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和鄧寶珊并偕一名隨員到達西柏坡,受到中共中央的熱烈歡迎。中共中央為何事先提出讓鄧寶珊與傅作義同行呢?這里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
鄧寶珊在抗戰(zhàn)時期,積極擁護中共的抗日主張。他當時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第21軍軍長,駐守榆林,一直堅持與陜甘寧邊區(qū)友好相處,協(xié)力抗日。1944年12月,毛澤東致信鄧寶珊,對其胸懷大義高度贊賞。傅作義知道鄧寶珊與中共素來關(guān)系密切,又有威望,如出任談判代表,將有利于談判的進行,所以1948年12月由鄧寶珊作為傅作義的談判代表和解放軍代表開始進行談判。經(jīng)過雙方的努力,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協(xié)議。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北平《新民晚報》發(fā)表文章,標題是《北平和談的一把鑰匙——鄧寶珊將軍》,把鄧寶珊以“鑰匙”來形容,充分說明了他在北平和平解放中的關(guān)鍵作用。
(逢周摘自《炎黃春秋》2019年第2期,史進平、康彥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