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這個學期快要結(jié)束了。這半年我們接受了太多的挑戰(zhàn),也擁有了太多的感動,因此,我們成長了許多。
琪姐姐瀏覽了同學們的投稿作文,很多同學在網(wǎng)課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自控力、自學能力;有的同學在這個學期中,深切體會到居家勞動的樂趣,成為了一個個小廚師;還有的同學,因為父母是醫(yī)務工作者,他們比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同學們在不同省市地區(qū),疫情程度不同,感受也不相同。但在這半年中,我們都通過電視、網(wǎng)絡(luò)等媒體,看到了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以絕世僅有的中國速度建立了起來;看到了在這場戰(zhàn)役中,無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做堅定的“逆行者”,他們用大愛譜寫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神圣詩篇;感受到了我們中國人民團結(jié)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疫情,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節(jié)生動的德育課,我們多少次,望著醫(yī)務人員穿著防護服工作的背影默默流淚;望著鐘南山院士在動車上睡覺的照片而潸然淚下;望著那一天天減少的確診病例數(shù)字喜極而泣……感動之余,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通過經(jīng)歷這次疫情,我們應該好好反思,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同學會說“父母讓我上學”“不讀書考不上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不讀書長大就不能賺大錢”……同學們,這些讀書目的的背后,體現(xiàn)出我們的思想有局限性,理想是自私的,這想法會局限了你的視野,也直接抑制了你的潛力。一百多年前,有個少年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后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七十多年前,一個跟著父母在醫(yī)院長大的少年說“當醫(y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現(xiàn)在他是受億萬中國人尊敬的鐘南山院士。同學們,當我們不再是為了一己私欲而讀書,你便不會懶惰,你的心中裝著的不再是成為富豪權(quán)貴的虛榮,而是小小的身體擁有大大的能量,你心系著宇宙蒼生,真正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份責任與擔當,會讓你的前途不可估量。
其實琪姐姐不喜歡用大話套話去說教。關(guān)于立志的話題,別說你們,其實之前我也不太理解,確切地說是無法感同身受,觸及靈魂,我會認為做一個平凡的人就可以了。但經(jīng)歷了這次疫情,我猛然發(fā)覺,自己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得太少太少,看著那些和我年齡相仿的護士醫(yī)生在前線奮戰(zhàn),我只能擔憂、著急和祈禱。同學們,疫情是最好的教材,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我們直觀感受到了“逆行者”的偉大,深切明白了,知識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運用知識,擁有能力,當災難降臨時,我們可以讓風險降到最低。同學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落在實處的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