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露
老話說:男孩親媽媽,女孩親爸爸,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而我一直與爸爸不怎么親,反倒有點兒怕他。爸爸個子不高,但五官周正且有特點:眉毛短而濃重,生氣時會皺在一起。最令我懼怕的還是他那深如潭水的眼睛,那是一種純正的、不帶一點兒雜質的黑。生氣時的目光比平常還要深邃,簡直叫你不敢直視,生怕被吞進無邊無際的黑暗中。爸爸的“嚴父”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他對我很嚴厲,甚至可稱之為嚴苛(即使爸爸的說教大多是對的,但他“殘暴”的風格,讓我本能地抗拒),因此我很少同他說心里話。
我上小學時的某一天,父親節(jié)快到了,老師讓我們每人畫一張節(jié)日賀卡,寫上諸如“我愛你”之類的話。我畫完后回家送給了爸爸,他什么也沒說,只是平靜地收下了。后來的一些節(jié)日或他的生日,我再也不送他禮物了。可能他和我想的一樣,覺得沒必要。這種難以名狀的感情總是別別扭扭的,好像只有父母送給我禮物才是理所應當?shù)摹?/p>
生活就這樣平淡無奇地過著。爸爸給我的愛,和我回報他的極少的那一點愛,猶如泉水流入廣闊的沙漠。我的那一滴不見了,爸爸的海洋里似乎只留下一小片潮濕。我努力捕捉著親切的畫面———生病時爸爸焦急的目光、每天接送我上下學……這些老生常談的事寫在紙上,誰也不會留意那濕潤的一點點。
倒是爸爸生氣或批評我時,我記得格外清楚。一閉眼,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似的,惹他生氣了,他訓我,我反駁,兩人從未想過用什么辦法避免習以為常的父女戰(zhàn)爭。最終以我使勁關上房門,淚如雨下哭一場結束,再花上兩三天時間平復心情,如此反反復復。
爸爸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迫切地想把一切他認為正確的道理強行灌入我的大腦中;我一如既往地抵制,從未嘗試理解或改變,我們都像被夢魘壓住的夢中人。
直到有一次我們全家去郊游。那天天氣很好,我想上山看看。媽媽說明后天再去吧,我不同意,強烈要求馬上出發(fā)。媽媽問了爸爸幾句話,爸爸只是搖了搖頭說沒事,便帶著我們上山了。沒想到山路那么難走,彎彎曲曲,車輛又多,我看了會兒山景便睡著了。醒來時太陽已落山,該吃晚飯了,我下車玩了不到半個小時又鬧著回去吃飯。媽媽勸我等等,說在山路開車很累,讓爸爸休息休息,可我完全不在乎,吵鬧著趕緊回去。爸爸沒說什么,淡淡地笑了笑,明亮的眼神黯淡了許多……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何況天已全黑。我趴在車窗邊看著窗外的風景,那漆黑不見底的山谷像一個大旋渦,似乎要把我們吞進無邊的黑暗中,我忽然感到頭昏眼花,暈車了。我躺在媽媽的腿上,從后視鏡里看到爸爸,發(fā)現(xiàn)他的臉色有些蒼白,嘴唇微微張開,呼吸急促,我的心頭立刻掠過一陣奇特的感覺,又迷迷糊糊睡著了。
之后的事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早上,爸爸發(fā)了高燒,我這才知道,我提出上山前,爸爸就感冒發(fā)燒了。我呆住了,敏感細膩的我連這都沒發(fā)現(xiàn),聯(lián)想起昨天晚上那幾十公里的山路,是發(fā)著燒的爸爸堅持下來的……
我猛然意識到:如果那天爸爸病倒了,或者在崎嶇的山路上發(fā)生了什么,該怎么辦?這一切,僅僅因為我的一句話、我的任性……
我終于發(fā)現(xiàn)沙漠里的一條溪流。
在我心里,爸爸永遠是廣闊的海洋。
教師點評
文章開篇對父親的外貌進行描寫,為下文父親對自己的態(tài)度埋下伏筆。回想與父親相處的點滴細節(jié),小作者運用對比手法進行心理描寫,襯托出父親的嚴苛和“我”的不理解。在郊游過程中,通過描寫外部環(huán)境渲染緊張不安的氛圍,襯托抱病的父親依然滿足女兒愿望的舐犢之情。文章運用外貌、動作、心理、環(huán)境等細節(jié)描寫,前后對比,突出不善言辭的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文章還可以加入語言的細節(jié)描寫,使讀者更直觀地感受人物性格。(鄭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