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場新聞發(fā)布會。在新聞發(fā)布會即將結束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的一番話,迅速走紅網絡。
鄭邦山廳長說: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每個人都被卷入了一場特殊的戰(zhàn)役。在這場全民戰(zhàn)役、人民戰(zhàn)爭中,每個行業(yè)、每個人都應該拿出自己最強的氣勢,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戰(zhàn)斗。
主動請纓、“逆行”而上、支援武漢,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是白衣天使。在疫情中,打開心靈的窗戶、合唱國歌和《我和我的祖國》的是堅強、樂觀的武漢人。我們河南省的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應該扮演什么角色?該拿出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呢?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教育奇跡的締造者——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的校訓是“剛毅堅卓”,西南聯大與戰(zhàn)爭同行的8年,培養(yǎng)了3882名學生。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2位院士,上百位人文大師。我也不禁想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河南大學的辦學歷史。河大師生犧牲9人,失蹤25人,在烽火連天和硝煙彌漫的環(huán)境中,堅持敵前辦學,秉承教育報國理念,表現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應該說,這也是我們河南教育的精神。
我還不禁想起,省委書記王國生同志去年在教育大會上講的一個故事。他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帶領一批學生志愿者支援汶川。援助返回后,很多學生家長感嘆,自己的孩子參加抗震救災后,得到了快速成長,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災難中得到了成長、歷練、進步。
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必須真正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把疫情、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tài),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疫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從容不迫的奮斗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一起成長,讓災難見證我們成長的足跡,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據“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2020年2月15日)
(適用話題:成長、教育、奮斗、自強、信念、精神、歷練、災難、見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