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我在哈爾濱市一家健身俱樂部辦了一張會員卡,有效期為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健身俱樂部自2020年2月3日起停止營業(yè),對此我也能夠理解。因為該俱樂部的營業(yè)時間一直無法確定,而我的會員卡將于2020年5月30日到期。就此,我與該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欲補時長。對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屬于“不可抗力”情形,他們對此也無能為力,我的會員卡仍然要在5月30日失效。
我想咨詢一下,健身俱樂部這種做法有法律依據嗎?我是否可以要求延長會員卡的有效期?
讀者王愛博
根據王愛博的來信,本欄編輯特邀黑龍江冰都律師事務所馮春龍律師進行答疑。
從法律上講,消費者與健身俱樂部之間形成的是服務合同關系,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通過合同約定加以規(guī)范的,雙方的行為受到健身服務合同的約束,要按照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首先,健身俱樂部的行為適用于不可抗力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顯然符合以上描述。
其次,消費者有權要求健身俱樂部延長會員卡的有效期?!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作為服務提供方,健身俱樂部在疫情期間無法提供健身服務,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也是合情合理的。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一)》指出:“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僅導致合同履行困難的,當事人可以重新協商;能夠繼續(xù)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切實加強調解工作,積極引導當事人繼續(xù)履行。”因此,像健身合同這樣的服務合同,如果不存在疫情過后無法履行的情況,通過采取延長有效期的補救措施來繼續(xù)履行合同、維持合同關系,是可以得到法律支持的。
本案中,受疫情影響,王愛博無法到健身俱樂部健身,喪失了一段時間的合同利益;而健身俱樂部因疫情無法正常營業(yè),蒙受租金、雇員報酬損失也是客觀存在的。在雙方都有損失的情況下,友好協商才是共贏之道。建議健身俱樂部根據實際情況延長一部分健身消費者的健身卡有效期,這樣可以維系與客戶建立起來的難得關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維護、提高聲譽;消費者也可以在延長的期限內充分利用時間,把握好期限延長所彌補的合同利益。
王愛博可以依據上述法律條款,與健身俱樂部進一步溝通。若合理訴求仍無法得到滿足,可以收集微信、短信、通話記錄、銀行轉賬等證據,請求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若經過調解雙方仍未達成統一意見,王愛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健身俱樂部適當順延會員卡的有效期。
本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