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
記得《浮生六記》里沈三白說:“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笔|娘也贊他插花能備風(fēng)晴雨露,精妙入神。
而我,茶室書齋,亦是瓶花不絕,香氣縈繞。雖說插花、盆栽、清供皆是物外之趣,亦不似雅致文人,那般深究。所為的,只是給平淡乏味的生活,增添些許意趣和韻味,遺存一點古風(fēng)。
清供,一個久遠古樸、雅致絕美的詞。清供,則是在室內(nèi)案頭,擺放幾樣物品,供觀賞之用。或花卉盆栽、時令水果,或紫砂瓷器、古玩奇石,主人神游其間,怡然養(yǎng)性。
平日里有文房清供,案頭清供,逢節(jié)日,便有歲朝清供、中秋清供等。清供源于佛供,清寂的禪房,日夜供養(yǎng)鮮果時花,令人神清,適宜修行。
入秋后,于院中摘了幾枚佛手,用素白的瓷盤供在書齋、佛前,頓覺室內(nèi)清潔寧靜,悠然忘塵。每次往返,微風(fēng)拂袖,幽香襲人,沁入心骨。
平日只知佛手清供,一枚枚嬌俏的青黃果子,供于瓷盤,擺放在潔凈的案頭,儼然一幅典雅的水墨畫。些許禪意,些許雅致,讓人瞬間消解塵世一切繁蕪,轉(zhuǎn)入清境。
佛手的香,是清冷孤寂的,一縷一縷,縹緲難尋,又扣人心弦。它沒有桂子的濃香,亦無梔子那般清揚的香氣。它香味幽淡,似寒梅,若幽蘭,也似水仙。在某個靜止之時,一陣冷香驟然尋來,仿佛一場溫柔的細雨,落在心間,清涼美好。
其實,佛手的香,高遠清淡,也許冷冽,卻并非孤芳自賞。任憑塵世紛亂萬千,它只守候一個角落,一處光陰,則自有韻致,自成風(fēng)景。明代朱多炡贊它:“色觀黃金界,香分白麝臍?!苯娙岁愰L明詠它:“色似寒梅蠟,香敵玉蘭花?!?/p>
世間萬物以清淡為妙,過濃則俗,失了雅趣,君子之交,亦當(dāng)?shù)缢G宓墒谷藢庫o,不生煩憂,不染塵埃。持淡泊之心,無名利得失,亦無恩怨情仇,更不被執(zhí)念糾纏。
佛手若那得道高僧,寄身古剎,聽?wèi)T暮鼓晨鐘,心靜如水。又似清雅之士,隱逸林泉,縱情詩酒,不問世情。也像幽谷佳人,餐飲風(fēng)露,恬靜安然,不與世爭。
人生最難的,是靜。心有城池之人,處世亂風(fēng)雨,亦是不懼不憂,置身波濤,也可不動如山。佛手,無須經(jīng)風(fēng)云,歷滄桑,它只靜靜的,在百姓庭院,文人書案,看人世變遷,山河徙轉(zhuǎn)。
世人供養(yǎng)佛手,觀賞它,喜愛它,亦是因為它的香、雅和靜。聞之即醉,觀之忘俗,近之寧神。
更為可貴的是,佛手可入茶。據(jù)清茶膳房檔案記載,將梅花、佛手和松實三味,以干凈雪水烹之。名“三清茶”。
相傳康熙皇帝經(jīng)常飲用三清茶,乾隆時期沿襲這一習(xí)慣,并為此賦詩,還將詩句鐫刻或燒制到茶碗上。乾隆御制詩《三清茶》,詩云:“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芬腴,三品殊清絕?!?/p>
詩雖平淡無奇,然茶湯純粹,味道清絕。更況有此閑情,亦要有這等雅興。據(jù)說乾隆皇帝命人從荷葉上收集那一滴滴的露水,用以煮茶,故有了荷露茶。一代帝王,坐擁江山,不忘的,是江南的風(fēng)月情事,是人間的一盞清茗。
佛手溫和可入藥,疏肝理氣,消食養(yǎng)胃。記得幼時父親所開的中藥處方,時??梢姺鹗诌@味藥。此番與之相識,又添了一段心事。父親化作了一味藥草,也許叫獨活,也許叫佛手,又或是其他,只是無論以何種方式,再不能與他重逢。
我亦嘗試取了三兩瓣佛手,煮粥熬湯,淡淡的柑橘香氣,頗有風(fēng)味。人世間許多事,原本只是尋常,換一種心情,便有了境界。
此刻,夜色深濃,幽淡的燈影下,一盤佛手供于案幾,更覺清寂。陣陣冷香,泛著古意,那些久遠的朝代,仿佛就在昨天。窗外,是明月的皎潔,遠處,是望不盡的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