他的詩是向“來路”上的回返,并在回返中觸碰曾經(jīng)隱現(xiàn)的未知。如果在這個角度談?wù)撨@首《晴空下》,就會感到他是在啟動人的一種“純自然”意識,回復(fù)人的本然情態(tài)。他以人的興衰對應(yīng)頭頂上的晴空,回想和設(shè)定不過是他參與這興衰的方式。他期冀人初期的懵懂、欣悅應(yīng)像風(fēng)一樣永恒地在大地上奔跑。詩人把未知一道留給了我們,那些植物何以躍動?那些像“國生、冬生、鎖頭、云、友和小榮”的童年玩伴,巖村到底把他們藏在了何處?詩在沉哀中涌現(xiàn)給大地一種蓬勃的力量。

        詩人韓文戈經(jīng)歷一些事情,擁有了一顆能容納“落差”的心。我們切不可小看韓文戈的“落差”,這已經(jīng)成了他的一件利器。他將自己的現(xiàn)代性的生存一再地削剪,以致回到了燕山深處的“巖村”,再把自身的現(xiàn)代性削剪到“一萬年前”洪荒的創(chuàng)世時期,他內(nèi)心原在神秘的宇宙終于得以呼應(yīng)。他的近期詩作大多輝映出巖石的明亮與投影。

        我是張家的女兒

        ◆◇ 青小衣

        裹著張家的襁褓降世

        白玉臉,黑玉眼,紅玉的骨血

        誦百忍歌,吟金鑒風(fēng)

        孝父母,敬公婆,相夫教子,過著秩序的生活

        我食人間煙火,每一寸肌膚

        都散發(fā)出稻谷的幽香

        喜歡用手掌撫摸田壟、炊煙、井水、菜蔬

        和各種顏色的布匹

        守著平聲韻姓氏,我表里如一

        不依仗玉皇大帝的權(quán)勢,也不借助黃帝的威名

        不笑燕雀不知鴻鵠之志

        不談鵬程萬里

        如今,我手捧書本

        教書、煮飯、做夢,弓不離身

        練就百步穿楊的本領(lǐng)

        但絕不暗箭傷人

        青小衣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為吟詠對象,從中發(fā)掘詩意的抒情詩人。她的詩,風(fēng)格淳樸、溫潤、明亮,顯示出一種精巧、玲瓏、淑雅的氣質(zhì)。她刻意回避所謂宏大、崇高的事物,表象上看似深陷在自己“教書、做飯、寫作”等瑣碎的生活之中而心滿意足,其實,這是一個內(nèi)心敞亮,壯懷高遠,有“紅玉的骨血”心屬遠方的女子。如果說你知道詩人堅持了什么,你也一定會清楚詩人否定了什么?!熬毦桶俨酱畹谋绢I(lǐng)/但絕不暗箭傷人”在解構(gòu)、反諷生活的虛偽的同時,天道人間,主正自己的人格清高與坦蕩,有詩人對自我的反省與警惕。她勇敢站在生活面前,說心口合一的話。審美平衡日?,F(xiàn)實化為詩意現(xiàn)實的技巧,讓生活有理由、有趣味的同時,也有審美之悠然。

        書 法

        ◆◇ 孟醒石

        在我的家鄉(xiāng)冀中平原

        每個村總有一個會寫字的人

        也就是比不識字的人

        多念了兩年私塾

        比識字的人多了些魔怔

        沒有墨汁,沒有毛筆,沒有宣紙

        鍋底黑也可以寫小楷

        抹桌布也可以練大字

        拉上犁鏵,耕出甲骨文

        田間整齊的麥苗,是他的歐體

        河邊錯落的楊柳,是他的行書

        墻頭欲墜的土坯,是他的漢隸

        大風(fēng)吹亂藤蔓,是他的狂草

        平時,他是土地的長工

        遇事,他是鄉(xiāng)親的短工

        為本村人寫完,給外村人寫

        把漢字用在最該用的地方:“上梁大吉”

        把書法的美感發(fā)揮到極致:“珠聯(lián)璧合”

        臘月寫春聯(lián),秋天寫祭文:

        “生于光緒二年,卒于民國三十六年”

        沒有落款,沒有印章

        雨水便是落款,夕陽便是印章

        孟醒石用“個人”鄉(xiāng)村經(jīng)驗耦合“歷史想象力”,在詩歌的取材和情感的控制上,他保持著對于宣泄式、流水式、濫情式書寫的警覺。正因如此,詩人的現(xiàn)實主義書寫姿態(tài)才具有人性的體感和生命活度。

        在冀中平原“耕讀傳家”是一條古老的家訓(xùn),每一個鄉(xiāng)鄰都以此為榮,這樣的日子過得人丁興旺,殷實而不俗氣。《書法》無疑就是對這種田園生活的雅頌。在詩人眼里,早春的耕作,田間的麥苗,河邊的楊柳,墻頭的土坯,風(fēng)吹的藤蔓,皆有詩意,就像“甲骨文、歐體、行書、漢隸、狂草”一樣靈動著人的意志。詩風(fēng)雅頌在生命維度,狀物抒情,筋脈古風(fēng),血沃歷史,把歷史記憶審美為想象現(xiàn)實,于質(zhì)樸的語言下涵詠對于生活哲學(xué)的尋找,并由此決定了詩的厚重與滄桑。

        猜你喜歡
        詩人生命
        生命之樹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從地里冒出來的生命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一级137片内射视频播放| 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国语|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一二三四中文字幕日韩乱码|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 亚洲一区第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亚洲香蕉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区|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亚洲成人av一区| 成人免费直播|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中日韩欧美成人免费播放 | 亚洲一码二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有码日本久久久 |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 魔鬼身材极品女神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亚洲嫩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人妻少妇 |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同| 色先锋av影音先锋在线|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视频| 手机av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欧美第五页| 亚洲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