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泳,鐘言鳴,梅仁杰
(江蘇科永和工程建設質量檢測鑒定中心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0)
目前,住宅建筑中現(xiàn)澆混凝土樓板出現(xiàn)裂縫問題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但難以避免。實際工程中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形態(tài)各異,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這就需要專業(yè)人員通過現(xiàn)場調查、檢測、鑒定,對裂縫的成因、性質、是否涉及結構安全和影響后續(xù)使用做出準確的判定。本文通過工程實例,分析裂縫的成因,并為類似的檢測鑒定提供參考。
該工程為剪力墻地下 1 層、地上 16 層結構,建筑面積 6 496.82 m2,環(huán)境類別為一類。其中 16 層頂板裂縫較多,現(xiàn)從中選取 21-23/C-E 軸板進行裂縫鑒定。16 層局部平面布置圖、所檢樓板軸線如圖 1 所示。樓板尺寸 3 600 mm×5 800 mm;板厚設計值 120 mm;板底鋼筋8@200,板面負筋8@150,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為C 30。
圖1 16 層 21-23/C-E 軸頂板平面布置圖(單位:mm)
16 層 21-23/C-E 軸頂板板底、板面開裂現(xiàn)象明顯,部分裂縫呈無規(guī)則分布;多數板底裂縫沿樓板鋼筋方向分布,部分位置出現(xiàn)滲水痕跡,裂縫如圖 2 所示。樓板下?lián)厦黠@;板面沿梁邊開裂(見圖 3),板底對應位置未見裂縫。16 層 21-23/C 軸頂梁、23/C-E 軸頂梁梁身出現(xiàn)斜裂縫如圖 4 所示。
圖2 16 層 21-23/C-E 軸頂板板底裂縫
圖3 16 層 21-23/C-E 軸頂板板面裂縫
圖4 16 層 21-23/C 軸頂梁裂縫
對 16 層 21-23/C-E 軸頂板裂縫形態(tài)、長度、深度、寬度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1 所示。
表1 混凝土板裂縫檢測結果
由現(xiàn)場勘查和表 1 結果可知:16 層 21-23/C-E 軸頂板板底、板面出現(xiàn)無規(guī)則或板筋位置的裂縫,裂縫部分位置貫穿頂板,板底裂縫寬度大于板面相應位置縫寬,最大縫寬 0.940 mm;板面支座處負彎矩處沿梁邊開裂,板底對應區(qū)域未見裂縫,裂縫最大寬度 1.645 mm。多數裂縫寬度超過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015 版)[1]表 3.4.5 正常使用狀態(tài)裂縫寬度限值 0.3 mm。
現(xiàn)場抽取 16 層 23/C-E 軸頂梁、21-23/C 軸頂梁、21-23/C-E 軸頂板采用鉆芯法進行芯樣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如表 2 所示。
表2 混凝土強度檢測結果
由于芯樣過大會對構件工作性能產生影響,故采用小尺寸芯樣。梁與樓板一同澆筑,處于同一環(huán)境,為避免由于構件尺寸帶來的偏差,故在樓板和頂梁部位都取樣檢測。芯樣試件平整度、高徑比、垂直度均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按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檢測,結果未見異常數據,標準差較小。其結果表明所檢構件檢測齡期混凝土抗壓強度值不滿足設計強度等級 C30要求?;炷翉姸炔蛔阒饕稍牧腺|量差、混凝土配比不當、施工不到位等引起。
對 16 層 21-23/C-E 軸頂板板厚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3 所示。
表3 板厚檢測結果
構件截面尺寸影響結構承載能力,取樓板同一對角線上三個測點對板厚度進行檢測;樓面較為平整,無明顯高差,板厚平均值為 118 mm,樓板厚度滿足設計及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2]表 8.3.2 條要求。
對 16 層 21-23/C-E 軸頂板鋼筋保護層厚度與縱向受力鋼筋間距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4 所示。
表4 鋼筋保護層厚度及間距檢測結果
從鋼筋保護層厚度、間距從而判斷鋼筋在構件中所處位置。施工過程及現(xiàn)場因素是導致鋼筋位置產生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上表可知,板底鋼筋保護層厚度均滿足設計及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附錄E要求,抽樣點合格率 100 %;板面負彎矩處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大,抽樣點不合格率 100 %,最大偏差 57 mm,不滿足設計及上述規(guī)范條款要求;縱向受力鋼筋平均間距(板底 202 mm、板面 149 mm)均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
對 16 層 21-23/C-E 軸頂板撓度進行檢測,結果如表 5 所示。
表5 撓度檢測結果
撓度不僅是受彎構件的承載力檢驗標志之一,而且樓板下?lián)厦黠@會引起不安全感,影響后期使用。通過計算板底跨中區(qū)域若干點位移值與左右端支座沉陷實測值之差,取跨中最大撓度 41 mm。該樓板未加使用荷載,未做裝飾面層,可認為僅在自重下引起的下?lián)?,其值超過 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015版)表 3.4.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受彎構件的撓度限值要求。
所檢頂板板面無規(guī)則裂縫為混凝土澆筑后二次抹面工藝欠佳、鋼筋上部漿料偏厚、疏于養(yǎng)護形成的收縮裂縫,屬于施工裂縫,影響美觀,影響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支座處裂縫呈楔形,在受拉區(qū)邊緣裂縫最寬,而中止于受壓區(qū)邊緣,屬于受力裂縫。因施工操作不當或后期未進行保護,造成負筋處保護層偏大、導致截面有效高度減?。涣硗饣炷量箟簭姸炔蛔?,對應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不足,導致樓板抗彎能力降低,綜合產生受彎裂縫。局部裂縫寬度超過 1.5 mm,表明縱向受力鋼筋屈服、構件承載力達到了極限狀態(tài),影響結構安全。
所檢樓板板底裂縫沿樓板鋼筋配置方向分布,裂縫寬度超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0.30 mm,樓板撓度超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受彎構件的撓度限值l0/200=18 mm 要求。裂縫長度幾乎橫貫板底,局部位置縫深貫穿頂板,屬于正彎矩受拉裂縫。裂縫成因系由于拆模過早、模板支撐剛度不足、混凝土強度不足產生,其影響承載力,涉及結構安全,故應引起注意。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推斷,裂縫因施工和混凝土強度不足綜合因素產生。既影響觀瞻、帶來不安全感,又影響承載力和使用性。為保證結構安全和耐久性正常使用,建議請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
本文以具體工程為例,對混凝土板類裂縫的鑒定進行論述,介紹了鑒定方法、步驟,從實測與理論角度分析裂縫的成因,希望能為其他類似房屋裂縫鑒定提供借鑒,并對裂縫防治及后續(xù)的處理給予幫助。