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定信仰、無私奉獻、敢于擔當、敬賢開放”是五峰山精神的目前表述,但其時代性和特色性仍有待提升,因而有必要對五峰山精神做進一步的凝練。在凝練過程中,要堅持延續(xù)性、時代性、主體性、全面性等重要原則,有繼承地向前發(fā)展?!爸矣谛叛?、愛國為民、守正創(chuàng)新、崇文尚賢”應當成為五峰山精神的最新表述。
[關鍵詞]五峰山精神;李大釗;凝練;必要性;重要原則
[作者簡介]侯卓沅(1993-),男,河北秦皇島人,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 D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05-0051-02
五峰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境內,此處歷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曾經八次登臨于此,并在此創(chuàng)作完成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論著,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在黨的歷史上占據著獨特的地位。為知往鑒今、啟迪后人,一些學者曾探索凝練五峰山精神,并將其概括為“堅定信仰、無私奉獻、敢于擔當、敬賢開放”。五峰山精神是縣域文化乃至市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結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現實條件的變化,五峰山精神也應當與時俱進,在內涵和具體表述上進一步豐富、發(fā)展。
一、進一步凝練五峰山精神的必要性
就必要性而言,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五峰山精神的時代性需要進一步增強。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并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新時代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和新的價值指向。作為引領縣域、市域思想文化,最終落腳于推動實踐向前發(fā)展的五峰山精神,應當體現出新時代的這些鮮明特征。
其二,五峰山精神的特色性需要進一步增強。五峰山因李大釗而聞名,李大釗的人格風范固然是五峰山精神的重要淵源,但五峰山精神與大釗精神又不完全等同,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五峰山精神一定要突出五峰山自身的特點。但從目前的表述上看,因襲多、創(chuàng)新少,特色性還有待提升。
二、凝練五峰山精神的重要原則
一是延續(xù)性。創(chuàng)新并不一定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思想文化領域的創(chuàng)新應當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性地向前發(fā)展。五峰山精神的進一步凝練必須要充分尊重現有的表述方式并完整地繼承其精神內核。
二是時代性。在凝練五峰山精神的過程中,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且要和地方的現實需要結合起來,以此增強時代性,凸顯出思想引領的價值。
三是主體性。五峰山精神必須以五峰山故事為根基,突出五峰山的主體地位,以此彰顯特色。
四是全面性。要統籌考慮五峰山的歷史文化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深刻浸潤入了五峰山精神,在五峰山及五峰山故事中也都能找到它們的現實載體。凝練五峰山精神,必須全面總結五峰山故事,全面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三大基本內容。
三、五峰山精神的新表述及其闡釋
基于上述認識,五峰山精神應表述為“忠于信仰、愛國為民、守正創(chuàng)新、崇文尚賢”。
(一)忠于信仰。“忠于信仰”是大釗精神的核心要義,貫穿于李大釗革命的一生中。
1919年夏,李大釗在五峰山創(chuàng)作完成《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是中國第一篇系統介紹、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它的創(chuàng)作發(fā)表標志著李大釗完成了由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李大釗矢志不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以大無畏的精神踐行馬克思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忘我的姿態(tài)推進中國革命的進程。
在五峰山上有一處山洞,是當年李大釗避難的地方。1924年5月,為了躲避軍閥政府的追捕,李大釗曾在五峰山避險近一個月??梢哉f,五峰山是李大釗選擇信仰、忠于信仰的見證地。面對領導革命事業(yè)給自己帶來的危險,李大釗毫無畏懼、毫不動搖,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①
李大釗是忠于信仰的楷模?!爸摇?,不僅是不動搖、不二心,也有實踐層面的內在含義,知行合一才堪稱“忠”。忠于信仰就是要求我們堅守信仰、踐行信仰。忠于信仰自然就會忠于組織、忠于國家、忠于人民,自然就會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它內在地包含了五峰山精神現有表述中“堅定信仰、無私奉獻、敢于擔當”這三點的精神內核。并且,黨的十九大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講政治,忠誠是第一位的,它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品格的首要要求。在五峰山精神中明確提出“忠于信仰”,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其時代感和現實性。
(二)愛國為民?!皭蹏鵀槊瘛钡木窬唧w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體現在李大釗的昌黎盟誓及其人生實踐中。1913年,24歲的李大釗準備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真理,在出國之前,他游覽五峰山,結果在昌黎火車站目睹了日本駐軍槍殺中國警察的慘案,他在游記中記載了此事,并憤然寫道:“自是昌黎遂為國仇紀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兒,勿忘此彌天之恥辱,所與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边@展現出了青年李大釗身上愛國為民、救國救民的宏大初心。此后,李大釗也用自己的一生來踐行這一初心,正如他在《獄中自述》中所寫:“釗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
二是體現在五峰山一帶抗日斗爭的歷史中??谷諔?zhàn)爭時期,五峰山一帶曾是抗日斗爭的前沿陣地。中共灤東地委的電臺、報社、戰(zhàn)地醫(yī)院及部分物資倉庫都布置在這一地區(qū)。五峰山村還建有黨組織和民兵隊。民兵隊規(guī)模最大時有60多人,戰(zhàn)士們打擊日、偽,清除漢奸,多次擊退敵人的進犯,曾獲得英雄民兵中隊的榮譽稱號。在國運衰微、山河破碎時,五峰山一帶的民兵戰(zhàn)士們堅持正義、不怕犧牲、挺身而出、保家衛(wèi)國,這是愛國為民精神的又一重詮釋。
三是體現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五峰山一帶的救援搶險實踐中。這主要是指撲滅山火和救援在山中走失、遇險的群眾。有關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對國家資源和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保衛(wèi),都是愛國為民精神的具體體現。
“愛國”既是大釗精神的主要內涵,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盀槊瘛眲t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宗旨與立場。愛國為民的精神植根于歷史、跨越了時空,故而應當成為五峰山精神的主要內容之一。
(三)守正創(chuàng)新。守正即把握本質、堅持基本要義、堅持既定的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就是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前人所沒有的事物。
“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主要還是從李大釗身上體現出來的。1919年夏,《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在五峰山成稿,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較為系統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介紹,并對馬克思主義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最大的發(fā)見”、“特別的發(fā)見”。這既是“守正”,更是“創(chuàng)新”?!笆卣痹谟诶畲筢撃軌蜉^為完整地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chuàng)新”在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在當時的中國是一次歷史性的創(chuàng)舉。
在同一時間成稿于五峰山的《再論問題與主義》中,李大釗寫道:“把這個理想適用到實際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有些不同。社會主義,亦復如是”。可見,李大釗并沒有把馬克思的原著視作不可修改的金科玉律,而是要求我們以此為基礎,根據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客觀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里體現出的就是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
從現實中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的“四個自信”其實談的就是“守正”的問題。堅持住、堅持好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是最高層次的“守正”。但僅有“守正”是不夠的,推動發(fā)展還需要“創(chuàng)新”?!笆卣笔腔A,“創(chuàng)新”是動力,兩者缺一不可。“守正創(chuàng)新”包含了五峰山精神現有表述中“開放”一詞的精神內核,“開放”即要吸收外來、為我所用,吸收外來的前提則是不忘本來,用“守正創(chuàng)新”能夠更好地表達這樣的意蘊,也更貼近五峰山的歷史文化特點。
(四)崇文尚賢?!俺缥纳匈t”是由五峰山精神現有表述中的“敬賢”一詞發(fā)展而來的,此處的“賢”源自于韓愈,因為韓愈文化是五峰山的一大文化特色?!疤扑伟舜蠹摇敝椎捻n愈,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五峰山上建有韓文公祠一座,是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駐守山海關的山石道員范志完主持修建的,他見五峰山形如筆架,認為“此天成文筆峰也,昌黎文氣全萃于斯,宜建韓文公祠以鎮(zhèn)之”。這座韓文公祠幾經修繕,保存至今,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昌黎百姓對韓愈的紀念和祭祀活動一直延續(xù)至今。五峰山韓文公祠現在成為各地韓氏宗親祭祖溯源的重要地點。這就是“尚賢”之風,即對古圣先賢的崇敬,也可引申到對當世賢達之士的推崇。
推崇賢達之士,自然要重視文教,這便是“崇文”。五峰山是“天成文筆峰”,山中建的又是韓文公祠,更具“崇文”的特點。韓愈有諸多治學名句,膾炙人口,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這些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呈現。受到韓愈文化影響,昌黎自古就有重視文教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后,昌黎更是文化燦爛、人才輩出,曾五度蟬聯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榮譽稱號。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崇文尚賢”就是要在全社會范圍內進一步濃郁學習的氛圍,重視學習、加強學習,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永遠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依靠人才干事創(chuàng)業(yè)。這是對社會風氣的正向引領。
四、結語
“忠于信仰、愛國為民、守正創(chuàng)新、崇文尚賢”,如此表述五峰山精神能夠更好地增強其時代性和特色性,也是對現有表述的繼承和發(fā)展。
就實際工作而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五峰山精神的闡釋和宣傳,講好五峰山故事,精細化打造縣域、市域文化品牌,使五峰山的知名度、美譽度與其歷史地位相匹配,以此進一步增強昌黎縣和秦皇島市在文化上、政治上的影響力。
[注釋]
①李大釗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