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明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11-01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癥狀為咳嗽、喘鳴、呼吸困難等,多在凌晨或夜間發(fā)病,病情嚴重者可見頸靜脈怒張、大汗淋漓、發(fā)紺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哮喘患者除了正規(guī)治療的同時,護理工作的良好開展,做好自我預防與日常調理,可有效控制哮喘發(fā)作時間、次數,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對哮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 基礎護理
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室內定時通風換氣,避免空氣直接對流,以免感染風寒,加重病情。房間內禁止擺放花朵、羽毛制品及存在明顯異味的食品,禁止屋內吸煙。針對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應囑咐患者臥床休息,根據患者的舒適度選擇坐位、半臥位等體位,放松身心,減少疲勞。鼓勵患者日常飲食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選擇營養(yǎng)價值豐富,溫補性食物,達到扶助正氣的目的。日常飲食應盡可能減少魚腥、辛辣、煎炸類食物的攝入,禁煙戒酒。哮喘緩解期患者可臥床一段時間,待體力狀態(tài)恢復良好后,在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指導患者學會有效咳嗽,將痰液咳出。痰液粘稠無法咳出時,可采用霧化吸入方式,減少痰液粘稠度,使痰液更易于排出,必要時也可采用吸痰方式,幫助患者排出痰液。針對重度哮喘患者需要做好插管、氣管切開準備,連接呼吸機實施人工輔助呼吸等搶救措施。
2 病情觀察
哮喘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胸部發(fā)緊、干咳、胸悶、喉部發(fā)癢、呼吸不暢等發(fā)病前兆,及時給予患者有效處理,可通過給予解痙類藥物,控制或緩解哮喘發(fā)作。重癥患者護理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出現(xiàn)呼吸衰竭早期征象,例如呼吸頻率>30次/min,哮鳴音消失,呼吸音衰弱等征象,提示患者存在呼吸衰竭、呼吸道阻塞等嚴重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與體征變化情況,一旦發(fā)生異常時,應立即告知醫(yī)師給予緊急對癥處理,做好呼吸機輔助治療準備。
3 控制與誘發(fā)因素的接觸
經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哮喘發(fā)作與機體出現(xiàn)Ⅰ型變態(tài)有關。特異性體質患者接觸花粉、灰塵等吸入性過敏原,進食魚、蝦、蛋類過敏性食物,或者接觸青霉素、碘制劑等藥物過敏源,均會對機體內β細胞產生造成刺激,產生特異性IgE抗體,導致機體內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出現(xiàn)致敏反應。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內,結合致敏細胞上的I抗體后,可使肥大細胞、嗜酸細胞脫顆粒,進而釋放組胺或緩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質,作用于支氣管上,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膜出現(xiàn)水腫、充血等表現(xiàn),進而導致哮喘發(fā)作。因此,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與過敏源的接觸,做好屋內衛(wèi)生清潔,不可在室內養(yǎng)貓狗等寵物,屋內不可種植花草,外出時佩戴口罩,減少花粉、粉塵等吸入幾率。日常飲食時避免魚、蝦等過敏源攝入,同時臨床用藥時應避免過敏性藥物使用,提前做好試敏工作。
4 呼吸道護理
4.1 及時補充水分
對哮喘患者咳嗽、痰液量及粘稠度進行觀察記錄,一旦患者的咳嗽、痰液情況出現(xiàn)異常,需及時給予有效處理干預。針對急性發(fā)作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速度加快、出汗、痰液粘稠等癥狀,部分患者伴發(fā)脫水表現(xiàn)。因此,應鼓勵患者每日飲水2500~3000ml,補充身體所需水分,稀釋痰液,使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效改善。針對重癥患者應給予靜脈補液,注意控制滴速。
4.2 排痰護理
痰液粘稠者護理時,定時進行霧化吸入,選擇生理鹽水、α-糜蛋白酶或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用藥后需要對用藥療效及相關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的發(fā)生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學會有效咳嗽方法,及時調整體位,可通過拍背等方式,幫助患者排痰。拍背方法:護理人員手指屈曲,四指并攏,握拳呈空掌狀態(tài),由下向上輕輕拍打背部肺門及周圍,促進細支氣管周圍液體向中心方向移動,使痰液在震動作用下更易排出。拍背無效者,可利用負壓吸引器將粘稠痰液吸出。
5 用藥指導
5.1 遵醫(yī)囑用藥
對藥物劑量、濃度、用法、速度等用藥指標進行掌握,對患者用藥后的藥物療效與副作用進行密切觀察,例如,茶堿類藥物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止喘藥,其用藥劑量與中毒劑量較為相似,一旦超過治療劑量,極易導致藥物過量引起中毒。因此,臨床用藥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血藥濃度進行密切檢測,一旦超過正常濃度范圍,應立即給予處理。靜脈給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給藥速度,輸液速度應緩慢,臨床應用氨茶堿250mg與生理鹽水250ml混合靜注使,需要將靜脈滴注速度控制在6~10滴/min。靜脈給藥期間需要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惡心、嘔吐、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時,立即給予針對性處理。
5.2 正確使用定量氣霧劑
臨床應用氣霧劑治療時,例如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應將保護蓋打開,振動搖晃吸入器,使藥液均勻分布,將吸入器放入口中,藥瓶朝上,輕輕呼氣,然后緩慢吸氣,吸氣時輕壓按鈕,使藥液噴出,吸入藥液后屏氣10s中,休息3min,再進行下一次吸入。吸入藥粉噴霧劑時,不可搖動吸入器,吸入時不可對準吸入器口件,以免對藥物吸收情況造成不良影響,影響治療效果。激素類藥物吸入后,要充分漱口,減少用藥后聲音嘶啞、口咽炎、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6 氧療護理
遵醫(yī)囑應用鼻導管、面罩吸氧達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氧療期間,針對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可適當調高氧流量,在氧濃度>60%的高濃度氧環(huán)境下持續(xù)吸入6h以上,氧療期間對患者是否出現(xiàn)煩躁、情緒激動、胸骨后灼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上述氧中毒癥狀,需及時給予處理。針對伴發(fā)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不可給予高濃度氧療,避免患者出現(xiàn)二氧化碳麻醉,可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吸氧治療期間,需要給予患者濕化處理,使呼吸道保持濕潤狀態(tài),避免氣道痙攣發(fā)生。針對呼吸困難患者開展氧療時,不可采用面罩吸氧。
7 總結
哮喘是一種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群生理功能減退,各器官老化,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治療期間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護理期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檢測,做好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呼吸道護理、氧療護理等護理措施,控制患者與誘發(fā)因素接觸,使患者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積極面對疾病,可提升治療效果,有效控制哮喘發(fā)作,使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