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雷 余剛
貴州省煤炭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院 貴州六盤水 553000
煤炭分析法在焦化企業(yè)當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與推崇。而如何將其滲透到焦化企業(yè)當中,已然演變成現(xiàn)階段值得深思的課題。鑒于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針對煤巖分析方式來說,其是對“摻混煤”進行科學判斷的最佳手段。這里將某廠進廠煤1工業(yè)當作論述對象,其分析指標如表1所示。依據(jù)表1可以看到,該煤屬于肥煤。然而對鏡質組反射率直方圖進行分析后得知,該煤主要由兩個部分一起組成:一是肥煤;二是焦煤,繼而判斷其屬于混煤。
表1 進廠煤1工業(yè)分析指標
結合相關資料可知,我國不少焦化廠試著使用阿莫索夫法以及夏皮羅法,并在此基礎上借助于以下煤巖參數(shù):一是強度指數(shù)SI;二是組成平衡指數(shù)CBI2個配煤指標。其中SI主要代表配煤中活性組分的強度。而針對CBI來說,其屬于標志惰性成分含量合適與否的指標。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通過該式可知:x3~x21屬于反射率是為0.3%~2.1%的活性成分含量;而針對a3~a21來說,其屬于反射率是0.3%~2.1%的活性成分最佳量惰性成分時的強度指數(shù)。
對上述公式進行分析后可知,單種煤中不同反射率的活性成分含量或者是配合煤中不同反射率的活性成分含量通過xi表示,實際含惰性成分含量通過100-∑xi表示。針對b3~b21來說,其表示反射率是0.3%~2.1%的活性成分以及惰性成分配合的最佳比值。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來講,倘若CBI=1時處于最佳狀態(tài),那么大于1時就代表惰性物過多,反之代表活性物過多。值得注意的是,SI不能太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明確。結合這2個指數(shù)就能夠實現(xiàn)對焦炭強度的準確判斷。對巖相配煤進行剖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單種煤的CBI有以下幾種狀況:一是CBI>1;二是CBI<1;三是CBI=1。盡管是同一牌號的煤,其涵蓋的CBI值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對煉焦用煤進行選擇期間應當一起選擇CBI>1的單種煤以及CBI<1的單種煤,繼而演變成最佳配煤。這是因為最佳配煤存在著較多的優(yōu)點,像配煤黏結得最好、節(jié)省資金等。通常情況下,不管是針對CBI接近1高的配合煤煉得的焦炭氣孔壁來說,還是就接近SI高的配合煤煉得的焦炭氣孔而言,均呈現(xiàn)出比較堅硬的狀態(tài)。當以下條件同時具備之后:一是各煤種配合;二是活性成分最合理;三是惰性成分最佳,那么這個時候所衍生出來的焦炭質量才能呈現(xiàn)出最理想的狀態(tài)。鑒于此,相關人員應當科學檢測煤的顯微組分含量,并在充分結合相關指標的基礎上來做好相應的評價工作,以便可以實現(xiàn)對以下幾個方面的科學判斷:一是單種煤性質;二是配合煤性質;三是焦炭質量。
不管針對哪堆煤來說,均存在著1個反射率中心值,尤其是就那些全部堆放在一起的煤而言,其具備的反射率一定要與這一中心值相鄰。對于這個中心值,可以對該堆煤種最大反射率進行充分考慮之后加以明確。第二,對于所有煤堆來說,其所衍生出來的反射率分布圖要確保處于重疊狀態(tài)。從重疊程度的角度出發(fā)來講,其說白了就是煉焦性質相似的程度,目的是為了充分確保焦炭質量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繼而起到節(jié)約資金的作用。
借助偏反光顯微鏡可以發(fā)現(xiàn),焦炭主要是由以下幾個部分一起構成的:一是氣孔;二是氣孔壁。工作人員把相關光片放入到顯微鏡之下,然后再用白光入射,基于正交偏光狀態(tài)之下將石膏檢板插入其中,最后再依賴于油浸物來對焦炭氣孔壁的組織進行科學檢測。應當對以下幾點做好鑒定工作:一是等色區(qū)尺寸;二是形態(tài);三是突起等特點。借助于數(shù)點法來對各光學組織的體積百分數(shù)進行詳細統(tǒng)計,關于配合煤鏡質組反射率分布及其和焦炭的光學組織產(chǎn)生的關系圖請看圖1所示。
圖1 配合煤鏡質組反射率分布及其與焦炭的光學組織組成的關系
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知,煤變質程度針對焦炭光學組織產(chǎn)生的影響來說是十分鮮明的。從客觀的立場出發(fā)來講,當煤質程度快速增加時,此時就會看到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各向同性結構呈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模樣;二是各向異性結構呈現(xiàn)出日益增加的狀態(tài);三是微晶的大顆粒結構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對變質程度不明顯的煙煤進行分析后可知,其是產(chǎn)生各向同性組織較多的焦炭。當煤變質程度持續(xù)上升時,那么這個時候就會看到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相關各向同性組織呈現(xiàn)出逐漸降低的狀態(tài);二是粒狀鑲嵌組織呈現(xiàn)出不斷增加的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假如煤的鏡質組反射率到達1.6時,那么就會看到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焦炭中的纖維組織最多;二是片狀組織發(fā)生顯著變化等。對氣煤進行分析后可知,其會衍生出與之相匹配的煤炭。而針對肥焦煤而言,其所形成的焦炭各向異性存在著顯著變化,且纖維狀結構以及相關粒狀鑲嵌結構在肥焦煤當中占據(jù)大部分比例。
從混煤的鑒定、煤巖參數(shù)預測焦炭質量、指導煤場管理,合理堆放煤種、測定焦炭的光學組織這幾個方面圍繞著煤巖分析在焦化企業(yè)的應用展開論述,筆者結合自身經(jīng)驗提出合理化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