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
一名老師傅正在幕后表演海寧皮影戲。
你看過“土電影”嗎?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兩個小人上演追趕的戲碼,第一個小人摔了個踉蹌,第二個小人追上前壓住他。我和身邊的小伙伴哈哈大笑,趴在幕布前看了一下午。
小時候,看皮影戲是我們最大的樂趣。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幕布邊,往里窺探,皮影藝人正手持木桿操控影偶,一上一下,光線照射后,小人的影子就出現(xiàn)在幕布上。大家花幾塊錢就能看一出戲,價格親民,我們就說皮影戲是“土電影”。
皮影戲是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根據(jù)地方戲曲形成不同流派,而海寧皮影戲尤為出名。首先,海寧皮影戲的小人偶造型注重彩繪,艷麗多彩。相較之下,一些北方皮影的人偶造型更豪放,線條更簡潔,顏色更純粹。其次,海寧皮影戲的唱腔以“弋陽腔”和“海鹽腔”為主,柔美婉轉(zhuǎn)。海寧人喜歡喊海寧皮影戲為“皮囡囡”,“囡囡”是吳語對女孩的昵稱,有寶貝的意思,可見海寧皮影戲唱得多么嬌俏可愛。最后,制作海寧皮影的牛皮來自周王廟鎮(zhèn),這里被稱為“中國皮革第一鎮(zhèn)”,近年來皮革產(chǎn)品占全鎮(zhèn)工業(yè)經(jīng)濟(jì)總量近一半。在南宋時,海寧皮影戲的人偶還大多用生羊皮制成。到了元朝,老藝人才發(fā)現(xiàn)牛皮刮油、敲薄后沒有一絲褶皺,經(jīng)過加工能變成半透明的“薄紙”,十分輕巧,又方便作畫,就用牛皮代替了羊皮。通常一張牛皮可以做500個人偶頭像。
徐二男練就了一身功夫,一手能操縱多個人偶。
海寧的手藝人用牛皮制作人偶造型(左下)。皮影戲有諸多流派,圖為魯南皮影人偶制作過程(左上)。海寧人在戲館里觀看皮影戲(右)。
徐二男是海寧皮影戲的國家級傳承人。上世紀(jì)30年代,老百姓婚嫁、壽慶都會請人表演皮影戲,海寧有20多個皮影戲班,其中就有頗負(fù)盛名的木香徐家班。1932年,木香徐家班迎來一名男嬰。班頭徐玉林捧著兒子,甚是高興,取名為二男,待他咿呀學(xué)語時,就給他聽?wèi)蚯P於?2歲就跟著父親進(jìn)戲班學(xué)戲。他記得:“那時沒劇本、沒錄音,全憑父親的一張嘴?!泵刻炝璩?點,他和其他學(xué)徒就開始練手上功夫?!胺磸?fù)練幾個動作,直到小人偶‘聽話,連踢腿這個動作也帶狠勁?!笨嗑毢?,徐二男雙手能拿8個人偶。
徐二男肚子里全是戲。上世紀(jì)50年代是海寧皮影戲的巔峰時期,省文化廳組建浙江皮影戲劇團(tuán),以海寧藝人為主,徐二男也在其中。他一年演了近500場。人們對皮影戲需求不一,求神拜佛要“還愿戲”,結(jié)婚要“暖房戲”,這些他都能勝任。當(dāng)?shù)匕傩照f徐二男“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那時,一臺戲演兩三個小時、連演幾天,雖然一張票只賣三分錢,但演下來收入竟有百來元。然而,“文革”時期,皮影戲成了“四舊”,木香徐家班遭受重創(chuàng),徐二男也暫別皮影戲。
1979年,海寧的斜橋鎮(zhèn)文化站召集老藝人恢復(fù)皮影戲,找到了徐二男,后來成立了斜橋皮影戲劇團(tuán),到各村演出,所到之處門庭若市。盡管電視機普及,電影和越劇等逐漸流行,皮影戲仍被視為民間重要的娛樂方式。徐二男還受邀到杭州宋城等景點表演。2003年,徐二男應(yīng)邀遠(yuǎn)赴新西蘭,參加“中國新年燈會”,表演海寧皮影戲。時任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趕來觀看,專門為他頒發(fā)了一枚獎?wù)隆?/p>
徐二男快90歲了,如今是海寧一帶少見的能獨自操作全套皮影戲的老師傅。皮影戲會不會失傳?他倒不太擔(dān)心,因為這幾年,海寧市建立皮影戲館,常年開展演出;斜橋鎮(zhèn)中心小學(xué)等地被列為非遺傳承保護(hù)基地,開展皮影戲表演教學(xué)。
在皮影藝人心中,“一片幕布兩個世界”是這門手藝的最迷人的特質(zhì)。正如經(jīng)典影視劇《大明宮詞》中,坐在幕前看皮影戲的少年太平公主,對愛情懵懵懂懂、不甚理解;而幕后的賀蘭夫人和唐高宗則一邊唱戲,一邊提著人偶深情對視:“你的錯誤就是美若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