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波 李慧
“參加我們課程的學生每周要上兩次課,有的人當然會中途退出,但同樣有人堅持了兩年,我問他們?yōu)槭裁磮猿窒聛?,他們的回答是:‘喜歡?!弊窳x四中3D創(chuàng)意設計課程培訓輔導老師席菲菲這樣回憶。高中生學業(yè)本身不輕,而很多科技教育在學校里更多像是“興趣班”一樣的存在,學生選擇了,意味著要學更多的內(nèi)容。這對于負責輔導的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壓力。
當然,從自愿的角度出發(fā),壓力會自然變?yōu)閯恿?,學更多,收獲更多。創(chuàng)新教育旨在從多方面培育學生的能力,遵義市自2016年以來的121項國家獎便是佐證。獎項提升和鼓舞師生的士氣自然不必多提,在某種程度上,它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遵義一中鄧小月通過第十五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從而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北京大學;胡家興同學在創(chuàng)新大賽、機器人、科學影像節(jié)活動中多次獲獎通而過了清華大學自主招生初審。
輝煌的成績自然耀眼,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更應該關注在實踐中的汗水和努力。因為創(chuàng)新教育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所以大到?jīng)Q策的制定,小到執(zhí)行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值得記錄與思考。
開展工作之前,要落實核心力量。從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的角度來看,找準核心骨干教師特別重要。遵義市第一中學引進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有著20多年豐富經(jīng)驗的陳幫強老師作為團隊的核心。在成立了科技活動領導小組后,具有科技特色的輔導教師團隊也就隨之成立。逐漸形成以邱會濤、陳邦強、戚加、馮馳四位老師為核心的科技教育團隊,每位老師分工不同,各司其職,邱會濤老師主要負責科技團隊領導和科學DV板塊工作,陳幫強老師主要負責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板塊,戚加老師主要負責宣傳、外聯(lián)和科技繪畫板塊、馮馳老師主要負責機器人和創(chuàng)客板塊。
一中的團隊陸續(xù)擴大組成了10多位輔導教師的團隊,每位教師開設了相應的選修課,在選修課中,師生實行雙向選擇。在這樣的制度下, 一中目前有很多社團,其中STEM科技社、SAT科技社和環(huán)保社最具特色。社團的主要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優(yōu)秀的研究課題則逐級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
輔導老師在學生學習和實踐中起著主導作用,于是,教師的知識與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高度。輔導教師的培訓成了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遵義市綏陽縣先后聘請省市專家給輔導老師授課培訓,每年開展全縣科技輔導教師不少于2期,每次培訓近300人。此外,綏陽縣還選拔優(yōu)秀骨干教師教師參加到省內(nèi)外各類科技教育培訓活動中。
同樣,遵義一中同樣重視輔導教師的“走出去與請進來”,科技骨干教師多次參加省內(nèi)外培訓班。另一方面,2009年至2018年,一中的科技教師團隊先后到全國、全省、全市開展科技講座100余次。此外,遵義市還專門給一中教師陳幫強成立研究性學習名師工作室,每月1次校外活動,三年時間,工作室培訓了120余名高素質(zhì)的科技輔導教師。
通過各種賽事活動,學生得到了自我展示、嘗試成功、感悟科技的學習交流平臺?;顒邮强苿?chuàng)新技教育必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綏陽縣通過承辦遵義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遵義市首屆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和遵義市“明日之星”科技創(chuàng)新系列活動等賽事,多次聘請省、市科普專家到縣科技活動中進行指導并對作品現(xiàn)場點評。
從2009年至今,遵義市一中學生在省級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獎106項,全國獲獎8項。并接受了包括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單長勇、港臺教師考察團、北京金鵬科技教師考察團、廣東省科普中心考察團等25個團隊和個人的考察交流,在這些活動中,師生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