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相懷
【關鍵詞】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 ?機遇 ? ?【中圖分類號】D261 ? ?【文獻標識碼】A
能否在“沒有槍炮的戰(zhàn)場”打贏“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事關黨的思想防線能否有效守住這一重大政治問題。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要“善守”,又要“能攻”。為此,聯系當前實際對增強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進行深入分析,使我們在這個工作上更加主動,實屬必要。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共產黨人要想少挨罵、不挨罵,必須以更科學、更藝術、更巧妙的素質和能力應對和解決“挨罵”問題
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定社會的觀念上層建筑,以觀念形態(tài)存在,卻并不虛。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強調:“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忽視思想的力量、忽視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fā)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 意識形態(tài)工作之所以極端重要,是因為它事關政權安危、國家興衰,事關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與未來。美國學者摩根索說過:“意識形態(tài)同一切觀念一樣都是武器,既能提高國民士氣以增強一國實力,與此同時又能削弱敵國斗志?!毙录悠聡⒋髮W鄭永年教授指出:“國家意識形態(tài)是調節(jié)社會群體的有效手段。不同社會群體因為利益不同會在不同程度上偏離國家意識形態(tài),但它們的中心仍然以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作為參照物。沒有了主流國家意識形態(tài),那么各社會群體會顯得極其自私,因為它們視自己所信仰的意識形態(tài)為唯一真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的人必須是鐵打的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同時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識形態(tài)能力是一項核心能力。意識形態(tài)能力的高低,事關全體政治水平的高低,事關前進方向的正誤,事關戰(zhàn)略定力的大小。意識形態(tài)能力的弱化乃至缺失,將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新時代能否有效認識、駕馭和創(chuàng)新意識形態(tài),是衡量黨員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擔當重任的重要標志。
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講話主要是針對增強國際話語權而言的,引申而言,解決“挨罵”問題也包括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面對越來越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共產黨人要想少挨罵、不挨罵,必須以更科學、更藝術、更巧妙的素質和能力應對和解決“挨罵”問題。也就是說,共產黨人不但要善于“捏槍桿子”“印把子”“秤桿子”,也要善于“捏筆桿子”“話筒子”,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軟硬實力雙強的領導者,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更好更快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發(fā)展成就與奇跡產生了顯著的意識形態(tài)“溢出效應”,給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道義上和真理上“增光添彩”
中國發(fā)展成就及其所引發(fā)的理論回響,是我們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的底氣所在。中國的發(fā)展成就與實力,對于增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起到現實支撐作用。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甑墓I(yè)化歷程,創(chuàng)造出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奇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家發(fā)展再上新水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向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全球發(fā)展注入中國正能量。中國的持續(xù)成功發(fā)展顯然確證,社會主義有著強大的生機活力,對于國家發(fā)展和全球治理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作用。輝煌成就的取得,使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素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國的發(fā)展成就與發(fā)展奇跡,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的成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是共產黨人的成功,因而在理論上可以歸因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蘊含著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一切主要秘密。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的科學指引下,當代中國成功調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理論和實踐中逐步積累沉淀,已經呈現為一種新型的發(fā)展樣態(tài),進而呈現為一種新的國家治理形態(tài)和制度文明形態(tài)。中國道路就是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為途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提供更好中國方案為目標和方向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道路的本質特征和中國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這是政治領域的中國特色。中國道路走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路,這是經濟領域的中國特色。中國道路凝聚人民主體力量,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以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哲學上講,中國道路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走中國道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中國化的過程。同時,中國道路要將社會主義文明形態(tài)跟現代化時代潮流有機地結合,使得中華民族實現再度青春化,這種再度青春化就是一種古老文明通過注入社會主義活力,延續(xù)整個文明的生機。
中國發(fā)展成就與奇跡產生了顯著的意識形態(tài)“溢出效應”,給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道義上和真理上“增光添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超越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模式,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宣告了“現代化=西方化”公式的簡單和偏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繞開了資本主義的制度框架,為人類對美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中國道路是和人類文明緊密相連的,同時又為人類文明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革貢獻中國智慧,也就是反思現代性,升華人類文明的新形態(tài),這就是我們中國道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它提供了人類發(fā)展的文明多樣性,為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借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敝袊桨妇褪侵袊诉\用馬克思主義的智慧、東方的智慧解決現代化難題,把現代化模式由單項選擇題變成多項選擇題的方案。
在過去,中國的政治因素和意識形態(tài)因素曾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發(fā)展的短板和阻礙;而今,如果把中國作為一面鏡子,許多發(fā)展不利的發(fā)展中國家乃至發(fā)達國家從中照出的短板和缺陷,反而更多集中于政治的和意識形態(tài)的方面。因此,中國以一種過去未曾有過的方式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崛起為一個全方位的大國,因而必然要求構建與之相應的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破譯中國的成功密碼,如果刻意回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素,回避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回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因素,是完全不能解釋的。正因為有了發(fā)展成就作支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解釋力正在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接受度、認同度也在提高。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更加彰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未必會成為西方民眾看待中國的新起點,但一定會成為中國人民看待西方國家的轉折點
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要求我們抓住有利條件順勢而為,把有利局面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分析全球意識形態(tài)格局向著有利于社會主義轉化的條件,總體可概括為以下方面。
蘇東國家在“冷戰(zhàn)”后的遭遇,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持續(xù)蠱惑、操縱、擠壓這些國家?guī)淼膼汗沟靡悦绹鵀槭椎奈鞣絿亿A得“冷戰(zhàn)”所帶來的道義形象不斷瓦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進行“和平演變”所導致的災難性后果,對俄羅斯進行新自由主義改革誘導再次導致的災難性后果,以及在俄羅斯勢力衰落情況下利用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形成的戰(zhàn)略擠壓等,構成了一整套連貫的操作手法。這使得俄羅斯進而使得全世界由此看清楚,“冷戰(zhàn)”的勝利是西方的勝利,但并不等于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勝利;西方意識形態(tài)不過是整個操作過程中的一個配套操作。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在東歐、西亞、北非乃至世界其他地方推行的“顏色革命”,非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在總體上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特別是在烏克蘭、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造成的危害尤為劇烈。這客觀上宣告了“顏色革命”的破產,揭示了西方推行“顏色革命”本質上就是為達到自身目的而進行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操縱。由此,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盲目引入西方制度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性后果等,開始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形成共識。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以及2008年以來西方國家內部出現的新情況,乃至西方國家對外政策中民粹主義抬頭等因素,使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開始從“冷戰(zhàn)”結束所取得的相對優(yōu)勢地位較快滑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意識形態(tài)上再一次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分析總體上依然是正確的,從而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新的馬克思主義熱。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酵也產生了一些持續(xù)沖擊性效果,比如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法國的“暗夜站立”等。更重要的是,國際金融危機催生的民粹主義開始在西方國家的對外政策中抬頭,美國選舉特朗普為總統(tǒng)、英國投票“脫歐”就是例證。這使得以美國為代表的某些西方國家開始采取公開的狹隘自私的對外政策,直接放棄了自二戰(zhàn)以來西方國家賴以蒙蔽他國的道義制高點。
20世紀國際政治中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是以美國的價值觀為基礎形成的,核心是要建立“以民主、自由商業(yè)活動及國際法為基礎的全球國際秩序”。二戰(zhàn)結束后,西歐在接受美國軍事保護的同時,也接受了這種國際政治觀念,使其成為西方集團的共有意識形態(tài)。冷戰(zhàn)結束以來,西方集團利用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的優(yōu)勢地位,采用各種手段對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念、政治制度和政策選擇施加影響,積極謀求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霸權地位。西方意識形態(tài)霸權是西方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增強了其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和行動能力。而今,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霸權開始出現了松動和式微的跡象。2019年8月27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駐外使節(jié)會議上發(fā)表講話認為,“西方霸權或許已近終結”,“西方霸權的終結,不在于經濟衰落,不在于軍事衰落,而在于文化衰落。當新興國家找到了自己的國家文化而逐漸擺脫西方過去灌輸的哲學文化,而西方的價值觀無法再輸出時,西方的衰落就此開始”。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場極限測試,試出了西方內在的真實面目。疫情防控中許多西方政客與媒體的種種表現,比如造謠中傷,信息不暢,準備不足,推諉扯皮,視人命若草芥,見危不救,劫掠抗疫物資,污蔑中國醫(yī)療器械不合格,乃至誤導本國民眾用藥等,完全不合乎西方長久以來自我建構的良好道義形象,打破了人們對于西方的想象,刷新了人們對于西方政治的認知下限。美國作為所謂“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的燈塔,以及西方國家作為所謂“普世價值”的樣板,隨同其疫情防控表現,正漸漸倒塌。這次疫情未必會成為西方民眾看待中國的新起點,但一定會成為中國人民看待西方國家的轉折點。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唯有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昂首挺胸、自信滿滿地闊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
責編/常妍 ?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