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力
就是光
伏在了地氣之上
在冀西北逶迤的丘陵地帶
鱗次櫛比的電池板
有著同樣的背景,同等的身量
它們懷抱溫暖,精準到量身定做
均沾著雨露,等分著陽光
將綠色、潔凈的表達公示在
廣袤無垠間,藍天白云下
任風云翻閱,任雨雪考驗
這漫山遍野地集結
猶如神兵天降
眾志成城,蓄勢待發(fā)
當噴薄的日出發(fā)出奪目的號令
它們盡銳出戰(zhàn),一個不能少
向一座峰巒又一座峰巒發(fā)起總攻
攻克荒蕪與貧瘠
收復信心和士氣
神奇的光電效應
將啞默、冰涼的鋼鐵激活
內(nèi)生出來的動力,足以點亮前行的燈盞
躍上一條條筆直的輸電線路
—— 架在天空的高速跑道
奔向炭火、奔向轟鳴
奔向燈火通明的鄉(xiāng)村中國
草原天路起自張承、止于冀蒙,途經(jīng)張家口市的赤城、張北、崇禮、沽源和尚義五個縣區(qū),全長三百二十三點九公里。經(jīng)過不懈努力,2019 年底實現(xiàn)貫通。通過“旅游+ 扶貧”的運營模式,能持續(xù)拉動沿線一百四十二個貧困村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增收。
閃耀的雪峰與漂移的云影
漸次消隱,霞光籠蓋了蒼穹
風電塔接踵而至,如搖臂式攝像機
錄播延綿不絕的旖旎風光
春風的引擎轉動巨型螺旋槳
蟠龍,一飛沖天
天空在閃電河里洗凈
白得發(fā)亮的云朵剪輯得栩栩如生
被格?;斣陬^頂上奔跑
一不小心,跌進一泓一泓的淖泊
華北平原一路向北在此急停
一個旱地拔蔥,就摸到陰山、穹廬
和馬頭琴低沉憂傷的吟唱
—— 壩上的脊梁
左肩挑起田園、瓦舍和炊煙
右肩擔著牧場、古堡與烽燧
風擎巨椽,寫意這如黛江山
壯闊與美一起從樺皮嶺上潑出
俄傾,白樺和胡楊又漫山遍野地奔涌而來
沙棘、檸條和檉柳不修邊幅
頂著茂密的毛發(fā)日夜不停地在地下織網(wǎng)
疏而不漏,困住了風沙
偉岸的華北落葉松,針葉在冬天落下
被大雪覆蓋、掩埋,日復一日
年輪的唱片緩慢地轉動
一圈一圈向外延展著綠
稞麥和馬鈴薯,狹窄的無霜期內(nèi)
壩上艱苦卓絕的農(nóng)業(yè)
正艱苦卓絕地綻放
草原天路,從金戈鐵馬與黃沙蔽日
走過來的一卷錦繡
沿著你,天走近了草根
神走向了民間
北風悉數(shù)吹空了季節(jié)
雪花封存壩下的農(nóng)事
閑適開始晾曬
村莊遁入遲暮
繞過冷寂的田野
沿著鄉(xiāng)村公路的兩側
你們走進住著陽光的暖房
經(jīng)營立起來的鮮活
打理經(jīng)久的春光
撲面的溫暖
逼出體內(nèi)攜帶的寒氣
我摘掉眼鏡仔細擦拭
這蒙塵的感官
視覺的錯季
精耕細作如父母呵護兒女
希冀頂花帶刺
績效嬌艷欲滴
林寒澗肅間踏雪尋梅
櫛霜沐露里雪蓮傲立
困境中的脫穎而出
肅殺里的瑰麗怒放
因為——
鋼鐵鑄造的架構
使命般支撐起風雨
泥土夯實根基
責任保溫著地氣
被時代喚醒的大地啊
被勞作整合了的四季
讓時光保鮮
讓隆冬逆襲
藍天白云的畫板
童年的風車長大啦
桑干河兩岸
峰巒、公路和原野
風,長出了無數(shù)只翅翼
想讓大地飛起來
天地間的塔鐘
在云中看風、聽風、捕風
時空在轉動,分分秒秒
將金色的記憶收入囊中
風從未走開,光陰猶在
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由裹脅著我們隨風逐浪
變成了照亮前行方向的燈盞
(選自《當代人》2020 年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