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平
7月10日下午,在黃岡市黃梅縣大河鎮(zhèn)天門小學內,袁山村村委會副主任袁建柱正幫著工作人員發(fā)放應急物資。在臨時安置的房間里,被安全轉移的村民正在安穩(wěn)地吃著東西。
8日零時至6時,黃梅縣普降大暴雨,大河鎮(zhèn)降雨,超歷史極值。凌晨4時許,袁山村3組突發(fā)山體滑坡,導致5戶9名群眾被埋。目前,此次山體滑坡中被困的9名群眾被全部找到,其中8人不幸遇難?,F(xiàn)場正在有序進行清理及災后重建工作,并轉移危險區(qū)域70多名村民到安全地帶。
聞“汛”而動的深夜吹哨人
“哐、哐、哐,下暴雨,快起來……”袁建柱火速趕往山腳下的農戶家中,挨家挨戶打招呼,叫醒睡夢中的老百姓,安排他們迅速撤離。
當時暴雨來得很快,河水迅速上漲,袁建柱第一時間通知全體村干部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組織安排村干部到各組各戶叫醒危險地帶居住的村民,第一時間勸導他們轉移至安全地帶。
“撤離得很及時?!币晃淮迕裥挠杏嗉碌乇硎?,當天凌晨4:30左右,她與丈夫被敲窗聲驚醒,是袁建柱通知緊急轉移,后來才知道,發(fā)生了山體滑坡。
迎“難”而上的黨員先鋒人
一戶戶排查,一個個告知,一批批轉移。在災害面前,袁建柱沒有顧及自家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危險區(qū)域群眾轉移工作中。在救援過程中,對心存僥幸、不舍家中財物不愿意撤離的村民,耐心勸導。有戶老太太由于行動不便不愿轉移,在袁建柱反復勸說下,老人終于點了頭。
很多老百姓沒有交通工具,他用自己的面包車幫忙運送,冒著山體滑坡的危險,往返數十趟,保證轉移途中的安全。
轉移完群眾,袁建柱又迅速帶著工具和物資趕赴現(xiàn)場,配合政府、公安、應急等部門,投入到緊張的滑坡清理中,為救援工作全面展開贏得寶貴時間。
傾“力”而為的群眾貼心人
從8日凌晨出門后,袁建柱三天沒有回過家,連續(xù)奮戰(zhàn)40多個小時,雙眼布滿了血絲、喉嚨發(fā)不出聲音,依然堅持在臨時安置點為村民服務。
臨時安置點集中安置了60人,在這里袁建柱成為生活管家,一餐飯、一盤菜,袁建柱都要親自過問。他還主動聯(lián)系鎮(zhèn)衛(wèi)生院,建立體溫監(jiān)測機制,定時定點對安置點群眾進行體溫測量,及時對安置點周邊進行消毒消殺。
為化解矛盾,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中,袁建柱積極參與到群眾心理疏導中,做早、做細、做實思想工作。面對情緒焦躁的村民,袁建柱耐心講道理:“不能光指望政府幫扶,那是過渡性、應急性救助,怎么能等靠要?”村民看到袁建柱每天忙得團團轉,難得合眼休息,將心比心,主動參與到災后重建工作中。
災情擋不住擔當,洪水沖不垮責任。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干部,袁建柱用真心對待群眾,用責任和擔當在防汛救災的實戰(zhàn)、硬戰(zhàn)中踐行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