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濤 冷媛媛 彭止戈 鄭春燕
病人,女,45歲。發(fā)現(xiàn)"子宮包塊5年,明顯增大8個月"多次就診。2019年10月25日入院。超聲檢查示子宮肌壁間及漿膜下多個異常回聲,較大者位于漿膜下,大小約6.6 cm×5.9 cm×5.6 cm,并可見腹盆腔較多包裹性積液。腹部CT增強掃描示:子宮體積明顯增大,密度不均勻,其內見多個大小不等結節(jié)及腫塊影,呈明顯均勻強化,較大者位于盆腔右份區(qū)域,最大徑約6.4 cm;右心緣旁、腹盆腔見多發(fā)囊性液性密度影,以胃結腸間隙及腸間隙區(qū)為主,邊界清楚,密度均勻,無強化(圖1~3);間隔3個月復查CT腹盆腔內囊性病變無變化。術中所見:大網(wǎng)膜胃結腸間隙、胃小彎側、結腸、小腸及小腸系膜、結腸旁、右側腹膜后多個囊腫樣腫物,部分呈乳黃色,其中以大網(wǎng)膜胃結腸間隙、胃小彎側、右側腹膜后腫物最大,最大者大小約15 cm×10 cm,最小者大小約0.5 cm×0.5 cm;小腸距十二指腸懸韌帶50 cm及100 cm可見乳黃色囊狀腫物,大小分別約6 cm×6 cm、5 cm×4 cm。術后病理檢查:(腹腔內腫物)多發(fā)性腹膜包涵囊腫,部分區(qū)出血伴膽固醇沉積及異物肉芽腫。
討論腹膜包涵囊腫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良性病變[1-4],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絕大多數(shù)見于育齡期女性。該病好發(fā)于結腸系膜、小腸系膜及后腹膜,類似的病變也可出現(xiàn)在胸腔內。
腹膜包涵囊腫病因不明確,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與腹盆腔感染后或腹部術后直接相關,腹膜損傷及發(fā)育性異常也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炎性滲出液、卵泡液的聚集、包裹,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即使較大者,因其主要沿間隙生長,鄰近臟器壓迫癥狀亦不明顯。該病人無手術病史及腹部感染性病變病史,但由于具有長期子宮肌瘤病史,可能為其誘因所在。本例腹膜包涵囊腫主要影像學表現(xiàn)為:腹腔內沿系膜、網(wǎng)膜等間隙多發(fā)的囊狀液性密度影,均為水樣密度,且密度均勻,囊壁菲薄無強化,無分隔及壁結節(jié),部分張力稍高,鄰近臟器無明顯受壓移位,腸壁無增厚、腸管無擴張積氣。據(jù)文獻報道腹膜包涵囊腫多較局限,常累及腹腔某一間隙或一臟器周圍。本病例病灶范圍廣泛實屬罕見。
腹腔內囊樣單純性液體的集聚是腹膜包涵囊腫的典型影像學表現(xiàn),部分病灶可見分隔,但決不會出現(xiàn)厚壁及壁結節(jié),臨床上需與腹腔積液及囊性腫瘤相鑒別[5-6];腹腔積液絕大多數(shù)可隨體位改變而變化,當積液較多時腸管可漂浮其中;腹腔囊性腫瘤多可見分隔,囊壁及分隔可見強化,或可見壁結節(jié)。
腹膜包涵囊腫藥物治療療效不顯著,病變范圍較廣者手術切除為首選,但對于較小的腹膜包涵囊腫,由于無明顯臨床癥狀,術前能夠作出明確的診斷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創(chuàng)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