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杰
(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廣州511340)
廣州市花都區(qū)地質多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的整體性差,多溶洞或含泥、含沙溶腔,裂隙發(fā)育,夾層較多,在上部進行建筑物施工極易造成塌方,且工后可能存在不均勻沉降的風險。在建筑工程施工時,遇到串珠類型的溶洞,如不對溶洞進行預處理會對工程產生較大危害[1~10]。本文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對串珠溶洞預處理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以期為類似工程的預處理與施工提供參考。
某熱電聯(lián)產項目位于廣州市花都區(qū)炭步鎮(zhèn),在已關停的某發(fā)電廠內擬建規(guī)模為2×400 MW的燃氣發(fā)電機組。場地圍墻內占地呈倒梯型分布,北側邊界寬度約600 m,南側邊界寬度約300 m,南北方向寬度約300 m。原發(fā)電廠內各上部建(構)筑物已拆除,擬建建(構)筑物主要有汽機房、燃氣輪機、余熱鍋爐、煙囪、集控樓、化水車間及其它附屬建(構)筑物等。上部結構設置為煙囪、精密儀器廠房,對后沉降及承載力要求較嚴格,工程樁主要采用沖孔灌注樁。
根據(jù)本項目初勘及詳勘資料揭示,本次及前期勘測共272 個鉆孔,其中揭露有灰?guī)r的鉆孔256 個,在256 個鉆孔中有26 個鉆孔揭露土洞,有196 個鉆孔揭露溶洞,進入可溶性巖石的總進尺為3 109.6 m,溶洞的垂向總高度為1 264.0 m,溶洞多呈串珠狀分布,鉆孔見洞率為81.6%,線溶率為40.5%。 廠址為第四系土層坡殘積層覆蓋,未見巖溶漏斗、落水洞等地表巖溶形態(tài),未發(fā)現(xiàn)場地存在淺埋的暗河、廳堂或大型廊道式溶洞,但溶蝕基巖面起伏較大,地下巖溶以較大規(guī)模土洞、溶洞為主,綜合判斷,場地巖溶發(fā)育程度為極強烈發(fā)育。根據(jù)《巖溶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guī)范(廣東省標準):DBJ/T 15-136-2018》附錄C,累計指標分為75 分,為易塌陷區(qū),綜合評價場地的巖溶發(fā)育不穩(wěn)定。
初勘機詳勘256 個揭露灰?guī)r的鉆孔中有196 個鉆孔揭露溶洞,場地揭露的820 個溶洞,有370 個溶洞未充填,未充填溶洞總高度為451.5 m,259 個溶洞半充填,半充填溶洞總高度為462.6 m,191 個溶洞全充填,全充填溶洞總高度為349.9 m,大部分溶洞中為半充填及未充填,部分為全充填,充填物為軟塑~可塑狀粘性土,混灰?guī)r碎塊,塊徑一般2~8 cm。沉溶洞規(guī)模一般小~較大,個別地段較大,洞高0.20~7.00 m,平均1.86 m。溶洞多程串珠狀分布。場地典型串珠溶洞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串珠溶洞典型情況Fig.1 Typical of Beaded Karst Cave
本工程場地大,施工范圍廣,且本工程場地內地質為強巖溶發(fā)育場地,溶洞、溶溝、溶槽、串珠溶洞數(shù)量多、容積大,而且還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可能,為了保證建設場地的安全,必須對影響樁基礎施工安全的所有土(溶洞)進行溶洞預處理,確保工程施工安全,確保工程施工能保質保量按期順利完工[1]。
本項目溶洞充填情況較好,超過95%的溶洞處于半充填及全充填狀態(tài),袖閥管注漿壓力較大,水泥漿+水玻璃雙液漿可與溶洞內充填物充分混合,形成較均勻穩(wěn)定的注漿體,能較好地對溶洞進行加固填充。根據(jù)雙液注漿此特點,在大范圍的溶洞區(qū)域可分區(qū),按由中間往四周注漿的順序進行溶洞處理,達到漿液不外流過大又能滿足注漿效果的要求[1~3]。
袖閥管注水泥漿需要的直徑較小,孔口直徑可控制在130 mm,終孔直徑在75 mm 左右,便于施工且符合本工程串珠溶洞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超前鉆的溶洞情況,在溶洞處設置注漿孔。且可以利用樁基礎超前鉆鉆孔(直徑110~90 mm)來布置袖閥管,節(jié)省成本。雙液注漿充填土(溶)洞,可控制水泥漿的凝固時間,達到注漿量可控,質量可靠[1~3]。
注漿材料的凝結時間會影響漿液的擴散半徑,凝結時間越長,漿液擴散半徑越遠,因此注漿材料的凝結時間是注漿工程的重要參數(shù)指標。
漿液的凝結時間與地下水含量有關,若地下水豐富,注漿材料會一定程度上被稀釋,凝結時間也相應加長。
本項目按注漿擴散半徑為1.5~2.0 m 設計,設計計算確定漿液凝結時間為3 min。試驗研究了水泥漿水灰比為1∶1,水玻璃濃度為40 Be',分別和水1∶1、1∶5、1∶10 稀釋與水泥漿1∶1 組成雙液,各配比下的雙液注漿材料凝結時間如圖2所示。
圖2 水玻璃濃度對凝結時間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Silicate on Setting Time
試驗證明,隨著水玻璃稀釋濃度越小,漿液的凝結時間也更長,在水玻璃濃度40 Be'按1∶10與水稀釋后,初凝時間約為3 min,與設計的初凝時間相同[2]。
根據(jù)項目試驗情況,選用42.5R 復合硅酸鹽水泥漿+水玻璃(波美度Be=40,水玻璃∶水按1∶10 進行稀釋)組成的雙液漿,水泥漿的水灰比為1.0,注漿壓力按2.0~3.0 MPa 等參數(shù)進行溶洞注漿,雙液在袖閥管注漿口匯合后灌注至底部,直至地面注漿孔翻漿為止,現(xiàn)場實景如圖3所示。
⑴注漿孔布置:對于樁間距不大于4 m 的的群樁基礎,可利用原有超前鉆鉆孔,埋入袖閥管進行注漿。另外除原有超前鉆鉆孔外,應在溶洞外圍約1.5~2.0 m處布置注漿孔。如群樁基礎樁間距過大,可在樁之間根據(jù)溶洞的大小及充填情況增加注漿孔。對于非群樁基礎,應在樁中心兩側約1.0~1.5 m 距離各布置1個注漿孔。排氣孔應根據(jù)溶洞的分布情況布置于溶洞中部位置,如圖4所示。
圖3 雙液注漿口Fig.3 Double Liquid Grouting Port
圖4 鉆孔(注漿孔)布設示意圖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Drill Hole(Grouting Hole)Layout
⑵注漿順序:遵循由中間向外圍擴散的原則,實際操作中分塊分區(qū)進行注漿,確保揭露的溶洞注漿填滿,現(xiàn)場實際注漿情況,如圖5所示。
圖5 現(xiàn)場實際注漿情況Fig.5 Actual Grouting on Site
本項目采用雙液注漿后,抽芯檢測結果顯示溶洞充填率達到90%,后續(xù)工程樁沖孔施工中未發(fā)生溶洞塌方、樁身混凝土充盈系數(shù)過大情況,溶洞預處理達到預期效果,溶洞處理后抽芯現(xiàn)場照片,如圖6所示。
⑴雙液注漿利用原來超前鉆孔為注漿孔,體現(xiàn)了較高的實用性和經濟性。
圖6 溶洞處理后期抽芯現(xiàn)場Fig.6 The Core-pulling Site in the Later Stage of Karst Cave Treatment
⑵串珠溶洞預處理后,確保了工程樁施工安全和施工工期。
⑶雙液注漿順序由中間往四周擴散,確保了注漿量及工程質量,使溶洞填充率達到設計要求。
⑷加入一定濃度的水玻璃使得漿液的凝固時間縮短,加快漿液凝結,適用于漏斗式溶洞和串珠溶洞注漿[2]。
⑸對于類似工程的串珠溶洞,可以采用雙液注漿,以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工程造價,縮短工期、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