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高峰。在各種題材風(fēng)格中,“幽獨”為眾多唐宋大家、名家所偏愛。一定程度上,“幽獨”可謂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鍵詞。
樹立“獨立之志”時,會有“西風(fēng)凋碧樹”的寂寞之意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說要樹立“獨立之志”,站得高才能看得遠(yuǎn)??墒牵嗄耆嗽跇淞ⅰ蔼毩⒅尽钡臅r候,為何會有“西風(fēng)凋碧樹”的秋寒寂寞之意呢?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總是有限的,為了更高遠(yuǎn)宏大的志向,有時不得不舍棄眼前的目標(biāo)、短暫的利益,從而為一般人所不理解,遂有落寞孤獨之感。
相較而言,“幽獨”作為一種心靈狀態(tài)和內(nèi)在修養(yǎng),很難形諸外在的衡鑒。關(guān)于“幽獨”的理解,某種程度上類似于我們對“有所不為”的理解??鬃诱f:“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泵献诱f:“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庇兴粸椋⒉皇且粺o所為,更不是沉淪墮落,而是為了有所為,先放棄一些東西,然后再去爭取。
通過描寫女子自賞之境,來寄托仕途上的坎坷失意
王國維所舉的三首詞,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皆屬于“閨怨”題材?!伴|怨”不是只有女子來寫,也不是只寫男女間情感,更多時候是文人的借物寄情、以情詠志?!伴|怨”文學(xué)最適合寫“幽獨”之境。
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語境中,文人常常通過描寫女子的自賞之境,來寄托人生的苦悶寂寞,尤其是仕途上的坎坷失意。但是,不會就此沉淪或放棄,而仍然自珍自愛、篤志堅貞。這就是自屈原《離騷》以來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清人朱長孺在《箋注李義山詩集序》中說:“《離騷》托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遂為漢魏六朝樂府之祖。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遙情于婉孌(女子),結(jié)深怨于蹇修(鐘磬聲樂),以序其忠憤無聊、纏綿宕往之致?!?/p>
自我欣賞、自我確信、自我堅持,化負(fù)能量為正能量
唐宋詞中最有名的“慵懶”書寫,是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這首詞寫一個女子早上起來在閨房里照鏡子,前照照,后照照,慵懶之極。俞平伯在《讀詞偶得》中說,“弄妝梳洗遲”的“弄”字很妙,“大有千回百轉(zhuǎn)之意,愈婉愈溫厚矣”。“弄”的本義是雙手玩賞玉器,引申為把玩、欣賞。一個“弄”字,寫出了女子沉溺在慵懶之中自我欣賞而無法自拔的情景。
沉浸在美妙的唐宋詞中時,需要讀懂它們給予我們的另一種啟示:在“幽獨”中的自我欣賞、自我確信、自我堅持,是排遣人生寂寞苦悶的有效方法,是化負(fù)能量為正能量的一種人生境界。
總之,古時女子在閨中照鏡,我們今天也需直面自我,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放慢生活的節(jié)奏,讓生命之船短暫停泊,再開始人生新的征程。
(作者韓立平,選自《解放日報》2019年12月24日,有刪改)
賞析
唐宋詩詞名家所偏愛的“幽獨”看似是消極的,實際上,它是一種負(fù)能量轉(zhuǎn)化為正能量必不可少的人生境界。在“幽獨”中自我欣賞,在“幽獨”中自我確信,在“幽獨”中自我堅持,“有所不為”,有所“閨怨”,才能真正地與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對話,去迎接更高境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