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使命。高校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對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指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團建設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將紅色基因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一起的平臺。在高校社團建設中融入紅色基因,學生通過參與學校社團活動,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提高學生的民族凝聚力。
【關鍵詞】高校社團建設紅色基因? 有效融合作用
高校社團活動是在校園文化活動里面學生參與度最高的社會實踐形式。社團在不斷探究學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實現(xiàn)了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融合。紅色文化是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它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和不屈史,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文化。而紅色文化是基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上孕育而成的,是黨和人民在革命過程中用生命譜寫的贊歌。紅色基因更是紅色文化中的精髓,是骨子里面流淌的理想信仰。作為時代的精神旗幟,紅色文化帶領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前進,堅持不懈的奮斗,體現(xiàn)了中華兒女們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一、高校社團建設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的意義
高校社團在當今“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形成合力,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的重要實踐平臺之一,有助于打通學生組織的神經(jīng)末梢,已然成為學生的勵志之巢和成長熔爐。從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至今已經(jīng)40多年,中國發(fā)生過了天翻地覆的變化?,F(xiàn)今,“00后”大軍已然成為大學的主力軍,他們享受著時代發(fā)展的成果,總體上保持著積極向上的良好樂觀心態(tài)。特別是在新冠狀病毒疫情的期間,當代大學生整體表現(xiàn)出對國家制度的高度認同,以及很高的愛國熱情和奉獻意識。但是也有一些大學生在網(wǎng)絡信息的年代,面對各類媒體的各種聲音,加上自身的就業(yè)、學業(yè)、工作壓力,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和焦慮感,感受不到社會的正能量,負面情緒過重,感受到的都是社會調(diào)整中的痛感。因此,高校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從政治高度上加強當代大學生政治定力,提高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關于紅色基因內(nèi)涵的論述,概括起來就是忠貞不渝的理想信仰,對黨忠誠的可靠品質(zhì),矢志不移的奮斗精神,赤子之心的人民情懷。當代,高校社團建設中融入紅色基因是時代的現(xiàn)實需要。通過在社團建設中融入紅色基因、融入紅色文化的精髓,讓大學生學習中國紅色文化,大學生可以逐步形成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程度,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讓紅色基因在當代大學生的血液中繼續(xù)流淌。
二、高校社團建設是紅色基因?qū)嵺`養(yǎng)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社團制度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紅色基因的培植。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信仰,對黨忠誠的可靠品質(zhì),為人民服務的初衷,矢志不移的奮斗精神等融入到高校社團建設的文化氛圍中,有助于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社團建設中社團之歌、社團口號到制定的章程、守則、制度,應嵌入具有紅色基因的思想政治理論元素,口號不僅深植人心,更深深感召學生外踐于行,為進一步拓展社團的政治理論學習陣地。
高校社團內(nèi)容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紅色基因的旗幟引領。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域優(yōu)勢,社團大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通過開展了“紅色誦讀”、“紅色故事會”、“青春足跡”等主題鮮明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學校也可以成立專門的社團,負責大學生中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便于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學習和活動中。定期組織旅游活動,在假期前往紅色故居瞻仰前輩、學習歷史,社團活動經(jīng)費最好由學校負責承擔,這樣有助于加強同學們的參與度。此外,學??梢栽谝恍┨厥夤?jié)日組織大型文藝活動,通過話劇、歌舞等形式宣傳和普及紅色文化,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通過參與活動的內(nèi)化過程,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性。
高校社團活動形式過程中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社團活動作為凝聚學生的有力陣地,活動的開展與學生工作緊密關聯(lián)。開展的社團夏令營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學習和社團建設有機結(jié)合,深化了學生社團建設的理念,也內(nèi)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意義。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教學內(nèi)容中有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在該門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教學設計的時候完全可以學生社團活動有效融合。以社團基礎工作為依托,強化“社團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聯(lián)動”機制。為加大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融合力度,解決以往的分離問題。
三、傳承紅色基因,創(chuàng)新高校社團工作途徑
高校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融合是高校近年來持續(xù)開展的一項主題活動。在打造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深度融合的項目時,時刻注重發(fā)揮系列活動的規(guī)模效應和連貫效應。應堅持特色化、多元化、常態(tài)化,充分體現(xiàn)出紅色基因與高校社團建設的持續(xù)性和常態(tài)化,是將活動推向縱深化的有效途徑。另外,加強社員在社團活動中的交流平臺建設。發(fā)揮高校社團建設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的作用,還要依靠高校黨委團委組織的主導力量,突出精神文化價值引導是靈魂。積極開展紅色主題活動,傳導“正能量”,激發(fā)他們的使命感、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成利平.牛冬梅.習近平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論述研究[J].《黨史博采》.2020第02期
[2]楊飏.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融合發(fā)展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48).
課題項目:2019年重慶商務職業(yè)學院校級課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紅色基因傳承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2019XJKTYB40)研究成果。
2017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紅巖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2017-GX-46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簫( 1984.12—) ,女,1984年12月,陜西咸陽人,漢族,副教授,重慶商務職業(yè)學院思政教學部,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