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輝,程秀梅,易明華,陳 佳.
(華東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實驗中心,江蘇揚州 225007)
金南油田位于金湖凹陷中部,石港斷裂帶中段,北臨三河次凹,南連龍崗次凹,是典型的復雜小斷塊油藏,低孔低滲,非均質性強,層間差異大。開發(fā)現(xiàn)狀表明金南油田天然能量不足、儲層動用程度低、開發(fā)效果差。
注CO2作為一種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對于不同類型的油藏具有廣泛的適應性。CO2黏度低、流度高、與儲層配伍性好,不易發(fā)生水敏,并且可使原油體積膨脹、黏度和界面張力下降、萃取原油、容易混相,特別適合低滲透油藏提高采收率[1]。但是儲層非均質性和注氣方式等因素會影響CO2的驅油效果[2]。通過原油相態(tài)實驗可以得到金南儲層油藏的一系列高壓物性參數,以此確定油藏類型、評價注CO2技術的可行性。由于CO2能大量溶解于地層原油,使原油物性參數發(fā)生很大變化,因此通過注CO2膨脹實驗研究原油體系相態(tài)的變化是混相注氣方式選擇、注氣機理研究的重要依據,也為擬定開發(fā)方案打下基礎。
采用揚州華寶石油儀器公司生產的HB300/70無汞高壓PVT分析儀進行高壓物性分析和注CO2膨脹實驗。該儀器最大工作壓力70 MPa,最大工作溫度為160 ℃。
選取金南JK13井地面分離器原油和套管氣,按原始氣油比(12.8 m3/t)在地層溫度(84.8 ℃)、地層壓力(22.50 MPa)下復配地層原油,根據國家標準《油氣藏流體物性分析方法》(GB/T 26981—2011),對配制的地層原油樣品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轉入高壓PVT分析儀中進行實驗研究[3]。
(1)閃蒸分離實驗:在高壓PVT分析儀中,將地層原油樣品從地層條件(84.8 ℃、22.50 MPa)下單次閃蒸到大氣條件,得到諸如體積系數、溶解系數、氣油比、原油收縮率等一系列原油物性參數。閃蒸油和閃蒸氣進行氣相色譜分析,得到油氣組分組成。
(2)恒質膨脹實驗:在地層溫度下對地層原油樣品進行壓力—體積關系測試,得到飽和壓力值、壓力與體積系數、壓縮系數等數據之間的關系曲線。
(3)黏度測試:將地層原油樣品保持單相轉入高溫高壓落球式黏度計中,在地層溫度下測定其在各個壓力點下的黏度。
(4)密度測試:測定單次閃蒸分離出來的脫氣原油密度。換算成地層溫度下各個壓力點下的原油密度。
(1)將地層原油樣品在高于飽和壓力下保持單相轉入實驗儀器中,在地層溫度(84.8 ℃)下穩(wěn)定不少于4 h,進泵升壓至地層壓力22.50 MPa,測定此時原油樣品的體積。隨后退泵降壓至飽和壓力值,穩(wěn)定0.5 h后,再次測定原油樣品體積。
(2)計算使CO2氣體占原油的摩爾百分數為20%左右時所需要的CO2氣量,向地層原油樣品中注入定量CO2氣體。進泵升壓,同時充分攪拌,使CO2全部溶解,形成一個新的原油體系。
(3)對于形成的原油新體系,利用PVT分析儀測定樣品的各種高壓物性參數和關系曲線。
(4)相同的實驗方法,向原油體系共連續(xù)4次注入定量CO2氣體,使CO2摩爾占比大約為20%、40%、60%、80%。測定每個原油體系的高壓物性參數和各種關系曲線。
(5)進行實驗數據的計算處理與結果分析。
閃蒸分離實驗結果表明,在地層條件(84.8 ℃、22.50 MPa)下,金南JK13井地層原油飽和壓力值為2.703 MPa,遠小于地層原始壓力。溶解氣油比為11.53 m3/m3,屬于低氣油比原油。
恒質膨脹實驗結果表明,原油體積系數為1.070 7,飽和壓力下體積系數為1.094 7,表明金南油藏地層原油膨脹能量較小。
地層原油的密度為0.844 3 g/cm3,脫氣原油密度為0.889 0 g/cm3,屬于中質油[4]。地層壓力下的原油黏度為8.40 mPa·s,飽和壓力下的原油黏度為6.60 mPa·s,屬于中黏油[4]。表1為實驗所得的金南JK13井地層原油高壓物性分析結果,圖1為油藏流體壓力與黏度之間的關系曲線。
圖1 油藏流體壓力與黏度關系(84.8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fluid pressure and viscosity(84.8 ℃)
表1 金南JK13井地層原油高壓物性分析數據Table 1 Analysis data of high pressur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rmation crude oil of well JK13 in Jinnan
(1)隨著多次注入CO2氣體,原油飽和壓力逐漸升高,注入CO2越多,飽和壓力越高。從圖2的飽和壓力變化曲線可以看出,隨著注入地層油的CO2的摩爾分數逐漸增加,所對應的飽和壓力值平穩(wěn)上升,在CO2的摩爾占比從62.6%上升到76.2%時,飽和壓力值才出現(xiàn)加速上揚的趨勢,達到近30 MPa。說明金南油田的地層原油對CO2有較強的溶解能力,不需要提高多大的飽和壓力值。實驗結果還說明,在注氣采油時提高壓力,就能提高CO2在地層原油中的溶解度,注氣壓力越高,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越強,從而越有利于提高驅油效率。
圖2 油藏流體飽和壓力與CO2注入量關系(84.8 ℃)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uration pressure of reservoir fluid and CO2 injection(84.8 ℃)
(2)原油體積系數是指地層原油的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體積的比值,圖3是地層原油在35 MPa、84.8 ℃條件下的體積系數與CO2注入量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原油體積系數從1.071 2逐步上升至1.663 6。CO2在原油中的摩爾占比在60%以前變化幅度不算太大,當占比達到76%時,原油體積是標況下脫氣原油體積的1.66倍。
圖3 地層原油體積系數與CO2注入量的關系曲線(84.8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coefficient of formation crude oil and CO2 injection(84.8 ℃)
(3)注CO2能有效提高驅油效率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注入的CO2溶解到原油中后可以使原油的黏度降低,而減黏的效果與驅油效果密切相關[5]。我們將每次溶解了CO2氣體的原油樣品在較高壓力下保持單相轉入高壓落球黏度計中,測定其在飽和壓力和地層壓力條件下的黏度,評價不同注入量的CO2對原油的減黏效果。原油黏度隨CO2注入量的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實驗結果表明:當CO2注入量不斷增加時,地層原油黏度由原來的8.40 mPa·s下降到1.54 mPa·s,降低了81.7%。說明注入CO2對金南儲層原油有很好的減黏效果,有利于提高驅油效率。
圖4 原油黏度與CO2注入量關系曲線(84.8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crude oil viscosity and CO2 injection(84.8 ℃)
(1)金南JK13井地層原油溶解氣油比為11.53 m3/m3,屬于低氣油比原油;體積系數為1.070 7,地層原油膨脹能量較??;地層原油的密度為0.844 3 g/cm3,脫氣原油密度為0.889 0 g/cm3,屬于中質油;原油黏度為8.40 mPa·s,屬于中黏油。金南儲層油藏屬于典型的黑油油藏[6]。
(2)金南JK13井地層原油對CO2有較強的溶解能力。當CO2摩爾占比達到76%時,原油在35 MPa、84.8 ℃下的體積系數為1.663 6,反映了CO2對金南油藏有很強的膨脹能力。CO2對金南地層原油有很好的減黏效果,降黏幅度達到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