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宇 蔣翰文
摘 ? 要:首先,文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手機的時長和課堂測試的成績,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兩者的關系,以判斷課堂上使用手機的行為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其次,對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進行調查;最后,得出結論,并就如何引導和改善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行為給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方差分析;融入課堂;學習效果
在現(xiàn)代社會,豐富的手機功能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給學習帶來了改革?,F(xiàn)代手機既具備娛樂功能,又具備學習功能,使得課堂上手機的使用界限比較模糊,因此,課堂上具體使用哪種手機功能主要靠學生自己把握,非??简瀸W生的自覺性。作為“掌媒”,手機內容豐富,學生可以用來搜集信息、及時獲得課堂內外的知識,還可幫助教師完成課堂計劃,例如,老師利用手機隨堂測試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知識的吸收程度。此外,還可以利用手機的拍攝功能,隨時拍攝有意義、有價值的課件或者板書,方便日后查閱或者做筆記。固然,手機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掌握有一定的幫助,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些大學生沒能形成合理的人生規(guī)劃,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在面對知識內容復雜的課程時,自控能力差,難免會迷失方向。因此,大學生更需要通過內外結合的約束,將重心放在課堂內容中,把手機當作輔助知識理解的工具。
1 ? ?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長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便捷,逐步成為工作、學習、娛樂、生活等的標配,而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隨時隨地使用手機成為一種習慣,并將這種習慣帶入課堂,上課使用手機成為一種常態(tài)。本實驗團隊隨機挑選了50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其在不同類型的課程上使用手機時長和課堂效果進行了統(tǒng)計。由于課堂效果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所以用每節(jié)課的課堂測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參照,最終得出的結論如表1—3所示。
在本專業(y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與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的P值為0.029,小于0.05,因此,本專業(y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對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有顯著影響。
求得本專業(yè)選修課的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與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的P值為0.075,大于0.050,因此,本專業(yè)選修課上使用手機的時間對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無顯著影響。
求得在校選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與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的P值為0.001,小于0.050,因此,在校選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對課堂測試的分數(shù)有顯著影響。
2 ? ?學生使用手機的深層次原因
通過問卷調查能大概了解到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有72%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來娛樂和學習,有18%的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僅是為了娛樂,而僅有10%的學生純粹是為了學習而使用手機。在這10%的學生中,成績普遍優(yōu)秀;僅將手機用于娛樂的學生成績則參差不齊,有的很差,而有的也能達到優(yōu)秀,將兩者“兼顧”的學生的成績則相對分散。
本實驗團隊還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調查,了解到學生使用手機的深層次原因:60%的學生認為課程枯燥和學習上的需要是上課使用手機的主要原因,24%的學生認為僅是因為課程枯燥而使用手機,16%的學生則將手機定義為課堂學習的助手,這16%的學生平均成績也高于將枯燥歸結為使用手機誘因學生的成績。
總的來說,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都是為了娛樂和學習,但兩者的結合也導致了其成績相較于將手機用于學習的學生的成績差一些,這也是學生使用手機的深層次原因。
3 ? ?對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行為加以規(guī)范的措施
要想規(guī)范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行為,關鍵是要提高學校的整體德育水平。正所謂“教育宜疏不宜堵”。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文明的心態(tài)使用手機。學校為了保證教學秩序以及教學成果,應盡可能地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而影響教學質量。此外,學生的自我監(jiān)管也十分重要,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對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不可能做到嚴格禁止[1],應該采用“控、疏”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不定期測試學生是否違規(guī)使用手機。另外,可以允許學生在規(guī)定的情形、課堂時間使用手機,以提升學生自我監(jiān)控水平為首要目的。
從物質價值和個人隱私的角度看,手機是貴重物品,若保管不當造成丟失,會給老師和學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尤為重要[2]。此外,學校也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改善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行為。教師應該不斷開展教學改革,改變一直以來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要多體現(xiàn)互動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專業(yè)必修課的授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小故事、小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
4 ? ?結語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行為的調查和研究,得出課堂使用手機會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在了解到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深層次原因后,提出了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程虹娟.大學生手機“入侵”課堂的現(xiàn)狀及心理探析[J].時代教育,2016(21):122-123.
[2]朱光明,魏芳芳.大學生智能手機課堂體驗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135-139.
[3]邱述兵,汪張林.大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手機行為約束與規(guī)范使用[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9):97-98.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18C314)
作者簡介:徐昕宇(1999— ),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業(y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