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與前代相比,明清書法的一個主要表征就是碑學的介入。與此同時,書法創(chuàng)作從書齋雅玩到展廳的變化,其實是視覺結(jié)構(gòu)發(fā)生根本變化的結(jié)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次反『書齋傳統(tǒng)』而進入大眾視野的思想啟蒙。明清書法尤其明代書法傾向于『俗文化』的特色,其創(chuàng)作語言即便少了魏晉時期精致娛己的雅致,卻更容易進入大眾化審美層面。一言蔽之,『平民化』是明代中后期以及清中晚期書法的主要形態(tài),盡管創(chuàng)作者仍然是文人、畫家、學者。『平民化』路線出現(xiàn)了更豐富多彩的形式及風格選擇,包括字法與章法,也包括各種奇崛的風格樣式。如果我們撇開所謂的『格調(diào)』論語,明清直至民國書法,可謂星漢燦爛,于斯為盛。本期專題主要展示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明清書法作品,以饗讀者。
[明]張瑞圖 行書碧云寺詩軸 187.5cm×64cm 紙本 1623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釋文: 翠閣丹樓不計重,石林蘿徑水淙淙。諸天但說游三日,雙屐寧知遍一峰?;ㄍ怿B啼千嶂雨,簾前僧老數(shù)株松。黃昏移榻東軒坐,山北山南寺寺鐘。碧云寺。果亭山人瑞圖。鈐?。簭埲饒D?。ò祝?大學士章(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