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民法典是新中國首部法典,涉及民事商事共同的法律規(guī)范,其形式、形成與內容,皆蘊含著中國特色與智慧。
中國民法典的制定凝聚著一系列立法創(chuàng)新,近來頗受關注的人格權獨立成編即是其中亮點,亦是世界民事立法的首創(chuàng)之舉。
民法典人格權編包含的條文,闡明了人格權的內容,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具體人格權進行規(guī)范。借此形式,中國立法回應社會大眾對相關權利保護的關切,體現(xiàn)“立法為民”的溫度。
“人格權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所有的權利都是以人格權為前提?!比珖舜蟪N瘯üの穹ㄊ腋敝魅问曛赋?,加強人格權保護很是重要,更是各方共識。特別是這幾年,從立法方面加強人格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看來,民法典規(guī)定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將其作為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這是本次民法典編纂最大的亮點之一,“這在全世界其實還是第一次”。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表示,中國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為人格權法未來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空間,更是從根本上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懊穹ǖ涑雠_意味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眳柪蛘f。
中國此次民法典編纂于2015年“動筆”,2017年率先出臺民法總則,爾后再編纂各分編并與民法總則合并,“合體”草案于2019年12月亮相。
將浩大的立法進程分為“兩步走”,在外界看來,這是中國特色、立法智慧的又一體現(xiàn)。
民法典的編纂不是全新的立法,而是在已有相關民事單行法的基礎上進行編訂纂修,將龐大的民法規(guī)范與制度群體整合為一。也正得益于如此“合體”,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才能為每位中國公民打造“全時”“全方位”的保護。
孫憲忠指出:“民法典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于憲法,因為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可以說民法是時時刻刻不可以缺少、人人不可以缺少的法律遵循?!?/p>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xié)會會長肖勝方表示,隨著民法典的頒布實施,老百姓在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以及繼承等各個方面都將得到全方位的保護,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民眾的幸福生活也將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厲莉看來,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個人在一生中可能不會與刑法打交道,但總要訂立合同,參與各種民事交往?!耙粋€人從出生到死亡,均受到民法典的調整。”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巡視員、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楊明侖在受訪時表示,民法典在總則中增加了樹立優(yōu)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的規(guī)定,這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鮮明的中國特色。
“誠信”“平等”“文明”“自由”……法律條文的字里行間透露出中國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文化底蘊。有觀點認為,民法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典范之作。
注重傳統(tǒng),更關心當下。近來備受熱議的私人生活安寧、胚胎基因編輯、高空拋物傷人、電子商務合同等問題,均可在民法典中找尋治理的依據。“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更顯其現(xiàn)實意義。
“民法典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了基礎性的法律規(guī)范。”石宏指出,隨著社會發(fā)展、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社會矛盾與糾紛增多且愈加復雜。民法典為化解矛盾糾紛,更重要的是,為推進國家治理、社會治理、基層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孫憲忠看來,民法典不僅是權利的宣言,它所建立的各種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都要實實在在地作用于社會的現(xiàn)實領域。“我們一定要從國家治理實際效用的角度,來理解民法典的編纂和實施,尤其是要從當前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角度,來理解這部法典的重要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