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寧
愛的孤獨,首先要向你道歉,因為在很久之前,我曾誤解了你。
與你第一次的短暫邂逅,是在小學一年級的那次課間。我與同學們討論新出的動畫片,說到興頭上,卻為誰是最漂亮的卡通人物而爭論起來,只有我一人看法不同。最終,同學們撇下我,興高采烈地到旁邊討論。那時,你悄然觸碰我的肩頭,我回頭見到你,剛才的面紅耳赤被莫名的慌張取代——我以為你叫孤立。
之后漫長的時光中,我都不敢提出異議,惶恐與你見面。白駒過隙,轉眼我進入了人生中一個嶄新的轉折時期——青春期。初中生活波瀾不驚,我亦慶幸未與你相見。但細細回想,這卻恰好為你之后的隆重登場譜寫了序曲。
高中,初次離家的手忙腳亂,陡然加重的學業(yè),完全陌生的同學,緊張壓抑的氛圍……一股腦兒向我涌來!雖然我依舊不待見你,但從這時起,你就一直待在我身邊,三步的距離,不曾離去。
十六七歲的女生喜歡成群結隊,我也不例外。與人同行讓我有“歸屬感”,讓我自以為把你甩掉了。為了能與舍友同行,我不得不改變生活習慣,等別人,也讓別人等我。然而,忙碌到要把分分鐘掰開來用的高中生活,擔負不起昂貴的等待時間,無奈之下,我只好選擇與你同行。
你默默地跟在離我三步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指引著我尋找你從前的那些伴侶:“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王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辛棄疾;尋找世界之魂的小王子;與鯊魚持續(xù)搏斗的圣地亞哥……你該明白:當我發(fā)現這顛覆性的真相時,那驚詫卻又將信將疑的百味雜陳——這個讓人們清醒,給人們力量與智慧的孤獨,真的是我所認識的孤獨嗎?
我捫心自問,不知答案。
那時起,我決定與你和諧相處,嘗試去了解你,發(fā)現你身上未知的閃光點。我想起了被擱置已久的“夜跑”計劃——由于找不到跑步伙伴而放棄。我要重新開始!那天夜跑,是我與你第一次正式約會。夜風如拂,吹散了白日的煩躁;夜色如墨,點綴著零星的燈火;寂靜的操場,回蕩著我規(guī)律的踏步聲。你仿佛將我放進了一個神奇的真空玻璃罩里,隔絕了外界的紛擾與嘈雜。我聽見一個明朗而清晰的聲音,一直伴著我前行——是心靈之聲啊!
親愛的孤獨,你讓我如此著迷,讓我忍不住想要靠近你,時刻只與你為伴。我只想一個人上下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解決難題。但是,你竟拒絕了我,只是嚴守三步的距離,不遠不近,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通過你另一位伴侶村上春樹之口,向我解釋了原因:“人人都是孤獨的,但不能因為孤獨而切斷與眾人的聯系,徹底地把自己孤立起來,而是應該深深挖洞,只要一個勁兒往下深挖,就會在某處同別人連在一起。”
原來,一直以來我把你誤認為了孤立!原來,你把我身邊的位置留給了與我洞穴相通之人!原來,你是想讓我在提升自我的同時,又能與志同道合之人建立聯系,共同直面挑戰(zhàn)與未來。原來,“三步距離”的智慧就是: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
與你同行,我看到了更多的挖洞者:提早來到自修教室埋頭苦讀的勤奮者,課余默默地在操場上訓練的體育健將,寒冬臘月里在畫板前一坐一整天的夢想畫手……在不為人知的時光里,這些孤獨者默默地挖掘著自己的洞,為了盡早尋覓到伯牙子期似的知音,為了打通洞穴同別人連在一起。
感謝你,孤獨,給我一種沉著的理性,讓我能冷靜敘述與別人相左的意見,而非人云亦云,忍受不了異類的標簽。
感謝你,孤獨,給了我一顆平靜的內心,讓我能在眾人喧鬧時依舊專注自我,而非心浮氣躁,抵制不了玩樂的誘惑。
感謝你,孤獨,給了我一份無畏的底氣,讓我能直面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難,而非縮頭屈服,未曾交戰(zhàn)便甘拜下風。
感謝你,孤獨,你站在三步之外,告訴我個體的獨特性與個體之間的相關性,個體就像鋼琴上那些黑白鍵,互不相同,無法替代,卻在關鍵時刻聯系在一起,共同演繹出優(yōu)美的協奏曲。
親愛的孤獨,感謝你盛裝蒞臨我的青春,愿今后仍能與你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