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其超
每個城市總有一些獨特的物華景觀,總有一些具有城市象征意義的地方。煙臺市的煙臺山,就是這樣一個樹木郁郁蔥蔥,格調(diào)分外浪漫,頗具人文氣息和山海情懷的所在。
煙臺山,原稱北山,與芝罘島對峙,是船只進出海港的天然標志。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廷在膠東沿海,設置靖海衛(wèi)的同時,在北山上建狼煙墩臺,遂稱北山為煙臺山。
鑲嵌在濱海胸襟上的這顆綠色翡翠,是城市的發(fā)祥地,清幽儒雅,靜中有動,海潮轟鳴,萬噸巨輪氣派……
鬼斧神工萬象石
熹微晨光里,在袒露的大海上,煙臺山彈奏著霞彩的絲弦——登山望遠,聽山水琴音,覽四時佳景,鬼斧神工的萬象石,讓人大開眼界。
登級而上,走到一臨崖水路旁,三座灰褐色石像是結義石:劉備儀表堂堂,仁厚端莊;關羽正襟危坐,一身忠義;張飛仰望藍天,豪情滿懷……三座忠義石旁建“忠烈祠”,尊關羽、岳飛于其上,盟誓忠心報國之志。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成群結隊的燕子,年年聚會在碩大巨石之上。這獨有的景觀,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吟詩作畫,并刻“燕臺”二字于其上,“燕臺石”由此得名。盡管當年外國列強在煙臺山安營扎寨,修建洋房,破壞生態(tài),可南來的燕子仍對此石一往情深,年年齊聚山頭,鳴啼盤旋。正是“一石巋然”的“燕臺”精神,讓煙臺山在抵御外辱的斗爭中屢建奇功,“保有萬年”……
穿過190多米的冬青長廊,來到山北的觀海坪。煙臺的山脈處在九龍環(huán)繞之中,因為母親山有“龍神護佑”芝罘灣畔很少天災人禍,生活安頓、庶民富足。當?shù)匕傩諡楦卸魃缴瘢慨斵r(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這天,登山祭拜,并在“神靈居住的地方”,建“龍王廟”,表達感恩戴德的祈愿。
繞過合一、璧石、醉仙石,走到“母子龜”前,翹首母龜,背負子龜,匍匐于海岸半腰。傳說,母龜原本是海龍王的千女兒,因她私訂終身并生下兒女,龍王發(fā)怒,將其丈夫貶于深淵,母子逐出龍宮。背著兒子的母親被押解到斷崖之上。因她希望有朝一日回龍宮與丈夫團聚,天天翹首崖上,一月月,一年年,風吹日曬,身體變成巖石,毅然矢志不渝。“母子龜”寄托著人們企盼骨肉團圓的殷殷之情。
后海,一葉扁舟,擱淺于危崖之上,凌空無托,屹立千年。可是,2003年2月22日,一聲巨響,被稱為“造化奇觀”的百噸“石船”,在霏霏細雨中墜入海底。痛惜與期許,如海潮在心中翻騰,煙臺山的“鐵達尼克”號何時浮出水面?翹首期待中,巨輪汽笛長鳴,令人怦然心動:石船的魂靈莫不已經(jīng)幻化成巨大的“艨艟”,以她“萬里乘長風”的情懷,早日將“壯志雄添海浪中”……
歐陸風情建筑群
領事署路繞煙臺山東西兩側(cè)攀援而上,在燈塔處匯聚。沿路登山,一座樓又一座樓,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好似洶涌的波濤,一浪跟著一浪。整座山又像一艘巨輪,幾十座骨胳健壯、造型奇特的歐陸建筑,構成航空母艦上的堡壘。1861年煙臺開埠,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17處領事館、代理領事館和德國盎斯洋行、美國美孚洋行、俄國克利頓飯店、日本巖城商會、希臘永興洋行、英國匯豐銀行等外國機構在煙臺山上的近代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磚木結構、清水墻面、尖頂閣樓、護欄外廊……亞洲最大的近代領事館建筑群,英國古典式、中西合璧式、早期公寓式建筑,匯集了不同國家的不同歷史文化特色,堪稱近代建筑的寶庫,記錄了山東第一個開埠通商口岸的特殊歷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縮影。洋氣的樓宇掩映在綠樹花叢之中,讓人仿佛進入時光隧道,觸摸到煙臺藍色經(jīng)濟的雛形。
煙臺山下,1865年外國商貿(mào)總會開設的芝罘俱樂部,是外國商貿(mào)社團、海運組織的活動場所,被公認為朝紫晚紅的鐘靈毓秀之地,與藍天碧海交相輝映:《馬關條約》在這里換約;強行登陸的美軍在這里被煙臺軍政百姓趕下海去;“楊祿奎事件”在這里得到公正判決……在改建為膠東革命紀念館的芝罘俱樂部,人們感受到膠東大地的百年激蕩。
英國領事館,幾乎將煙臺山山麓的2/3劃為已有,觀海平臺,歐式花園,英倫情調(diào)一覽無余。在煙臺山馬禮遜路上設立的美國領事館,四坡頂帶閣樓,乳白窗戶,紅瓦短檐,中間嵌人彩色玻璃,“應是仙姑巧妝扮,青絲頭上鑲翠鈿”,具有典型的歐洲古典主義遺風。
領事署路北端,古樹掩映著建于1890年的丹麥領事館,既能觀海聽濤,又可賞花漫步。庭院里,美人魚雕塑把客人迎向兩層石結構樓房,屋內(nèi)陳設的桌椅、沙發(fā)、餐廳擺設等物品都是丹麥駐華使節(jié)親自回國征集的文物。丹麥信使的臘像生動瀟灑,陽光帥氣的男士,月光般清朗的女士,拉著小提琴,從海的深處緩緩走來,那份詩意神韻,那份童話浪漫,是丹麥人當年在煙臺生活的再現(xiàn)……
留住了時間,留住了歷史的外國近代建筑群,風情萬種,是研究中西文化的實物資料,是煙臺開埠的佐證,是煙臺歷史文化名城的坐標。
驚濤裂岸防波堤
煙臺山前的無垠大海,驚濤駭浪幻化無窮。俯瞰隔岸500米遠的浪壩——東西防波堤像兩條巨擘分列港口左右,宛若一條巨龍,橫立海中,將沸騰的港灣與市區(qū)緊緊相連,為萬噸巨輪保駕護航。一年盛夏,我?guī)е幻⒆釉跓熍_山后海游泳,水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海水將我的心神浸透得一片幽藍??磽趵藟谓阱氤?,稍有水性的我,便帶10歲的孩子,向?qū)γ胬藟斡稳?。游了一陣才知道浪壩并不像岸上看到的那樣近,碼頭水深幾十米,游到中途,進退兩難。那時,還有張滿風帆的篷船,呼嘯著從身邊飛馳而過,若被刮到,那結果不堪設想。為了安全,我不敢再往回游,拼命喊來一只舢舨,把我們送上彼岸。大海總是以外露的一切使你心動,以隱蔽的一切誘你就范。我知道,冒險的原因是經(jīng)不住煙臺山的誘惑,是擋浪壩的神奇吸引我去親近它的秘密!
煙臺山海市令人魂牽夢繞,有詩為證:“望里蒼茫曙色鮮,樓臺忽現(xiàn)水中天。瞥到我沉疑是夢,看來縹緲競?cè)缦伞o端潮涌翻鯨浪,霧散煙消見畫船”……
煙臺山大潮久負盛名。浪擊堤岸,訇然爆發(fā),碩大的水簾橫空出世,拋向九天,又飛流直下,跌宕之猛、咆哮之狂、奔瀉之雄,把整個??照谘冢颜麄€山崖震顫。浪潮的瀑布,“怒起喧如鼓,拋空散作煙”,大自然的能量,翻騰著不可抑制的強悍生命力。大潮凌空,宛如軍陣演兵,壯士吶喊!冬季,海浪打向欄桿,凍成冰掛,一排排,晶瑩剔透,比東北的樹掛還要壯觀。環(huán)繞煙臺山的無垠大海,時而暴跳如雷,時而心平氣和,游人內(nèi)心隨著波濤起伏,一會兒幽深,一會兒浩瀚。
屹立在偉大祖國黃海之濱的煙臺山,既有山的凝重,海的氣節(jié);又有岸的圣潔,水的靈動。山與海的交響,文明與生命的撞擊,因煙臺人的傳承與履新而永恒,因煙臺歷史的光榮與豪邁而不朽。永遠的煙臺山,就像萬眾仰視的燈塔,永遠亮在煙臺人的心里,永遠是改革開放巨輪前進的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