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心理學家認為,被壓制的憤怒背后往往有著更為復雜的情緒和期待,或許是將憤怒指向內(nèi)在,形成抑郁;或許是犧牲自我,卻想要占領(lǐng)道德制高點的傲慢。
其實,表達憤怒不可怕,怕就怕在自己沒有察覺憤怒。我們需要對憤怒有自我覺察,允許憤怒像其他情緒一樣宣泄。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情緒能被壓抑,所有被壓抑的情緒終將卷土重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合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呢?
憤怒若是表達得不得體,易讓自己和他人都難堪,后果非常糟糕。那么,在憤怒時該如何表達才更有效呢?
“說情緒”而不是“做情緒”?!白銮榫w”就是把東西一摔,大聲說“我不干了”!而“說情緒”就是基于事實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的一位同事時間觀念很強,另一位同事卻經(jīng)常在會議中遲到。一次例會,那位同事又遲到了,時間觀念強的同事選擇了表達不滿,他說:“你經(jīng)常遲到,讓我感覺自己不被重視,這讓我不是很開心。希望你能尊重我的時間,下次開會請準時?!彼谋硎霾坏珱]有讓同事難堪,兩個人的關(guān)系反而更近了一步。
正確表達憤怒的可貴之處在于能重建自己和人的關(guān)系。有憤怒了不表達,也許別人會認為你好欺負、沒原則;表達出了憤怒,對方反而更愿意和你建立深層次的關(guān)系。
有人在憤怒的時候,很容易用威脅的語氣對待對方,比如“你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你最好給我小心點,我可不是好惹的”……威脅對方雖是給自己壯膽,也是給對方澆油。其實,當我們生氣憤怒時,更需要的是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且,在你表達的那一刻,需要你是理性的,這才能讓別人看到你的原則和態(tài)度。
我以前有個同事好幾次把我準備的材料單獨拿到項目管理層會議上去發(fā)表,但全程不提我的付出。一開始我覺得他是上級,我給他提供支持理所當然。但這種情況一再發(fā)生,我就覺得有必要和他談談。
這個對話有兩種方式。表達情緒+對他評價:“你最近三次在項目管理層會議上發(fā)表我寫的報告,但我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認可(陳述事實),這讓我很失望沮喪(表達情緒),你這個人就是喜歡搶別人功勞,太過分了(對他評價)?!北磉_情緒+分享期望:“你最近三次在項目管理層會議上發(fā)表我寫的報告,但我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認可(陳述事實),這讓我很失望沮喪(表達情緒)。我希望下次我能一起參與發(fā)表報告,這樣更利于直接應對在場的問題和后續(xù)跟進(提出期望)。”
對比這兩種方式,顯而易見第二種會帶來更積極的效果。第一種方式把焦點放到了對方身上,對方被攻擊了,肯定會反擊,一來二往,關(guān)系也就破裂了。第二種方式是在陳述事實,表達情緒,提出具體期望,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情商高的人總能做到知行合一,目的和行為統(tǒng)一,發(fā)脾氣也是如此。比如你發(fā)了脾氣,吵了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這樣發(fā)脾氣是毫無用處的。不要忘記,你表達不滿的目的是重新找到關(guān)系中的平衡。表達感受不是重點,讓對方道歉也不是終點。不要滔滔不絕,不容對方說話,也不要在別人面前讓步。一次表達憤怒的機會也能防患于未然,所以最后一定要提出你的需求,表明下一次遇到類似事情你希望對方怎么做才不會引發(fā)矛盾。只有找到修整關(guān)系的方法,才能真正達到目的,讓每個人都保留自己的完整性。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