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菲
一根紅繩三纏兩繞,一種祝福編織而成。這就是蘊含著濃濃情意的中國結(jié)。
我最先接觸到中國結(jié)是在學(xué)校的勞技課上,老師教我們?nèi)绾斡闷浇Y(jié)做一只輕巧靈活的蜻蜓。那只蜻蜓,讓我深深地愛上了中國結(jié)!
一條長約一米的火紅色中國結(jié)繩,兩顆綠色亞克力珠子,就構(gòu)成了蜻蜓的全部。一條結(jié)繩,兩顆珠子,僅此而已!
“將繩子對折,在繩子的左右兩邊各穿一顆亞克力珠子,當(dāng)作蜻蜓的眼睛。在離繩子中間點10厘米處,將繩子折回來,這算作是蜻蜓的身體……”聽著微課里的介紹,我不覺心癢癢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亞克力珠子給固定住了,可是結(jié)繩卻不聽使喚,老是散架。到了大頭針顯身手的時候了,只要大頭針一出馬,結(jié)繩就只能乖乖就范了。
“右壓軸、左壓線、挑軸過、穿右洞、結(jié)拉緊。”跟著老師的小口訣,我居然也學(xué)會打一個簡單的平結(jié)了。就這樣一個正向,一個反向,再一個正向,一個反向,交替而行,蜻蜓的上半身也初現(xiàn)身姿了。
可是,這兩對小翅膀是怎么誕生的呢?我試著拉出“耳翼”,弄成一個圓圓的圈,等長度適當(dāng)?shù)臅r候,再拉緊繩結(jié),我試驗了多次,才讓兩邊的翅膀均勻平衡。我想象著:“晚霞中的紅蜻蜓啊,你在哪里啊,童年時代遇到你啊,那是哪一天……”
我想象著、思索著、吟唱著,繼續(xù)編織平結(jié),剪掉多余線頭,用熱熔膠熨燙,美美的紅蜻蜓就新鮮出爐了!至今,我都保存著這份珍貴的作品,它始終在我的書桌前閃耀著朦朧的光點……(指導(dǎo)教師? 江軍波)
【評點】
小作者擅長進行細節(jié)描寫,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制作蜻蜓形狀的中國結(jié)。在行文過程中,小作者按照制作的順序進行描寫,使得文章自然流暢,可讀性強。制作過程在小作者的筆下顯得細致而具體,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形成印象較為深刻的畫面感,閱讀體驗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